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胶东在线  >  文化  >  文化新闻  >  文化烟台

学习型机关培养我成长

2023-05-24 09:55:04   来源:胶东在线   【字号:

  (作者:郝玉梅) 郝玉梅,女,1969年10月出生,西城镇下岘村人。大学文化。1989年7月参加工作,历任西城镇初级中学教师,市干部休养所科员,市委老干部局副科长、科长、副局长,栖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栖霞市劳动人事调解仲裁院主任。曾先后10次被栖霞市委、市政府嘉奖,3次被栖霞市委、市政府记三等功。2007年10月被中共烟台市委组织部、市委老干部局、市人事局授予“老干部工作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1989年6月,我从莱阳师范学校毕业,先是在栖霞县西城镇初级中学任教,后于1993年1月调动到栖霞县干部休养所任科员。1998年3月,被借调到中共栖霞市委老干部局工作,2002年12月通过国家公务员公开招考正式录用到老干部局。在市委老干部局这个学习型机关,我浸染于浓厚的学习氛围,提升了自我,获得了成长,养成了终身受益的学习习惯。

  一

  从莱阳师范学校毕业时,我是中专学历。这个学历在同龄人中,当时来说还是比较拿得出手的,但我一直不太满足,准备学习更多的知识,充实提高自己。参加工作第二年的夏天,我通过成人高考,顺利获得烟台师范学院的学习机会,通过三年的努力学习,于1993年7月在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获得了大专学历。1994年11月,我参加了山东省高等教育法律专业自学考试,顺利通过了《民法》科目。这个专业在当时正是热门,考过并不容易,第一个科目的顺利过关给了我极大的鼓舞。正当我打算一鼓作气再过两科的时候,意外遭遇了困难。我母亲生病了,我带着她多处求医,加上孩子小,照顾一老一小消耗了我大量时间和精力,我的本科自考就没能坚持下来,很可惜地中断了。

  1997年5月,山东省在全省范围举办了第一次公务员公开招录考试,我得到消息后积极报名参加了考试。我报的是栖霞市人事局文秘岗位,有200多人报名,只录取1人。因为是省内首次公务员招录考试,考试制度还在摸索中,环节比现在多很多,我印象中有三轮笔试一轮面试。第一轮笔试,上午考政治与法律,下午考行政管理、公文与写作。第二轮笔试考行政职业能力测试,第三轮笔试考文秘专业知识,每轮都要淘汰一部分考生。我一路过关斩将进入了面试,可惜最终总成绩排名第二,没被录取。虽然我没被录取,但我表现出的良好素质得到了主考官刁训旺局长的认可。次年3月,刁局长到市委老干部局主持工作,需要文秘工作者,觉得我各方面还不错,就把我从干休所借调到了老干部局。正是老干部局的工作经历,让我重燃热爱学习之火。

  当时我们工作人员和老干部局同属一个党支部,大家的学习活动常常聚在一起进行。老干部对国家、对社会、对党的感情特别深厚,学习态度特别好。虽然他们多数文化程度不高,但是都非常关注国家的政策方向、国家的发展与变化。除了去阅览室读《人民日报》《参考消息》《大众日报》等书报,以及集中订阅的《老干部之友》《老干部之家》,老干部们还自费订了不少刊物,如《中国老年报》《晚晴报》等,每人至少两种。因为我们订阅的报纸刊物多,邮局的邮递员每天都要专程来送一次书报。我工作任务之一就是每天把收到的书报送给老干部。老干部学习的意愿很强,有时我送得晚了,孙孟民和战洪春等老干部就会迫不及待地拄着拐杖,主动到我办公室索取。老干部们不光喜欢读,还喜欢写,我们的宣传栏上总是贴满老干部的各种学习体会。晚上出来乘凉,日常谈话,交流的多是国家政策、领导人讲话、政治动向、经济动向等。大家学习热情很高,形成了浓厚的学习风气和氛围。

