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胶东在线内容发布系统  >  文化  >  文学  >  烟台市散文学会

陈志刚丨难忘的农电岁月

2024-10-17 14:32:59   来源:胶东在线   【字号:

  20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在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拂下,千年古邑掖县的城乡大地上,掀起了一场大规模的上电热潮。

  一

  1980年秋收前,我还在西由拖拉机站当农机手。一天下班前,林元盛站长突然把我叫到办公室,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公社党委要成立农电站,从我们单位挑选个人,你还年轻,又是高中生,有文化,政治觉悟高,就过去吧,好好干。”这让我感动不已,同时对拖拉机站也恋恋不舍。

  按照电业局的统一要求,第二天一大早,我和另一名学员王永行,骑上自行车,带着行李,一路哼着小曲,飞快地向掖县党校奔去,参加电工短训班。

  周一至周五主要安排学习理论,周六至周日,老师就领我们到现场演练。面对这一新职业,大家热情奔放,干劲十足,恨不得早点掌握电力技术,为家乡送去光明。

  一个月的短训时光转瞬即逝,离开培训班前,分管农电的刘兆瑞局长专程前来送行。他动情地讲到全县电网的规划前景,鼓励我们要在新的岗位上努力工作,大胆探索,刻苦钻研技术,发扬吃苦耐劳的精神,争做掖县电力的光明使者。这让我们的情绪更加激昂,大家就像出征的战士一样,带着神圣的使命和乡亲们的期待,快速奔向各自的“战场”。

  迈进公社大院,我这个两人小组的组长,就赶快向党委刘书记请示汇报。听完我的汇报,他郑重地对我说,“赶紧做出工程预算和施工计划,送交分管领导,及早实施,早日通电。”刘书记的当场拍板让我兴奋不已,更感责任重大。

  不久,山东省电力工业局通往烟台电业局的220千伏输变电工程,以及烟台电业局通往掖县供电公司的110千伏掖城变电站,在“电力铁军”的奋战下都相继胜利竣工。山东成为全国最早全民通电的省。掖县供电公司通往掖北平原的35千伏平里店变电站,线路工区和变电工区发扬铁军精神,连夜奋战,很快也会竣工,为盼电已久的胶东经济重镇西由公社的“村村通”工程提供了可靠的电力保障。

  二

  在周密的部署安排下,农电工程全线开工。上千人的高、低压施工队员们,在不同层面的不同作业点上人人争先恐后地甩开膀子大干,每天两头不见日头,平均工作时间都是十二个小时以上。我们筹建办的人更是夜以继日,有时忙得连轴转。

  老天爷有时会翻脸,变得乌云密布,秋雨绵绵。为了赶工期,我们的施工一刻也不能停下。线路工区的国技术员,带领着我们测量高压线路的5人小组,顶风冒雨,在泥泞的田地里肩扛测量仪,手拎测量绳,艰难跋涉,把一根根小木桩,用锤子牢牢钉到测准的杆位上。开坑专班,用铁锨开挖杆坑,人人汗流浃背也顾不上休息。立杆专班,在邓队长的现场指挥下,队员们齐心协力,硬是用木杠把超过人体重十几倍的电杆抬进工地放进杆坑。然后再用杈杆把电杆从地面杈起,放进抱杆。手握抱杆的十几名队员,跟着邓队长铿锵有力的口令,一、二、三,抬,一、二、三,举,一、二、三,起,把电杆从地面上一点一点地艰难竖起,直到和地面垂直,技术员目测无偏差后,迅速填土夯实,有些重要的地段还用水泥和石块加固。就这样,队员们以坚韧不拔的精神,在风餐露宿中,从王河的南岸,沿着平吴路由南向北,把电线杆一直栽到了莱州湾畔。

  当我们把10千伏西由农业线的最后一基终端杆立到湾畔上只有几十户人家的小西岭村时,闻讯的老乡纷纷出来观看,他们的笑脸上都写满了期盼,有的年轻人甚至跃跃欲试,看能否帮上一把,有的老乡把家里最好的瓜果送给队员,一位老大爷还握着队员的手说,“如果能用上电,一辈子都知足了。”

  进入了冬季,刺骨的西北风夹着青雪,把室外作业队员们的手指冻得像“猫咬”耳朵像“刀割”。一天早上,气温骤降,寒风凛冽,高压队丝毫也没动摇,拖拉机拉着全体队员,毅然向王河北岸的第七个耐张段(也叫作业段)的工地驶去。车刚一停稳,在刘队长带领下,大家把棉大衣往车上一扔,迎着凛冽的寒风,精神抖擞地奔向各自的预定岗位。下午一点多钟的时候,在杆塔上作业的队员陆续下撤。高度紧张的神经一松,他们的两条腿竟麻得不会走路,两手扶着电杆,许久才恢复过来。然后才和地面的队员一起蹲围在拖拉机旁,狼吞虎咽地吃着炊事员送来的包子,饱餐一顿后,顾不上歇一歇,又奔向下一个耐张段了。

  在乡亲们“我们村什么时候通电”的期盼声中,施工队员和时间赛跑,天天冲刺新定额。冬去春来百花盛开的时候,我们的主体工程即将完工。麦穗飘香的时节,整个架线工程结束。赶在1981年春节前,提前完成施工计划,全公社实现了村村、厂厂、户户通电。农电人炽热的工匠之心,点亮了万家灯火,农村的夜晚不再是一片黑暗,大街小巷笑语欢声。

  三

  通电后的父老乡亲亲眼看到了电力这个优质、高效、廉价(当时农业用电1千瓦时6分,照明用电8分,副业用电1角2分)的能源给人民群众生活和工农业生产带来的新文明、新气象。老乡们结束了捻煤油灯头烟熏火燎的时代,个体企业、村办企业、社办企业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西由公社步入了经济发展的快车道。

  1994年西由镇代表莱州市接受电力工业部创建“全国农村电气化县”的迎检。无论是配电网络的硬件,档案资料管理的软件,还是辖区内高低压电网的安全、优质、高效运行等各项指标,都得到了各级领导和专家的高度赞扬。1995年1月,莱州市被电力工业部命名为首批“全国农村电气化县”。

  对我们那一代人来说,所见证的不只是一个农电从无到有的过程,更是中国农村从贫穷落后到小康富裕的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有幸成为一个时代发展的见证人和建设者,心中始终感谢伟大的祖国。是祖国母亲让我们和时代并肩同行,又是祖国母亲用她那双巨大的双手托起了我们的荣光。

  作者简介:

  陈志刚,中国散文学会、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烟台市散文学会理事,芝罘区散文学会副主席。烟台市作家协会会员。☆

初审:刘文琼
复审:杨林芳
终审:杨淑华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您的昵称: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胶东在线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文化频道意见反馈 文化热线:0535-6785690 国家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07001

网站简介   |   标识说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Copyright@ JiaoDong.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胶东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