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9-28 14:44:17 来源:胶东在线 【字号:大中小】
文/冷丁
结识山东籍女作家贺宝璇,始于她的一篇文章。记得是2020年的某日,于网络微刊不经意间看过她的一篇散文,在该文后的作者简介里,最引人瞩目的,便是她著文3600篇等情况的介绍文字。对于我这个偶尔写篇文字者来说,这就犹如一个天文数字,惊讶之余,亦仰慕不已。因为几年下来,自己不论多么努力,也仅有二三百篇文章发表。与贺宝璇女士相比较,真是小巫见大巫、可望不可及了。所以,她的写作力度的强劲及作品数量之多,引起不少读者的关注,当然我也是关注者之一。
后来陆陆续续读到她的不少文章,第一感觉她为文题材的宽泛性、多样化及内容的丰富,是其突出特点。她的大量散文及小说里面,有抒情的,有写景的,有论述的,有记事的,有叙人的,有状物的,不一而足。为此,她又给人一种生活积累丰厚、善于思索、颇有真知灼见且笔耕勤奋、挥洒自如的感觉。而从思想内容上来说,她的文章的核心是一个“真”字。用真挚的感情,写真实的见闻和感受,记写真实的人和事,发表真实的议论。像《哺育我成才的好奶奶》《母亲的遗嘱》《我的父亲》《我完成了自己的心愿》《父亲手里的两对金耳环》《孝与德家风代代传》等描写亲情轶事、家常理道的文字,虽是叙述了生活中极平常的事体,却能以记写的真切、感情的真挚而打动读者;像《牟平雷神庙打响胶东抗战第一枪》《逝去的英姿》《二万五千里长征路》《我和我的父老乡亲》《我与姜克伯伯》《瓜田里的老共产党员》等发生在牟平这块红色土地上的革命故事及其英雄模范人物,则是倾注了太多的真实感情,写得情真意切,荡气回肠,感人肺腑;写景、状物、抒情一类,像《牡丹赋》《游养马岛》《爱在烟台难以离开》《近边风景》《石榴花开红似火》《一支金笔》《二月二拔豆棍吃炒豆》《金燕子寻母到我家》等,则能将描写的景物,如复制般地表现出来,抒发感情也是发自内心的真诚,使读者有如身临其境之感,极易引发共鸣。
像诸如此类的文字,以我的浅见,还有两个主要特点:一是文中写出了情致。所谓情致,就是文中具备的带有个人风格的那种意蕴,读起来富于情趣,有种感化人的力量。我们都处于复杂的社会之中,能够将生活中各种眼花缭乱、一闪即逝的世相百态其之一紧紧抓住,并诉诸文字又恰如其分地表达出来,不论叙述、描写,还是议论、抒情,都要做到恰到好处,这是很不容易的。但贺宝璇做到了。她以敏锐的目光捕捉生活中的某一事象,又以或淡或浓的笔墨,恰如其分地将生活中闪光的一面凝练成文字而展示出来,大有一股时代的豪迈感和生活的温馨快意,且情趣盎然,情味浓郁;二是语言的质朴隽永。文学作品要具有艺术感染力、生命力,语言好则是一个重要条件。贺宝璇的大部分文学作品,即讲究文字,又不过分雕琢,追求白描写法,清简淡扫,朴素自然,韵味便尽在其中,读来给人一种赏心悦目、精神一爽的感受。
尤其她的不少描写古人及其历史故事的文字,更是显示出她思想的敏锐,笔锋的坚挺,行文的洒脱不羁。她那种站在历史的高度,思接千载又俯瞰现实的为文思路、主题设置及写作手法,可以说独树一帜。她的遒劲的笔锋,镌刻着对历史深邃剖析的履痕足音;她的有力度、有张力的文字,透露着对历史渊源及古人襟怀的探幽及对现今的歌颂和希冀。在她的笔下,对有关古人的思想、风貌、历史定位和其贡献以及现实意义等等,都作了周全的描写和颇有见地的论述。高屋建瓴,精彩纷呈,写出了新意。譬如她的《一生坎坷的蔡文姬》、记述武则天的《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王昭君出使匈奴为国分忧流传百世》及《随波远去李清照梦中何处归来堂》《杨乃武与小白菜》《你不知道的夫差与西施》《端午节与屈原》等思古文字,都属于这类以古鉴今、古为今用、意境深远、深度广博、读后使人难以忘怀且受益匪浅的精彩篇章。
总觉得用“思古”二字来界定贺宝璇的文字,似乎有些迂腐。这很容易使人联想到幽幽思古情,漫漫寻觅路。但只要思出新意,思出情怀,思出大美,又何偿不可?思出对历史的敬畏、对生命的处之泰然、对光阴的无限珍惜,哪又何乐而不为呢?
