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胶东在线  >  文化  >  文学  >  黄海散文

述评|| 不妨行走且吟啸

2022-03-29 17:22:34   来源:黄海散文   【字号:

  文/牟民

  胶东散文年选微刊创刊以来,以她靓丽的风采,脚踏实地的行走,吸引了众多基层写作者的参与。她的不拘一格,广纳有特长写作者的博大胸怀,甘愿为胶东散文走向远方铺路的奉献精神,让没有资本没有依托的底层作者踊跃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形成一个庞大的具有各行各业的写作群体。从崑窬山下,东海之滨,到黄海之岸,从田横山滨州之水到沂水蒙山之阳,许多陌生的面孔在这方舞台上一展风采,你唱我歌,你咏他叹,轰轰烈烈,百花齐放,异彩缤纷。在这舞台上,有年少的有年老的,有崭露头角的新秀,也有初出茅庐的新手,但他们大都是来之一线的行走者,每一篇作品带着烟火气,带着土地的芳香,发散着劳苦大众的汗水与血液,他们不惧名家,敢写敢呐喊,他们真诚的书写,一来到微刊便感动众多读者,而且每一篇都有焦红军主编的精要点评引路,在主编的引领下,在专业辛劳的编辑们的运作下,一篇跟一篇,一步步登上了胶东散文之巅。如今2000篇散文佳作,鲜亮地耀眼地铺陈开来,给我们惊叹,给我们震撼,读之赏之,不免有欲罢不能的感想。

  2000篇散文每一篇都有精彩之处,值得散文作者好好阅读鉴赏,这是不败之花。

  笔者关切微刊的每一篇文章,也抽空读过,评述过,印象深深。我认为这些散文最令人感动的是有相当篇章为行走者的歌吟。散文在当今文坛上外表看很是繁华,人人能写,而且能多写,但真正写好的写出特色的并不多见。报纸副刊的散文有时文、跟形式、心灵鸡汤之嫌,杂志上的所谓大散文动辄上万几万字,有那么一点儿情感也被废话稀释得殆尽,只能靠掉书袋充实篇幅,来之劳动者的情感抒发一般很难被纸媒接纳。微刊平台便成了基层写作者的呐喊场所。自古有话,高手在民间。因为民间藏匿着热爱生活的行者,他们沉默地扎实地从事着劳动,用汗水浇灌着组合诗意的词语,用苦累营造心中宙斯之神,一旦开启闸门,那就是深入骨髓发之内心的咏唱。初读姜宏芬的《山野之间》,被陌生化的词语所吸引,作者描写果农描写农村环境跟别人不同,她是从谙熟环境的角度,情感渗透到环境的角度去写,“远游归来的云朵咋咋呼呼地,在瓦蓝瓦蓝的天空比手划脚,未暖还寒的风淘气地从空中越过树梢,奔向近山的松林。”这是一个果农眼里的自然环境,既有戏谑又有喜爱的情感充溢其中,“咋咋呼呼”的体验是独有的,虽然砍伐多年的苹果后,栽种樱桃几年歉收,但果农依然没有灰心,希望依然在。“在各自园里剪枝的人们被日头晒得有些慵懒,他们呼朋引伴地喊一嗓子,不一会儿,西坡的于大哥,北坡的周大叔就打着哈哈,笑骂着坐在地头枯草上。六七个人围成一圈儿,说得累了,索性半躺在地上,边用草棍儿剔着牙,边遥望或近或远的山。”果农们劳累休息的形象活灵活现,鲜活的词语仿佛在他们身边跳跃。此篇散文好在语言的个性化,深在主题的开拓。樱桃采摘时,两场雨让到手的樱桃开裂口子,仿佛张开大口,撕咬着果农的心。即便如此,果农们也响应上级号召,伐樱桃还粮田。水果可以不吃,但是粮食没有不行。这接触到了一个重大命题:农村在市场无序的几十年,都去栽种果树,粮食却被忽略了。而一旦遭遇粮荒,对一个十四亿人口的大国说,那就是万劫不复。作者作为一个果农,毁樱桃园,对自己和同样热爱果树的果农来说,这是“挥泪作别,到了最后挥手的时刻,竟没有哭。”因为作者看到了“明年春天,就可以看见起伏的麦浪,碧绿的花生叶,拔节生长的玉米秸,土地以其不息的原力将种子的歌舞炼为永恒。”行者的吟啸自然充满了劲力和希望,给人鼓舞。丰厚复杂的劳动者的日常,画龙点睛的人物素描,灵性不乏豪放的叙事咏景,饱满而引人阅读。

