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5-22 14:12:56 来源:胶东在线 【字号:大中小】
在烟台乃至胶东红色文化史里,有一位丰碑式的人物,他抒写的红色经典作品,传遍祖国各地,有10部作品选入大中小学语文课本,短篇小说被拍成电影、电视连续剧,教育影响着几代国人在红色文化传承的道路上砥砺前行。他就是胶东红色文化的奠基人、海阳籍的中国当代作家峻青先生。峻青一生在用文章、用诗词、用书画歌颂胶东、歌颂家乡,他使得烟台名扬四海。虽然疾病夺去了峻青肉体的生命,但他的作品永存人间,并将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峻青,是红色文化当之无愧的一面旗帜。
峻青,原名孙儒杰,字俊卿。1923年3月31日出生于烟台海阳郭城镇西楼子村。自小读过私塾,打下了坚实的古文功底。家道中落后,在家乡的河南村做童工,在长工屋、牛倌屋里听说书人讲三侠五义等故事,得到丰厚的民间文学滋养,拥有了急公好义、仗剑走天下的气魄和胸怀。十一二岁时,峻青在西瓜地里夜遇逃出海阳大牢的志士,知道他是为百姓做事的,便斗胆把爸爸的“牛腱炮”送给他。从此峻青与欺压平民、残害百姓的官府势不两立,为日后走向打鬼子、求解放的革命道路奠定了思想基础。特别是在接触了“五四”以来的新文学书籍,读了鲁迅、郭沫若、茅盾等人的作品后,更大大开阔了眼界,坚定了追随革命的信念。
他把烟台写进语文教材
1941年,18岁的峻青以“中宵不寐看长剑”的豪情投身于民族解放斗争的洪流,在革命的大熔炉和严酷的战斗环境中,锤炼成一手拿枪一手拿笔的革命战士。1940年至1943年期间,他在海莱民主抗日政府从事教育和民运工作,之后成为胶东区党委机关报《大众报》记者、新华社前线分社随军记者。峻青利用各种战斗空隙在战壕里、在行军途中,争分夺秒地写下大量战地通讯、散文和报告文学,并以诗歌、鼓词、绘画等多种形式进行抗日宣传。
在频繁而紧张的战斗中,我军将士伟大的献身精神和前仆后继的壮烈行为,深深地感动着、激励着峻青,他萌发起强烈的欲望:要把看到听到的革命斗争故事和亲身感受,记载下来,传颂出去,激励更多的仁人志士。于是,我们就读到了峻青大量反映海莱地区及胶东半岛革命斗争生活和歌颂英雄人物的作品。峻青创作的《马石山上》《老水牛爷爷》《党员登记表》《黎明的河边》《海滨仲夏夜》《秋色赋》《瑞雪图》《沧海日出》《雄关赋》和《蓬莱抒怀》等10篇作品收入从小学到大学的教材中。
1942年,峻青正在海阳从事民运工作,不幸被日伪军包围,是十位八路军战士用鲜活的生命三次撕破火网,救出包括峻青在内的数千名群众,而八路军战士全部壮烈牺牲。在朔风呼啸、大雪纷飞的林寺山麓下,峻青含着泪水,写出了通讯报道《马石山上》,后改编为电影、电视剧而广泛传播。2014年,马石山十勇士被党中央、国务院批准为第一批著名抗战英雄群体之一。2015年,在天安门广场举行的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现场,首个徒步方队前方的“马石山十勇士”荣誉旗迎风飘扬。在烟台市文旅局举办的 “烟台人读烟台书”评选活动中,《马石山上》以第三名的成绩入选,同时还入选全国100部纪念抗日战争、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表现中国人民浴血抗战的优秀文学作品集,《马石山上》同《党员登记表》和《黎明的河边》等作品成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好教材,对当今社会仍然具有强烈的震撼力和感召力。
他把故乡烟台融进诗词
1937年的深秋,日寇攻陷济南。烟台、威海亦相继沦陷。齐鲁大地,烽烟处处,爱国志士,奋起抗战。1938年冬天,15岁的峻青在家乡的林寺山下写出了振聋发聩的《半岛寇深》:故园寇深草木秋,齐鲁风物黯然收。中宵不寐看长剑,太白光横射斗牛。来表达他不畏强敌、直面惨烈的干云豪气。1943年秋天,峻青参加了莱东县(今莱阳东部县城)薛村伏击战,写出了“东方渐曙星渐稀,荒村处处有鸡啼。久卧草丛待收网,不觉夜露湿征衣”的战地诗篇。