其实,我觉得文字也是有生命力的。人常说“文若其人”,或曰“言为心声”。于是,循着贺宝璇的文字,我静静地走进她的思想,乃至走进她的灵魂,才深切地感悟到,没有语言可以描述她为读者用文字营造的那一隅展现生活的精彩、生命的珍贵和精神栖息港湾的温馨境地,是多么宽泛、生动、灼热、动人心扉!
打开网络微刊,我们会看到贺宝璇的许多文章,是何其受读者喜爱!她的文章阅读量及点赞、留言之多,恐怕也是一般人难以企及的;其参与网络文学作品比赛获奖之多,也是不多见的。这就足以印证她的文章的质量也是属可圈可点的那种。其所以如此,在许多读者看来,贺宝璇那些如珠玑般的文字,在春天,犹如一树浓郁的花开;在夏天,犹如一叶轻盈的扁舟;在秋日中,铺开一幅五彩斑斓的生命画卷;在冬日里,是穿透冰雪延伸至春天的一缕暖风。读着她的文字,犹如漫步于人生旅途,一路走来,有花可观赏,有舟可乘行,有丹青可陪伴,有春风可寄语,实不失为人生一大快事也。
对于不少读者的如上认知和感言,我颇以为然。
所以,除了欣赏她的其它文章外,我更看好她的有关描写历史钩沉的思古文字。这些文字,它们会让你跟随作者步入深邃浩瀚的历史故事中去,仿佛可以领悟到世间旷远而深刻的事理。这些文字里面,无一不包含着对已被历史肯定的如屈原、李清照、王昭君、蔡文姬、西施等古人的崇敬,对中华文化的热爱,对以史为鉴可知兴替的深层次理解。每每读来让人沉思而萦回不已,继而发人深省。
这类文字大约有十几篇之多。由于篇幅所限,这里就不逐一论述。仅解析她的《随波远去李清照梦中何处归来堂》一文,足矣。这篇文章,作者以洞幽悉微的观察力、细腻激越的涓涓情愫,一扫其它题材清简素淡的白描手法,更多的专注于精微通幽的诗意渲染,语言也是极趋于诗化的,行文手法不再拘泥于平铺直叙,而是引入意识流的述事方法,因之达到了疏朗飘逸的艺术效果,有着异乎寻常的感染力。这种起伏波澜的文笔,将文情雅思、淡墨意深、幽远遒劲的艺术风格渲染得一览无余。从整篇文章来看,笔墨自由,浓淡相间,挥洒自如,生动地叙写了李清照的倾国之貌、诗样情调、关注忧虑社稷的悲悯情怀、才华横溢的诗词人生。将李清照这位宋代女词人、婉约派首席代表,千古第一才女的旷世才华、高雅风骨及如何度过国仇家恨与情感悲剧交织岁月的心路历程,淋漓尽致地展示在读者面前,达到曲终留韵、余味萦绕之效果。
同时,从该文中也可以看出,作者史学知识的丰富、文学底蕴的深厚、情思感怀的浓郁。所以才能站在李清照这位才女的背后,深入她的内心世界,去解读她的人品,赏析她的词作风格,赞赏她在中国文学史上独占词作鳌头的殊勋茂绩,并写出如此优美的文字,情味醇厚,竟直如佳酿一般的醉人。
读罢此文,总觉得作者身上似乎隐约有李清照的影子在闪现着。何有此一说?原因在于作者文章起首就开宗明义地说道:“我一生最崇拜的女人是李清照,我以心的维度仰视李清照清丽瘦削的背影,倾听她渐行渐远的跫音,俯身捧起历史长河沉淀的瑰宝,以此纪念我心中的李清照,纪念那远逝的曼妙红颜。”既然如此痴情,毫无疑问,那被崇拜的偶像岂不也时时在作者心里相随着的吗?
当然,李清照与贺宝璇,一位是被历史推崇为“词家一大宗”“词国女皇”,一位是现代中国散文作家,两者在人生大多方面,不能不说有较少可比性。但不论怎么说,作者与李清照的相同之处,在于对文学的挚爱和坚守。还有她崇尚李清照的清雅风范、追求李清照探幽文字精妙意境的执着、追随李清照徜徉在文苑中的步履、钦佩李清照在创作上的才情和成就,而且一直痴心不改、一往情深,这一点对作者而言,无论如何都是值得肯定和赞赏的。正因为如此,所以我们可以预期,贺宝璇的人格风范及著文数量、质量,都必将有一个较大的提升空间。
祝愿贺宝璇女士扬帆文海,破浪前行,写好属于自己的人生传奇。
作者简介:冷丁,陕西蓝田人,敬畏文字,倾心笔耕,文章散见于报刊及网络媒体,出版有两部个人小说、散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