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文化  >  文学  >  烟台市散文学会

尹爱群 || 生命的微光

2025-04-11 10:47:00   来源:胶东在线   【字号:

  芝罘区小璜山脚下的筒子楼里,十四五岁的我总在暮色中跳上父母的炕。那时的任务简单而庄重:负责为全家人铺被子,要把印着牡丹花的被子掖成直角,将沉甸甸的荞麦枕头摆成对称的山形。

图片

  每当我踮脚拉拢蓝底白花的窗帘时,总见窗外的夕阳,在天际洇开橘红的水墨,远山连绵的轮廓,在暮霭中若隐若现。这样的时刻,会让胸腔突然泛起某种温热的颤动,像被晚风拂过的琴弦,在某个瞬间,我听见自己在问:人为什么要活着?

图片

  这个问题在岁月长河中浮沉。青春期的我总以为答案在未来不可知的远方,在某个辉煌的高光顶点。直到有天清晨,父亲在厨房熬粥时突然哼起《莫斯科郊外的晚上》,蒸汽缭绕中,晨曦在他鬓角的白发闪着微光。那一刻我突然明白,父母眼角的笑纹、弟弟藏在书本里的烟壳纸,这些细碎的温暖,恰是生命最本真的模样。

图片

  四十年后的影院里,当《心灵奇旅》的银幕亮起时,记忆的闸门轰然开启。乔伊·高纳在纽约街头狂奔的身影,与当年那个追着夕阳奔跑的少年重叠。当爵士钢琴家坠入下水道的瞬间,我听见自己心跳如鼓——原来命运的转折,总在我们以为抓住永恒的刹那降临。

图片

  生之来处的设定充满诗意。22号灵魂的千年徘徊,恰似人类对生命意义的永恒追问。当它借乔伊的身体触摸落叶的脉络,品尝披萨的焦香,我忽然懂得:那些被我们忽略的日常,原是上帝写下的情书。影片中关于“海与水”的隐喻堪称神来之笔。爵士乐手的一席话如晨钟暮鼓:“海就是水。”这让我想起敦煌壁画中的飞天,衣袂飘飘的仙子脚下,永远踩着祥云般的浪花。生命的壮美,从来不在惊涛骇浪,而在细水长流的浸润。

图片

  22号点亮火花的瞬间,影院里响起此起彼伏的抽泣。那枚旋转的银杏叶,那抹穿透云层的阳光,分明是四十年前小璜山顶的夕阳,是母亲织毛衣时滑落的毛线球,是女儿幼时攥在手心里的玻璃弹珠。这些被时光镀上金边的碎片,原来才是生命的真谛。黑塞说:“时间并不存在,对于河水来说只有当下。”就像此刻,我敲击键盘的声响与窗外的雨声交织,茶香在空气中氤氲。这些看似平凡的瞬间,正组成我们独一无二的生命史诗。

图片

  散场时,旁边一对母女的对话吸引了我。女儿挽着妈妈的胳膊,夜幕中的母女俩亭亭玉立。“妈妈,你找到答案了吗?”女儿的眼睛映着街灯,像两汪闪烁的清泉。

图片
图片
图片

  我不由得想起影片结尾的台词:“火花不是目标,而是你想要生活的那一刻。”四十年前的初中生或许不会想到,那个关于生命的命题,答案竟藏在每天铺展的被窝里,在父母絮絮地叮嘱中,在每个为所爱之人点亮灯火的夜晚。当我们不再追逐天边的海市蜃楼,转而凝视掌心里的星光,那些被岁月珍藏的瞬间,终将在记忆深处化作永恒的银河。

图片

  生命的微光始终在闪烁。它是乔伊指尖流淌的爵士乐,是22号掌心旋转的银杏叶,是母亲织就的毛衣针脚,是女儿作业本里的糖纸折痕。这些细碎的光芒汇聚成河,在时光的河床里静静流淌。或许正如影片所启示的,生命的意义不在于抵达某个港口,而在于航行时的每一朵浪花,在于掠过船舷的每一缕清风,在于仰望星空时的每一次心跳。当我们学会在平凡中发现奇迹,在琐碎中触摸永恒,生命的火花便会永远燃烧在当下的每一个瞬间。

  (图片由作者提供,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图片  

  作者简介:尹爱群,主任中药师,烟台市散文学会理事。

初审:刘文琼
复审:杨林芳
终审:杨淑华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您的昵称: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胶东在线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文化频道意见反馈 文化热线:0535-6785690 国家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07001

网站简介   |   标识说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Copyright@ JiaoDong.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胶东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