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胶东在线内容发布系统  >  文化  >  文学  >  烟台市散文学会

蔡华先丨一支铁笔中说岁月

2024-09-14 09:37:54   来源:胶东在线   【字号:

  从少年时上学到毕业后教学,可以说,我一辈子天天与笔打交道,各种各样的笔。

  一种事物接触多了,也就会因熟视而无睹。平日里,笔很少引起我产生什么特殊的感叹,只不过就是一种书写的工具而已。

  前些日子,一位同事来借笔。我在找笔的时候,在抽屉的角落里发现了另一支笔。看到这支笔,竟然触动了我的记忆,想起了一些往事。

  这是一只铁笔,一只用来刻钢板的铁笔。现在已经看不到这样的笔了,但几十年前,这样的铁笔却是老师手中的利器,我也曾使用过多年。

  在我上小学四五年级时,我对我们期末考试的试卷产生了一点点疑惑。那上面的字迹明显不同于课本上的印刷体,也不同于钢笔和圆珠笔写的字。这字是怎么写到试卷上的?后来,有同学打听到了,这是用铁笔先在蜡纸上刻字,然后用油印机印出来的。这是我第一次听说铁笔。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我考入师范。当时,我们学校的很多资料都是用铁笔刻版后油印出来的。我们学习书法,最初所用的作业纸是油印的,一行黑边空心字供我们描红,一行空格,供我们临写。音乐课我们的一些学习资料也是油印的,我清楚地记得,第一次音乐课老师发给我们的学习资料是简谱版的《大海啊,故乡》和《北国之春》。1985年,高我们一级的学生毕业的时候,还有一位同学因为字写得好而被留校在文印室专门负责刻版。这令我们好生羡慕。

  毕业之后开始教学。因为工作关系,除了粉笔,我也开始了与钢板蜡纸铁笔打交道的过程。这支笔让我明白:除了钢笔字、粉笔字、毛笔字这三种字基本功外,作为一名教师,还要有另外一项基本功:刻钢板。

  当我有了亲身经历,才知道刻钢板、油印并非那么容易,它也是需要一番磨练的。

  钢板上面有条形螺纹,分单双面两种,单面的有直纹和斜纹两种规格的,双面则是一面直纹,一面斜纹。蜡纸是用油蜡材料制成的8K大小的纸,纸质光滑透明,不透墨。上面印有暗格,在刻字时,可以横平竖直地有个参照。刻字的铁笔头为钢质,细小如针,笔尖圆而钝,它的功能是划动钢板上的蜡纸,刻去蜡质。

  在蜡纸上写字,我们有多种称呼,刻版、刻蜡纸、刻钢板。当时我们用的钢板上标明了是“誊写钢板”,蜡纸上也标有“誊写蜡纸”,为什么不叫写蜡纸而是叫做刻蜡纸呢?表面看,似乎就是把蜡纸铺在钢板上,用铁笔在蜡纸上写字,其实是在借助铁笔笔尖的力量把蜡质刻去。笔尖所到之处,蜡纸上的蜡就被纷纷刻去,留下字的痕迹,印刷时油墨可以渗透过去,在纸面上印出字来。这大概就是被称为刻蜡纸而不是写蜡纸的原因吧。

  刻钢板是个技术活,也是个细心活,一笔一画都很讲究。一是字体有讲究。刻版一般都要写正楷,一笔一划正正规规地写。其次是要注意用力均匀,轻重有度。轻了,蜡层刻不掉,油墨透不过,印刷就不清楚;重了,蜡纸会被刻破,印出来之后是一团黑点。刻版的时候还要注意别写错字,不能随意涂改。有时候一旦出现一处错漏,就可以划一根火柴点着后吹灭,靠近蜡纸,然后利用火柴头上的热气,把刻错了的地方的蜡纸重新熔化后盖住,待蜡干了之后重刻。

  那个时候,除了上课、批改作业,很多的课余时间都是用在了刻钢板上。特别是临近期末考试的时候。以往历年的试卷我们都一点点搜集起来,老师自己归纳的重点难点、单元知识梳理以及学生容易出错的题目、容易混淆的知识点等,我们都一点一点地归纳整理,刻成蜡纸油印出来,供学生复习使用。刻一张蜡纸,一般需要个把小时,有时候到了下班时间,还没有刻完,那就晚走一会儿,或者带回家完成。坚硬的笔杆经常把手指顶得生疼。时间长了,右手中指的前端,就有了一层厚厚的茧子。

  有人会问,不会不刻吗?

  是啊。不刻多轻松。可当老师的,都是这样,生怕学生学不会,宁可自己多忙活一些,也要让学生学得扎实一点,理解得透彻一点,思路更开阔一些。能让学生学有所得,刻钢板累一点,又算得了什么呢?

  刻得多了,熟练了,慢慢地也就掌握了刻钢板的技巧。下笔的力度把握得恰到好处,刻出的字体整齐匀称,横成行,纵成列,行距疏密有致。一只铁笔在垫着钢板的蜡纸上,不断地刻写,被刻去的蜡在蜡纸铁笔一点点堆积,蜡屑多了,轻轻一吹,似雪花飘飞。铁笔与钢板隔着蜡纸相互摩擦,也会发出嗞嗞的声响,随着笔画的长短不同,那摩擦的声音也长短不一,听起来颇有节奏感。掌握了刻版的技巧后,在蜡纸上刻字感觉也是一件挺有趣味的事情。

  蜡纸刻好了,还需要在油印机上印刷,我们称之为油印。

  那个年代,学生需要的参考资料以及考试用的试卷都是通过刻蜡纸的形式油印出来的。可以说,每一位老师都曾有过手握铁笔刻钢板的经历。

  后来,我曾专门查过资料,这种印刷方式叫“誊写印刷”,属于孔版印刷的一种,是爱迪生的发明。187688日,爱迪生获得了此项专利,后来通过日本传入我国。想当初,有不少革命先辈就曾刻过钢板,用它来播撒革命火种。而今,我们用它来传播知识。

  后来,有了电脑,有了打字蜡纸。我就不再刻蜡纸了。在电脑上编辑好所需要的资料,通过针式打印机打印在打字蜡纸上,最后再油印。

  再后来,有了速印机,只要有纸质稿,不管是打印的还是手写的,速印机都可以扫描制版。设定好数量,很快就能印刷出来。从这时起,我手中的铁笔也就在抽屉的某一个角落里静静地待了起来,再也没有派上用场。

  如今,虽然用铁笔刻版早已淡出历史了,我手中拿着的这只铁笔再也排不上用场了。如今,提倡无纸化办公,别说蜡纸铁笔,就是打印机都开始清闲了。新中国才仅仅75年,我们的生活真是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一支铁笔承载的那一段岁月,真的就仿佛是在眼前。

  作者简介:

  蔡华先,教师,烟台市作家协会会员,烟台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  

初审:刘文琼
复审:杨林芳
终审:杨淑华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您的昵称: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胶东在线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文化频道意见反馈 文化热线:0535-6785690 国家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07001

网站简介   |   标识说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Copyright@ JiaoDong.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胶东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