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胶东在线内容发布系统  >  文化  >  文学  >  烟台市散文学会

曹瑞敏丨莨山人家

2024-09-30 09:55:38   来源:胶东在线   【字号:

  本来,莨山只是作为地图上的一个图标、一份丹霞和喀斯特地貌集于一身的标志物留在我的心中的。和她不期而遇,撞了个满怀后,我才在山与人、人与山间找到了那份独属于她的韵律。

  车很早就进了莨山范围内,在找寻定好的民宿的过程中开出了2个多小时。这真是行驶在打开的长卷画轴里,我们不断地惊叹于这些山形的独特。孤峰总是突兀地立起,从来都是在不经意间;连峰又在若即若离中展现出它们相近的特征,把光秃的圆顶或锥顶插向天际……这连绵的山脉都呈现出不同于别处的样貌,让人产生出它们不在人间的感觉,心里不禁想:在这山里的人家一定是活成神仙一样了吧。

  终于在向晚的日辉下找到了那户山边的人家。那是一座新建的四层小楼,就依着山角的公路建起。楼的对面是陡崖,近旁是池塘,身后是矮的山坡。远远近近的还有几座新楼、旧楼呼应着。这就是一座散落在山间的村庄了。

  我们住上了三楼,视线可以看到对面山的腰线处,满眼的绿。来时路上看到我们投宿人家的老太太在几脚宽的一块小地里拔葱,“自己种的,给你们做佐料。”她告诉我们。老先生在自家的鸡栏里挑鸡,“抓一只肥的。”他笑着看我们。回时就闻到厨房敞开的窗户里透出了香气。“吃饭啦。”年轻的媳妇把我们点的火锅端到了客厅的炉灶上,几块木头在灶底冒着明火,红彤彤的,赶走了夜晚的阴湿。“都是自家的东西,干净。”男主人忙着给我们沏茶,“山里的叶子做的,对身体好。”一盘鱼上来,“刚才你们看到的那个池塘里养的,新鲜着呢。”我们吃着,不绝口地夸着。这一家老少三代人楼上楼下地走着,两个孩子也跟着大人忙碌。稍得安息,老先生就坐在了客厅一角的暖炕上看电视,老太太带了小的孙子出去串门了,媳妇说是有什么事情也走了出去,男主人则嘱咐着大孩子写作业……屋舍洁净、家人安宁,夜的山里每一处人家都各得其安。

  清晨很早出发,去天一巷景区。没想到在景区门口那块山崖下又见到了昨晚那媳妇,“怎么还在这里干呀?”那媳妇忙着做我们要的锅饼,“和别人一起干的。”“这么多事情做得过来吗?”“习惯了,我们这里的人都是这么干的。”看来,这是莨山人的共同属性。

  天一巷被誉为“天下第一巷”,最窄处只有半米宽,隐在两座光滑的山壁里。侧身攀爬这200多米的窄巷,踩下的又是经历了昨夜小雨的湿滑台阶,头顶还不时的有水滴形成的帘幕落下,整个人就有悬空的感觉。最后几十米稍显宽阔,但坡度又近90度,挣扎着站到巷顶时,心才落进了平安处。

  巷顶不过是稍微有些平坦的山脊,前面的连峰又伸向更高处。在这一点落脚的地方,一对夫妻支起了一个摊子,正做着当地特有的酸萝卜、煮着鸡蛋。同游的人都寻了坐处休息。“坐车、坐船吗?”那忙着的男人问。这时我们才注意到一块标牌立在摊位旁,写着车、船的价格。因为急着多看几个景区,我们一家三口决定去坐船。

  男人马上行动,带我们走过几个山口。“你们自己走下去,还要有两个小时的。”他把我们带到一处凹陷地,一波绿水显现出来。“那是堰塞湖。”他对着我们满脸的惊讶说。“上船。”他把我们拉上一个竹排,拉开电机,竹排顺着水流漂去。能在这青山间坐上这么一段绿水,我们就左转右盼的不知要望向哪里了,心里生出的却只是惬意。“知道吗?这条水是我自己填出来的。”男人骄傲着语气。“这片山林都是我们家的,上百亩,可以自己开发。发大水的时候,这里积了很多水,我就找人一起引流、疏通,让它一直往下流。看,在这里,我们堆了大坝,这儿就成了一条河了。”确实,几十米高的土坝堵住了这一段水。“往下,跟着我的车,你们会看我们家的牛场、猪场、鸡场……”这自然之山可真成了农家自垦的宝藏之地了。

  到八角寨景区时已近中午,在弯转山路上爬了有两个小时,虽然被称作丹霞之魂的这一带有数十座状如螺丝的巨大山峰吸引视线,但爬上山巅的云台寺后,人还是困乏了。其实从山底就被驮人上山的马队俘获了心,所以骑马下山也就顺其自然了。马道在游路的后面,只觉得应该是捷径,但没想到却崎岖、陡峭,马蹄踏在泥泞中、沟壑里,在很多倾斜出近60度的小径上下行,又有很多类直角的拐弯,马头拐过去,马身却还扭在弯绕处,人也跟着身体探出一大半,直担心马会折断脊背或是踏断蹄子,人给甩出去。所以坐在马背上就总想把身子翘起来,好减轻一下马的承重。赶马人就笑,“那没用的,坐稳了。”

  不时会遇到对头马,一方要停下来让路,马也得一会儿歇息。赶马人却不闲着,他们一路踩着的是马蹄边处的路牙子,需要牵马、喝马,说着马能听懂的一串串的俚语,脚步轻快。“师傅,您这一天能来回走几趟呀?”“多的时候六七趟。”“累吧?”“习惯了。”“刚才从对面走过去的老人家多大岁数了?”“七十多了,一天也走四五趟呢。”我回头望那花白头发的背影,他的脚步一点儿不显疲态。“前面那个,那个是我们队长,一天也和我们一样走。”我们前面赶马的是一三十多岁的女子,硬朗、健谈,不只赶马,兼着招揽生意的活儿,我们就是被她招呼来骑马的。

  一路走来所见的莨山人家,得山水,更用山水、建山水。看来,神仙都是修来的呀。

  

  作者简介:

  曹瑞敏,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烟台市散文学会副秘书长。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芝罘区作家协会副主席。☆

  

初审:刘文琼
复审:杨林芳
终审:杨淑华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您的昵称: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胶东在线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文化频道意见反馈 文化热线:0535-6785690 国家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07001

网站简介   |   标识说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Copyright@ JiaoDong.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胶东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