  单伟的《家书》当属于与民同甘苦的行吟。文章前面书写母亲的家书,是铺垫,是孝的典范,母亲扎根边疆,不能年年按时看望祖父祖母外公外祖母,却年年能从月薪三十几块钱里节省出几十元,寄给家乡的老人,这既有母亲的对老人的孝道,也有工作离不开的建设边疆的大孝。最感动的是单伟传承下这份孝,参军入伍后,不忘常写家书,把第一个月的津贴寄给父母。文章后一部分用自己一封完整的家书,汇报了自己作为驻村第一书记的政绩,家书满满的正能量,读着,为作者勤勉工作,为村民甘愿奉献青春热血的精神而感动。这是文章的精彩部分,也是重点,一封含金量十足的家书让文章戛然而止,做足留白,余味悠长,写法新颖。吟出了一个公务员的高尚情操,拉出了时代的强音。

  基层行走者,有着先天优势,那就是对所泳之物之事之境有独有的见解,深刻的体验,写来了然如胸,可谓观海情满于海,乐山则情溢于山。李鲁燕的《水色潋滟夏微凉》千把字,可说是情感的浓缩。通篇无一句引用名家诗句,无一废话,句句有景有情,句句有诗有画。围绕夏津夏的水,构思谋篇,遣词造句,颇有特色。开篇便写出自己的感受,夏津的水与土融洽与共,景与情的完美结合。接下来写土地树林的浓绿,过滤的阳光,这是水的根基。因为有这好的生态环境,才有充沛的河流,那河流不温不火,小口小口的咬着夏津的土地,直咬出一个微凉的夏水。在这切切之心浇灌的土地上,有丰茂的庄稼,勤劳的人们,使这儿生机盎然。如此如诗如画的美景,自然喜爱之情流露笔端,文章情感随着景迁步步浓烈,写湖成为最感人的一节,湖的布局,湖的光色,湖的包容,到惠津湖的汤汤精魂,直把个湖写进了心里,写到了家。整个夏津水做的夏天,星星也夜夜下来洗澡,何况人呢?那不是爱死了这魅力四射的夏津!当然,夏津的水美,自然引发歌者的豪情,在有诗人才能的李鲁燕眼里,自然会带上诗意的盎然,所泳之美景催发诗人,诗人灵感自会倍增,如此,一篇精悍美文便水到渠成了。说起诗意化的散文,或者说散文的诗意化,不能不说刘玉涛馆长的《探秋》。一个探字很形象的引发对秋的叩问。缘于石榴树上的一叶飘落,经年在老宅的冷漠了时光的存在,加之庭院深深,历史已不知不觉翻过多页,联系自己迈入中年,又想起去世的父母,竟一时不知所从,彷徨不免。面对依然不变的庭院,对比自身,感叹时间的无情流逝。满满的情在诗意化的语言里飞扬,仿佛幽深的偌大庭院也盛不住似的。现实中不免的坎坷,曾经的一时失落,在静默的庭院中化解,从人文景观中顿悟。静悟成诗,盛放情馨,满溢缕缕芳香,诗意化的语言并带哲理汩汩而出。满足,简单相互尊重,与景物相融相谐,耳鬓厮磨,不枉一场相知。自在,不随波逐流,任我放浪形骸,独有一种况味,延续自己生命的长度。在第二人称的亲昵叩问中,如细雨润心。“我捡一叶秋心入药,真好。老宅探秋,你会感觉到哪秋天落叶飘飞的最美,你看一片,两片,三片……”纷纷扬扬的抒情飘落在老宅里,老宅你醉美,我醉美,读者随着也醉美。