  除了老干部带动的自发学习,市委老干部局还开展系统的学习培训活动。领导班子制定了严格的制度,每周二雷打不动集体学习,全体工作人员边学习边做笔记,追求最好的学习效果。市委组织部也一度将老干部局的日常学习纳入统一管理。我们的学习形式丰富多样,一是宣读学习体会,每次学习完毕要发言,讲自己的学习体会;二是搞调研,定期到基层走访,上交调研报告和原创文章;三是公文训练,每个人都练习写各种各样的文种,如通知、总结、报告等等,一个专题一个专题进行培训,培训完毕举办交流会,由领导逐一点评;四是搞演讲,经常举办演讲比赛。为了提升演讲水平,我自费订阅《演讲与口才》《半月谈》等刊物加强学习,在部里的演讲比赛上得过第一名。老干部局的学习活动让我受益匪浅。2002年12月,山东省举办了第二次公务员招录考试,我以笔试第二、面试第一,申论成绩全市前茅的好成绩顺利考取了栖霞市委老干部局的公务员岗位,以公务员的身份继续在老干部局工作和学习。

  

  女同志坚持学习,比男同志困难更多。一边不能耽误工作,一边不能丢弃家务和照顾孩子,可以说特别累,但我很庆幸自己坚持下来了。

  我在烟台师范学院参加函授时,有半个多月的到校集中学习,孩子还不满周岁,没有断奶。我不能带着孩子去学习,家里也不具备让老人带孩子到学校附近住下的条件。我只好两头跑,学习三天就请假一天坐公交车回家安抚一下孩子。几门课程,每学一门就考一门,考试通过才算结业,如果考不过,就要延长学习时间。为了不落下功课,我都自己课下把少学的课程补上,费力地完成了全部课程的学习。

  这种坚持学习不服输的精神,在我来到老干部局工作后得到了“发扬光大”。那个时候,文件都需要手写,我誊写过很多材料,如老干部发挥作用的典型材料等等,数量很多。我誊写完之后领导在誊写稿上做修改,改完后我再去誊写,一稿要改好几遍。这是一件苦差事,但我没有抱怨,为了提升书写水平,我还专门去练习了书法。后来,办公条件越来越现代化,局里配备了电脑。大家都说这回整理材料要方便多了,可是却没人会用电脑。我也不会,但我想总不能让这么好的设备白白空置,所以就决定利用下班时间去学电脑、学打字。当时栖霞也没有电脑培训学校,市政府大院附近有一家电脑店,提供打字培训。我自费600多元去学习打字等电脑基础知识。培训老师建议我学拼音输入法,说这个比较简单好学,但是我听说拼音输入法速度比较慢,考虑到工作效率问题,就要求学习难度较高的五笔打字法。领导也期望尽快把电脑用起来,听说我去学了电脑,就说,很好,以后咱的文件就用电脑打吧。其实我才刚学两天,哪能马上就会打文件呢。但领导很急切,于是我学电脑就更“拼命”了。我孩子那时三四岁,正是特别黏人的时候。我对象下乡包村,和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孩子也没人给看,我就抱着孩子送去我姐家再去上课。电脑课晚上7点开课,我下班以后,要做饭给孩子吃,还要送孩子去姐姐家,时间特别紧。为了赶时间,我天天抱着孩子在大马路上跑,有认识我对象的同志看到了,跟我对象说:“你老婆这个人,太不文雅了,我每次看见她,不是跑就是颠。”下了课,我接孩子回家,等孩子睡觉之后,我再学习。学会电脑后,我的工作基本上都在电脑上处理,有时候整理资料、写汇报等等,一忙就忙到半宿,我回家的时候小区的门常常落了锁,我就从大门上翻过去回家。

