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6-11 11:39:41 来源:胶东在线 【字号:大中小】
文/王春堂
我的二姐夫是一个知文达理的人。我19岁那年的春天,因白日帮在城里的大姐家盖房子,一连几个晚上,我便与二姐夫便一起聊天。那时,我清楚记得,长我十岁姐夫语重深长叮嘱我,如果以后参加了工作, 要先做人,后做事,宽胸怀,做到象宋代诗人郑清之说的那样“家贫愿邻富”。二姐夫嘱咐那番话,我由衷称道,铭记于心。
踏入工作岗位之后,我将姐夫的话做为横量己人的一把尺子,以应有的胸怀帮助身边人提高本领,积极向上,并把“家贫愿邻富”的诗句,推送到了机关同事的耳朵里,好多人还当成了座右铭。
前些年,单位里的一位领导成员调任教育系统任职。一天,他认真告诉我说,当天,在几千人的师生大会上,他在强调做人胸怀时,把我当年在机关推崇那“家贫愿邻富”那古人的名句用上了。全场都鼓了掌!
古人曰,穷则独善其心, 达则兼济天下。竭尽全力助人而上,成人之美,这是大中国国人的高尚美德与情操;安于贫困,乐于奉献,又是最难能可贵选择和举措。
可惜,自古以来,社会上总有的人却“见不得他人过得比自己好”。因此,便有了“仇富”、“仇才”,甚至“嫉贤妒能”一些令人不齿的低俗之举,这些妨害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隐形羁绊”必须得到有效清除。
畅享并推进“天下大同,美美与共”,既需要宏图谋略,更需要实践者的宽阔胸怀和无私奉献!
古人“家贫愿邻富”等一些闪闪发光的不朽名句,我们当刻骨铭心,永世践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