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17 14:33:05 来源:胶东在线 【字号:大中小】
甲辰龙年,盛夏时节,学生们正在期末考试,随便走入烟台城乡建设学校的两间宿舍,看不到考试季的兵荒马乱,只有军营里常见的秩序井然:床上铺盖整洁,被子叠得有棱有角,枕头摆放一致,床下脸盆鞋子一字排开,行李箱虽大小不一,但都集中摆放于宿舍一角,方向一致,拎手朝上,几把热水瓶也靠墙有序列队……对比那些被曝光于网络上的脏乱差大学生宿舍、垃圾成堆的单身公寓,这样的宿舍简直是白月光般的存在。
主编了特色校本教材《新时代劳动教育实践教程》的蔡沐禅校长说,刚入学时学生们的宿舍可不是这个样子的,学校的劳动教育,补上了孩子们在幼儿园时期养成教育甚至是家庭教育上缺的课,才有了这样的宿舍常态。
打扫、整理、收纳,看起来是日常小事,不起眼,但做好却要讲方法,有窍门。蔡校长打开第三课“地面清洁”,给我们讲解这一课的教程。说实话,人生过半,扫地谁还不会?不承想,这一课令我们开了眼。
从事前的知己知彼——明确清扫任务、地面类型、受污情况,认识常用工具,了解工具用法,明白清扫要求,到各种清扫工具的准备,到头脑风暴说说自己的扫地经验和烦恼,到牛刀小试亲自实践,到传道授业,带领同学们领悟“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读朱子家训、曾国藩家训八字诀,了解当代扫地英雄薛荣从下岗工人到保洁女王的故事,到最终给出扫地拖地的基本步骤和技巧,并附上小贴士和地面清理歌,小小的一课“地面清洁”,细致实用到几乎可以做保洁培训!
怪不得有位男生兴奋地说,刚来学校时,拖地也拖不干净,学会了之后,周末回家给妈妈拖地,看着他有板有眼地把地面拖得一尘不染,妈妈又惊讶又开心。另一位腼腆男生,说起自己学会了擦玻璃,回家帮妈妈把玻璃擦得锃明瓦亮,就像没有玻璃一样,言谈间,腼腆一扫而空,眉眼生动,笑容灿烂。
蔡校长说,劳动,表面看是动动手做了点体力活,其实却是一个人的恒心,训练的是做事的思路和逻辑,养成的是受益终身的良好习惯和品格,最终成为推动学生成长成才的加速器。
他们教学生整理桌面和桌洞,要求把与学习无关的东西及时清理,把学习用品进行分类归纳,根据使用的频率和需求进行摆放:不常用的,放在桌洞里面,常用的,放在易取之处,每天要用的、当天要用的,放在书桌表面,水杯放在固定位置,每次用完,物归原处……这物品整理不亚于排兵布阵,一个能管理好自己书桌的学生,一定是一个自律自控的人,也会是一个会做事能成事的人,因为整洁有序的环境,有助于专注力和做事效率的提升,成才成事也就顺理成章了。
所以,霍金才会说,他在幼儿园学到了最重要的东西。所以,在烟台城乡建设学校,劳动教育被纳入三位一体“大思政”育人体系,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以劳创新,劳动教育成为“五育”并举的有力支撑。同时,作为“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教育理念的重要载体,劳动教育全方位融入学生们的日常学习、生活和社会实践,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滋养着这里的每一个生命。
位于芝罘区,创建于1982年的烟台城乡建设学校,有着首批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山东省示范性及优质特色中等职业学校、山东省校企一体化合作办学示范院校、山东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等众多荣誉。在这里,众多因中考失利不能升入普通高中的孩子们,可以进入联办五年制的7个大专专业学习,还可以进入4个专业的职教高考中专班,每年有1000多名合格的技术应用型毕业生从这里走上社会、服务地方。
走过盛夏的骄阳,走进全校师生引以为傲的位于该校的世界技能大赛中国集训基地,恰逢臧国才老师正在指导选手备赛。臧老师是该校培养出来的世界技能大赛优胜奖获得者,刚过而立之年,已跻身大国工匠,在世赛基地拥有以他的名字命名的个人工作室。年轻的选手,正在臧老师的指导下为自己的瓷砖贴面创意图案“中国”备料,那是一片一片绿色和蓝色的小小瓷砖,需根据设计的图案,切割出大大小小不同尺寸的各种不规则形状。切割机飞速运转起来,戴着透明眼罩的选手聚精会神地把瓷砖的一个边切成弧形,宛如在小心翼翼地绣花。机器切割之后,还要再手动打磨。臧老师告诉我们,将误差控制在一毫米之内,是他们要达成的训练目标。
在安静空旷的砌筑集训基地,在一摞摞各色砖头中间,砌筑专业的两位同学正在老师的指导下,耐心地度量和打磨自己手中的青砖,如同打磨一件精美的艺术品。眼下,百姓衣丰食足,人心向美,简单的遮风挡雨已不足以满足百姓对家的期待,传统文化、生活美学在建筑中的呈现,成为砌筑专业学子们的努力方向。一旁的作品展示墙的图片上,一个用红砖砌在青砖墙中的福字,便是诞生于砌筑专业学子手中的优秀作品,要练成这样的手艺,需得付出更多的时间和汗水。