  我边工作边学习,一边忙着提升学历,一边提升业务能力。2003年12月,我完成了山东省委党校法律专业的学业,获得了本科学历。同时,我在《老干部文摘》《老干部之家》等刊物上发表了大量工作信息,和莱州、蓬莱两位名字里带“梅”字,又爱写稿件的女同志一起,被烟台市委老干部局的同志戏称为老干部系统信息写作“三枝梅”。2001年3月和2008年5月,我两度参加栖霞市委组织部在栖霞市委党校组织的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学习内容包括经济管理、政治理论、领导科学、国家大政方针等。2008年学习时,适逢汶川大地震,培训班的学员们组织了捐款,我作为学员代表接受了电视台采访。2010年4月,我参加了为期4周的烟台市委党校女干部培训班学习,学习内容包括女干部领导艺术,女干部礼仪和心理修养,政治理论、经济知识等。各项培训学习活动带给我很大提升。

  三

  老干部工作政治性强,涉及面广。在老干部局这个学习型机关的培养和磨砺下,我不断快速成长。

  2000年前后,按照上级要求,要建立全市离休干部信息库,包括近2000名离休干部个人基本信息、工作经历、享受待遇等所有情况,以及离休干部相关的政策沿革。这项工作涉及离休干部的切身利益,准确是第一位的要求。建立离休干部信息库必须逐一查阅离休干部个人档案,到劳动、人事、卫生部门查阅每一名离休干部享受的养老、医疗、卫生待遇,时间跨度40多年,可以说,这是一项工作量巨大、需要强烈责任心还要有档案管理经验的艰巨任务,而当时离休干部个人档案分散在全市多个部门,有的甚至遗失,上级对这项工作时间要求又很紧,领导研究后决定让我牵头干这个活,一是觉得我懂业务,平时工作比较严缜细致;二是我较擅长档案管理,每年年底都到市委组织部帮助整理干部档案,知道如何查阅筛选档案资料。说实话,接过这个活来,我几宿都没睡好觉,反复琢磨如何开展工作。最后,我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决定把握“细、实、准”的三字原则,从细处着手,对每一名离休干部的每一项信息查清查实。于是我采用了最笨的办法,用3个多月的时间,跑遍了全市教育局、卫生局、劳动局、人事局、组织部、粮食局、市联社等部门,一点一滴收集整理了近2000名离休干部的所有信息,翻阅的资料不计其数,集中起来得堆几个屋子,最终圆满完成任务。

  2005年8月,根据上级政策,要给离休干部和在职同级别干部相当水平的工资待遇。接到这个工作任务以后,包括烟台市委老干部局的领导们,都觉得这个任务比较棘手,因为离休干部历年工资政策、工资构成、工资调整等等都不归老干部局管,我们对这些都不太了解。老干部离休工资构成复杂,工作量繁重,涉及老干部切身利益,一旦出纰漏,会引起老干部的不满。政策公布出来后,离休干部们都急于想知道自己的离休费能拿多少,任务重,时间紧,我们压力很大。曾经我们也想等烟台市委老干部局出台一个拉平数据做参考标准,但是当时各个县市区工资水平千差万别,烟台老干部局无法统一标准,我们还得自己想办法。当时组织部范文智副部长兼任老干部局局长,他特意把我叫到办公室,问我这个工作能不能干得了。我回答说:“范部长,没问题!这个工作别的县市区干得了,咱也干得了。”我敢这样回答,是因为我自己有底气。在老干部局这么多年的学习,储备的知识,锻炼的能力,让我很有自信。我知道这项工作的难度,但我也知道这项工作的重要程度,所以我勇敢地担负起了这份责任。

  我先去劳动局翻阅档案,打算把离休干部工资构成、工资数额、工资政策都清理出来。我拿到档案一看,每个离休干部的工资构成都能有四五十项,每一次工资调整、提升都有规定。这种复杂是历史形成的,几十年的积累,加上管理人员录入的是代号,现在管理档案的人已经解释不清这个代号是什么意思,要找到一一对应的文件非常困难。我又去找了劳动局的领导,请工作人员打开文件档案库,按年份一一对比,交叉验证,终于弄清了每个代号对应的政策文件。我再根据咱们离休干部信息库,对照职务把各个层次的离休干部分别挑了50人做样本,把他们的工资关系都一一捋清。离休干部每月工资有多少钱,都是怎么来的,我都摸清楚了。接着我到人事局查阅相关档案材料,弄清了同级别的在职副处级以上干部的工资政策。然后我分两步走,先把企业和机关事业离休干部之间的差距按层次拉平,然后再与在职同层次干部做对比,调待遇。调整好之后,我把依据、分析都写得透彻明白,交财政局做了审核。一开始范部长对我的保证是持怀疑态度的,等看到我交上来的报告,范部长一直悬在半空的心放下来了。向组织部领导汇报以后,我们就按此数据给老干部落实了待遇。这一回,咱栖霞在全烟台率先出台了标准性文件,烟台市委老干部局给了咱一个大好评,兄弟县市区都来找咱们取经学习,离休干部们也很满意,没有一人提出异议。

