您当前的位置 : 胶东在线  >  文化  >  胶东历史  >  红色历史

功昭日月 义炳千秋 ——纪念王懿荣殉国120周年

2020-06-08 18:27:00   来源:胶东在线   【字号:

  作者:刘铭伟

  自今年起上溯两轮干支纪年,即为1900年的庚子年。那一年,中国发生了一场大事变。英、美、法、德、俄、日、意、澳等八国联军取道天津,攻进北京,直捣紫金城。慈禧太后偕光绪皇帝向西逃遁。留守京城的团练大臣王懿荣在城破失守、洋兵蜂涌而至、扭转败局无望的情况下,愤而投井,壮烈殉国。随他一起投井的还有王懿荣的夫人谢氏、大儿孀媳张氏,可谓一门忠烈。旷世壮举惊天地,泣鬼神。

  百多年来,人们始终没有忘记王懿荣那大义凛然,视死如归,与国家民族共存亡的英雄行为。正是在这种精神感召下,中国人民顽强崛起,奋力拼搏,经过半个世纪前赴后继的英勇奋斗,终于使中国从贫穷落后、半封建半殖民地的苦海中解脱出来,以东方雄狮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1983年第四期《红旗》杂志发表题为《从爱国主义到共产主义》的评论员文章,文中说“……陈天华、王懿荣为了向外国侵略者表示抗议,不惜蹈海或坠井自尽,显示了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决心。留下的爱国主义精神像丰碑一样,永远矗立在我们心中。他们将永远为中华民族的子孙所崇敬、所纪念”。

  王懿荣不仅是一位捍卫民族大义的热血壮士,他还是一位学识渊博,德艺双馨的文化使者。我们今天缅怀、纪念王懿荣,就是通过从不同侧面展现他的人生轨迹,让人们对这一历史人物有一个较为全面、系统的了解和认识,从而在继承发扬祖国优秀文化传统的同时,为当前社会经济、文化建设发挥有益的借鉴作用。

  一、跻身仕途

  王懿荣1845年出生于福山古现村。其远祖是明代从云南戍边而来。到王懿荣这一代,已历十六世。几百年来,王家走诗书传家,科第进仕之路,涌现出大批优秀人才。在明清两代,共考取进士27名,举人58名,贡生58名,秀才365名,成为福山第一名门望族。

  王懿荣的一生,也与科考结下不解之缘。

  18岁起应顺天乡试,未中。之后历经漫长的17年,七次赴考均未中。直到光绪5年35岁时始中顺天乡试举人。17年的赴考生涯,虽然历尽坎坷,但也积累了丰富的学识,为以后的人生之路打下坚实基础。

  光绪6年,王懿荣在北京参加会试,中为贡士,又经复试、殿试,最终以二甲17名进士及第。主考官武英殿大学士宝鋆对王懿荣考卷的评语是“鸿文无范,旷世逸才”。(1)

  又经朝考,得一等第3名,被授予翰林院庶吉士,以优于进士的身份正式踏入仕途。

  光绪9年,王懿荣参加散馆考试,取得一等第26名,被授予翰林院编修、国史馆协修官。

  光绪10年,任《大清会典》馆纂修帮总纂官。

  光绪15年,任己丑科直省乡试磨勘试卷官。同年参加御史考试,取得第一名,被授御史,晋侍讲衔,任庶吉士教习。

  光绪19年,任河南乡试主考官。

  光绪20年,参加翰詹(翰林院、詹事府)大考,获一等提名,升为侍读,获任“南书房行走”,同时任“国子监祭酒”。

  光绪21年正月,中日甲午战争期间,王懿荣奉旨到登州办团练,以备抵御倭寇进犯。后因中日停战,团练解散。同年5月回京,继任“国子监祭酒”。

  光绪22年,王懿荣因母丧回家守丧3年。

  光绪25年回京,又被授予“国子监祭酒”。

  清代“国子监”是国家的最高学府。“国子监”同时兼有教育行政管理职能。进“国子监”学习的学生被称为“太学生”。而“国子监祭酒”做为“国子监”的最高长官,被誉为“天下师”。

  清代“南书房”,在清初是皇帝与军机大臣商讨、议定国家大事的权力机构。至清末,军机处的功能被分离出来,“南书房”就单纯成为皇帝起居、养生、学习、进修的场所。“南书房行走”是专为皇帝提供服务和安全防卫的行政职官,由多人兼任,轮流值班。王懿荣还同时担任“汉日讲起居注官”,负责记录皇帝的起居、言行。

  王懿荣三任“国子监祭酒”同时兼任“南书房行走”,正表明朝廷对他的信任和重视,也是对他高水平文化修养的认定。

  纵观王懿荣所经历的仕途,可谓喜忧参半。成功的背后也有着沉重的代价。王家先后有两人夭折,与科考有关。一位是王懿荣的前妻黄氏,嫁到王家15年,亲眼见着丈夫参加7次科考而全部落第,其打击如同身受。还有3个孩子待抚养,精神和生活的双重压力使其不堪重负,到后来精神几近崩溃。“每遇重阳放榜日,夜半闻街衢有唱卖‘题名录’声者,辄以被蒙头,曰,‘此声凄凉,与秋风并厉,不可闻也’”。(2)黄氏始终没有听到有好消息传过来,最后抑郁成疾,不治而亡,时年36岁。另一位是王懿荣的长子王崇燕,他在乡试中取得举人身份后,在光绪18年参加会试时,在考场因紧张过度,急火攻心,引发大口吐血,不得不中途退出考场。从此一病不起,第二年去世,时年26岁。

  王懿荣的父亲和岳父均是朝廷命官,有稳定的经济来源,但王懿荣拒绝当“啃老族”,他决心依靠自己的努力,拼出一片属于他自己的天地。王懿荣生性聪颖,思路超前,考试答卷每与常规路子不同。18岁时第一次参加乡试,“房考官许涑文先生得公(指王懿荣)卷奇之,以北元(即第一名)请于主试者,未获允,而涑文先生遂不以一第争,坐是报罢”。(3)正所谓“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这一次机缘错过去,待伯乐再相遇时,已是17年后了。

[1]  [2]  [3]  下一页  尾页
编辑:刘文琼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您的昵称: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胶东在线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文化频道意见反馈 文化热线:0535-6785690 国家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07001

网站简介   |   标识说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Copyright@ JiaoDong.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胶东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