峻青一路征战一路抒写英雄、歌颂正义,尽管战争残酷、斗争艰巨,但峻青的征战诗里,丝毫没有苦闷气馁,永远是精神振奋、高歌猛进,以泰山般的气势屹立不倒。和平年代的峻青,定居大都市上海,可他的心一直牵挂着生他养他的故乡烟台,牵挂着他战斗过的胶东大地。只要身体允许,几乎每隔一两年就要和老伴回到家乡。他在诗中写道:素怀乡心恋故土,时有佳兴忆华年。不料,十年“文革”让峻青蒙难,后在周恩来总理的指示下,才走出牢狱。恢复有限自由的峻青作出一个惊人之举:回胶东、回家乡。只有家乡的空气,才能让他酣畅地呼吸;只有家乡的河水,才能让他欢快地畅饮;只有家乡的乡音,才能让他笑逐颜开。1976年10月17日,正在河南村的峻青,听到“四人帮”被除,“霍然而起,欢欣若狂”,奋笔写下《普天欢》:“山村蓦地起雷声,锣鼓喧天鞭炮鸣。妇孺争告除四害,军民齐贺庆新生。又有金梁撑玉柱,更无鬼蜮复横行。八方尽释家国忧,江山万里别样红。”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峻青写诗作文,有在文末标注写作时间和地点的习惯。1988年8月,峻青回到招远,在金城宾馆为友人作《墨梅图》,题写诗词曰:旅次无所有,聊赠一枝春。莫嫌尺素短,应知乡情深。一句“乡情深”,充分表达了峻青对故土的深情厚谊。1990年冬天,海阳县政府告诉峻青,要在来年举办“樱桃节”,请他作画以贺。峻青欣然挥毫,以三整张四尺宣纸联屏画巨幅牡丹,名之《富贵图》,并题词道:春色浓,春意深,故里处处花似锦。写就《富贵图》,遥寄故乡人。但愿花长好,碧海青山时时春。画过画的、观赏过画作的人,都知道四尺宣纸的大小,而为了庆贺家乡的丰收,峻青画了三张四尺画作联屏,称之为巨幅牡丹实至名归,不是心怀家乡牵挂故里,谁能做到?正如峻青祝福的那样,当今的烟台正是“处处花似锦”“碧海青山时时春”。2013年峻青从事文学创作70周年时,时年九秩的峻青因身体原因没能出席上海作协为其举办的座谈会,却在华东医院为烟台市文联题词:“弘扬胶东红色文化,繁荣烟台文学艺术。”烟台上海相隔千里,峻青的心却紧紧地扎根在烟台,耄耋之年仍在牵挂着“胶东红色文化”,期盼着“烟台文学艺术”的繁荣。更意犹未尽地为家乡烟台题词:“绿叶对根的情意,写给我亲爱的家乡。”深深地吐露出峻青对家乡的深情厚谊。
他用书画笔墨传播烟台
出生于丹青世家的峻青,五岁时,就在父亲的指导下临摹《芥子园画谱》,参加革命后,峻青与战友创办油印小报《前线快报》。他带着画笔,在农村的墙壁上作画宣传抗战,那些慷慨激扬的画作,使我们对那段历史有了感性的了解。2012年12月,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了《峻青书画集》,囊括了花鸟、人物、山水、扇面、书法和小品。表现形式各异,不变的是峻青把烟台、把海阳一一写入画中,随着《峻青书画集》的发行传播,胶东烟台的名声永久地留存于世人心里。
胶东大地是峻青浴血奋战的地方;海阳林寺山是峻青村庄附近的山,这山这情深深地刻印在峻青的心头,每每作画,便以家乡山水落款。像鲁东山民、齐东野叟、芝罘山民、胶东海阳,直至海阳峻青,甚至把“海阳”二字写在了画面上。2004年,八十有一的峻青,在晚秋时节,看到北雁南飞,不禁回忆起童年在胶东故乡昂首云天,目送一群群大雁高歌奋进的迷人景象,挥毫画出了《雁阵图》,并赋诗曰:昨夜西风凋碧柯,又见雁阵排空过。千里云天万里月,一路风霜一路歌。表达了峻青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豪放气概,令人赞叹的是画幅的落款:齐鲁野叟 海阳林寺山人 峻青。好一个爱乡怀乡恋乡的峻青,真是字字含情,句句有意。
这就是我们的前辈、老乡峻青先生,每一次重温峻青的作品,都是一次思想的洗礼;每一次回望峻青的革命经历,都是一次精神的传承。源浚者流长,根深者叶茂。文化是城市最独特的记忆,承载着一座城市的过去,灿烂着一座城市的现在,也塑造着一座城市的未来。山东烟台作为峻青的故乡,作为峻青革命思想和红色文化创作的发源地,有义务有责任大力弘扬峻青的革命精神,搞好峻青文化的研究,增强文化软实力,叫响城市品牌,进一步推动烟台红色文化的发展,为烟台的地方经济、文化建设作出重要贡献。这对我们今天“推进文化自信自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简介:
李秀丽,烟台市散文学会副秘书长。烟台峻青研究会筹委会秘书长、峻青文学艺术馆顾问,烟台市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烟台市海峡书画院副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