  因为工作出色,组织上对我职务不断调整。2004年7月,任命我为栖霞市委老干部局安置服务科副科长。2005年7年任命我为老干部局安置服务科科长。2009年,任命我为老干部局副局长。2002年至2012年,除2009年外,栖霞市委市政府岗位责任制考核年年都是优秀。2003和2004年,我连续两年被栖霞市委市政府记三等功。多次被市委评为优秀共产党员,被老干部局评为先进工作者。

  2012年12月,组织上调我去栖霞市人社局工作,担任副局长、党组成员,还担任了人社局新闻发言人的职责。栖霞市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院是准司法机构,仲裁员需要既要懂劳动方面的法律法规,又要有全面的法学素养及业务水平,需要提前培养。组织认为我做工作办事依法依规,有理有据,经得起检验,经得起评价,2020年让我分管仲裁院工作。凭借多年的工作学习积累,我在新的工作岗位,很快进入状态,得到了领导认可。2022年4月,仲裁院的徐院长面临退休,组织任命我为栖霞市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院主任。

  市委老干部局的工作经历,是造就我人生辉煌的一笔财富。每当回忆起在老干部局工作、学习的日子,我心底总会涌起一股火热的力量。团结互助,拼搏向上……老干部局热爱学习、激扬奋进的精神,将永远鞭策鼓励我不忘初心,不断前行,为人民群众做出更多贡献。

  (郝玉梅口述,董春、孙明浩整理)

  作者简介:

  ,男,1962年10月出生,山东栖霞人。中共党员。大学文化。历任栖霞市医药公司经营部负责人、团市委宣传部长、市委组织部副科长、市党员电化教育中心主任、中桥镇镇长、党委副书记兼栖霞外向工业加工区管委副主任、庄园街道党委副书记兼办事处主任、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国土资源局副局长、栖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四级、三级调研员等职。业余兼职中国国土资源作家协会、中国农业经济学会农村经济学研究会、中国企业文化研究院、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等国内40多家学术团体和新闻单位的会员、理事、通讯员、研究员、特约编辑、特约记者。报告文学集《胶东风流》、社会科学研究文集《跨世纪的思索》、地域文化研究专集《栖霞风物》《古风撷英》、历史人物研究专集《一代宗师丘处机》《丘处机与太虚宫》《神仙丘处机(全三册)》相继出版。有60多篇论文在省级以上学术期刊发表,20多项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被国内权威期刊(《新华文摘》《每周文摘》《党建研究》《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等)转载发表并获省、部、市级成果奖。其中有两项研究成果被有关部门报送“中央领导同志”和“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参阅,有三项研究成果分别获山东省人民政府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二、三等奖,有一项研究成果获国家人事部人事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曾获全国自学成才者、全国优秀新闻文化工作者、全国书香之家、山东省优秀党员电化教育工作者、山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优秀毕业生、山东省十大优秀自学者标兵、山东省书香之家、烟台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烟台市十佳藏书家庭等荣誉称号。入选多部权威机关编撰的大型人物辞书。

初审:刘文琼
复审:杨林芳
终审:杨淑华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您的昵称: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胶东在线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文化频道意见反馈 文化热线:0535-6785690 国家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07001

网站简介   |   标识说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Copyright@ JiaoDong.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胶东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