以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为己任的城乡建设学校,课堂便是劳动现场,每一位学有所成的同学都是劳动能手,让他们的劳动技能服务于校园,服务于师生,是劳动教育的应有之义。漫步校园,你会惊讶地发现,不论是精心设计的校名墙、题词墙、校训墙,还是随处可见的井盖手绘、电表箱手绘,以及各类校园活动中的手绘文化衫、手绘风筝、绳结、衍纸、香囊,都是同学们精心设计创作的作品,甚至有一片补铺的道板砖,也是同学们牛刀小试的杰作。走出校园,走进社区,城乡建设学校的能工巧匠们还带着自己的一身本领去服务社区百姓,校园周边社区街道的卫生清扫,困难老人的帮扶,端午香囊制作等社区活动的组织,甚至是拉练路上沿途垃圾的清理,都成为他们的劳动实践。
更令人惊叹的是,在这样一所学习即劳动、劳动即学习的校园,劳动教育没有止步于课堂,止步于照本宣科,而是深耕生活,花样翻新,全方位地融入了学生们的日常。除前文提到的宿舍内务整理、地面清洁、擦玻璃、课桌物品收纳,该校独有的《新时代劳动教育实践教程》,几乎涵盖了日常生活技能养成的方方面面,称得上是一部劳动达人养成秘笈。在家都是家长包揽一切,长这么大从来没刷过鞋,种花种菜,对不起,我不会!……不论你是什么级别的劳动小白,打开这部秘笈,依次操练,便可稳步升级,成为劳动小能手。
深究这部教程,你会发现,在一节一节看似零散的课程背后,隐藏着一个学期的时间逻辑和学生们的认知逻辑,教材编写者按照这两个逻辑,煞费苦心地为这些第一次离开家住进集体宿舍的少男少女们打造了专属于他们的劳动课程。卫生清洁和物品整理,前后9节课,一步一步带领同学们从寝室里的个人内务做起,再到教室里的课桌和公共物品,到校园环境,到食堂餐桌,最终到公共洗手间的清洁;涉及烹饪常识的五堂课:“水煮食物”、“发面蒸馒头”、“快手凉拌”、“简易早餐”、“快手热炒”,遵循从易到难的逻辑,一年下来,便可为家人做上一桌家常饭了,之后外出闯荡,喂饱自己不成问题,甚至未来有了自己的小家,会做饭也能给幸福生活加分;四季转换和传统节日的时间逻辑,在课程中也有巧妙呼应,如,“清扫积雪”的课程恰在冬季,春暖花开自然要“莳花弄草”,“剪上开花”和“发面蒸馒头”、“快手凉拌”课程之后便快到春节了,亲自剪上几幅喜庆的剪纸装饰新春,过年时帮妈妈蒸上一锅大饽饽、拌几个爽口凉菜,那成就感可是爆棚了……
这样的课程、课堂在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在校园,在家中,在社区,更在广阔的大自然。校园主干道一侧,益亩花田,小小的一处花园,却格外引人关注,迎面,一块刻有“感恩园”大字的景观石静卧着,北侧,绿树掩映下,是一人多高的日晷雕塑,雕塑背面的石刻告诉我们,这是该校毕业生在回访母校时献上的纪念品,围绕着景观石和雕塑,月季、绣球、牡丹、芍药、凌霄等花卉,有的腰身挺拔,正在盛开,有的翠绿茂盛,含苞待放,有的努力攀爬,向阳而生,有的花期已过,种子正在成熟。几个阳光帅气的大男生正围着他们班的月季花忙碌着,放暑假之前的最后一次值日,他们想给花田好好地除除草,浇浇水。原来,这里的一条条窄窄的甬路,把花田分成了不同的责任田,从春到冬,有各个班级的同学轮流来做园丁,这里便是他们“莳花弄草”的课堂。月季花好看但是带刺,绣球喜阴喜水,开起花来美得不可方物,牡丹国色天香,是我们的国花,舒婷在《致橡树》中写到的“攀援的凌霄花”也在花田一侧盛开着,喇叭形成串开放的橙色花朵也是一景……莳花弄草,看起来侍弄的是花草,但洒下的是汗水,锻炼的是体魄,走近的是土地,感悟的是生命,滋养的是心灵。
漫步校园,路过位于两幢宿舍楼中间的一大块空地时,我们更加欣喜地得知,不久的将来,这里将成为全校师生共享的大园子,“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古诗中的场景在这里成为现实。这个大园子,不仅会迎来瓜果飘香,还会生长人生哲理: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或许,离开这里多年之后,这样的人生哲理才会从许多同学的心田萌发,但,曾经在这里洒下的汗水收获的希望,曾经一同躬耕劳作的同学情,曾经带领他们在大地上体验春华秋实的师者心,会连同这些人生哲理一起,一直一直伴随着他们走过人生的四季……
“劳中乐,动中获”,印在《新时代劳动教育实践教程》封面上的这六个字,此时越来越清晰地浮现在我脑中,如一束光,照亮了一幅幅创意瓷砖贴画,一堵堵凹凸有致的砌筑隔墙,一间间窗明几净的宿舍,一张张收纳有序的课桌,一朵朵盛放于益亩花田的鲜花,一株株萌发于班级菜园的新苗……
多年以后,某位从这里走出的大国工匠体会最深的可能就是烟台城乡建设学校教会了他人生最重要的东西:房间要整洁有序,东西收纳要讲方法;扫地擦玻璃看似日常小事,做好了也可以成就大业;期待秋季的丰收,要从春天的播种开始。
我想,答案是肯定的。并且,我准备把城乡建设学校学子们的“劳动达人养成秘笈”推荐给女儿,帮她补一补当年缺失的劳动教育,我很笃定,这将是我送给她的一份人生好礼。
作者简介:
徐绍磊,烟台市融媒体中心高级编辑,山东省作协会员,烟台市作协理事,烟台市散文学会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