  散文易写难工,入学门槛低,但毕业难。易写是讲它选材宽泛,什么都可以写,都可以入篇,只要来自生活,对读者有共鸣,有警示,就是一篇散文的基础。我们每天都生活在散文的氛围里,听说读写讲,跟人拉呱,整理出来,就是一篇散文。这一点儿不神秘,正因为不神秘,所以人人可以写,有了独占新颖而感人的题材,可能就是一篇高水平的散文,但独有的新颖的却不易寻到,常常是题材大同小异,形成表达同质化,题材单一化,这也是散文作家写下去难以突破的困境。题材的新,形式的新,主题的深,语言的融洽是摆在每一位散文家面前的难题。一位名家说过,一个物象,一点情思,一点哲理,就可以成为一篇散文。问题是这物像、情思、哲理如何做到发人之未发。好的散文,应该为作者与题材的亲近,文章与读者的相知,没有高高在上的隔离,你是散文的写作者,也是散文中的行走者,你成为每一个构成词语的参与者,甚至,你就是文中的每一句话,从而得到读者的青睐。孙犁老先生说:“散文的题材难遇,写好更难,所以产量小。”先生说的难遇,与题材宽泛并不矛盾。什么都可以写,但并不是什么都能够写。先生说的是构成优质散文的题材。韩愈的《祭十二郎文》,李密的《陈情表》谁读了都会感动,赞叹那是名篇。你可能永远写不来。因为你没有他们那样特殊的行走。因而行走如何,是新颖题材的原乡,是决定你写什么的源泉。我们的2000篇大作,在题材的新和主题的深上做了有益的探索,不夸奖地说,有的篇章并不逊色于经典。如刘芳军先生的《家乡的徒骇河》,在乡土熟题材上却写出了新东西,徒骇河里冬春季的芦苇地的“土碉堡”里的嘟噜子,芦喳鸟,狗杠子鱼,毛蟹,呈现出地域的特殊文化。说2000篇大作异彩纷呈并不为过,每篇都有值得阅读亮点。说来,散文构想动笔前,总要思考,你要表达什么。地域文化,人物形象,哲理思索?不求全面,能达一点即可。我们微刊的作者会选材,珍重自己的行走轨迹,珍惜手中的资料,遵循散文的写作规律,不写便罢,写就不同凡响。冯爱霞的《《难忘鸭绿江畔父亲的军礼》,是一曲抗美援朝军人的赞歌。父亲在鸭绿江边的祭拜,给我讲叙烈火中的永生,战友情爱国情贯穿全篇,又以银幕前老军人的敬礼感人肺腑。冯爱霞以炽热的情,娴熟的表达,吟啸为祖国勇于献身的烈士们的事迹,鼓舞人心。散文是最不拘一格的文体,可叙可议可抒情可说明,表达灵活。这又容易造成思维固化,形式表达浅薄。这不妨向诗歌的隐喻象征靠拢,叙事人物表达向小说借鉴。在这里我非常欣赏青年作者牛鹏的隐喻哲理短篇散文《大地的吆喝》。篇幅几百字,解读却让人玩味,提供了多种解读的范本,主题开放而又隐晦,读之不忍释手。文章开头和结尾是探求主题的钥匙。开篇众人不知为啥吆喝的盲从一人吆喝,到结尾众人知道为啥跟着吆喝,也知道第一个人吆喝啥,于是跟着吆喝起来。这看似只改换了几个字的开头和结尾的叙述,却隐喻了习俗的从众习惯势力,当认识到了一定的层次,虽然也是跟着吆喝,却有了质的飞跃。文中的大村是一个封闭的堡垒,狗则隐喻虽为盲从吆喝,但你要动了它的蛋糕,它会发出自己个性而又带有普遍性的吆喝,让你近不得。最好是大家一片混沌,自浊者自浊,你好我好,你好不得,我也好不得。等到三年(时间为虚数喻指多年)水清了,自清者自清,吃上鲜美的鱼虾鸡蛋鸭蛋,那才是大同,自觉齐声吆喝了。牛鹏的此篇短作,耳目一新,让读者大开眼界,为散文注入一股新活力,值得推崇。

  2000篇散文大作,语言韵致,从容,行云流水,上承古代散文的优秀传统,下接现实生活地气,莫管西海东海,汲取精华,为我所用。用我手写我行,写我心,歌我行,打出了胶东散文黄海散文的新天地。

  作者简介:

  牟民,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烟台作家协会会员,烟台散文学会理事。小说曾在《小小说选刊》《中国校园文学》《山东文学》《朔风》《时代文学》《胶东文学》《青海湖》《山东青年作家》等发过20篇。在《人民日报》《大众日报》《齐鲁晚报》等省市级刊物上发过上千篇散文,辅导发表学生作文近60篇。偶有诗歌发表。出版散文集《杏坛笔记》2018年被山东散文学会评为优秀会员。《杏坛笔记》被评为第八届栖霞精神文明图书奖,2020年6月《不妨搂一抱冬阳》获第三届中国当代散文精选300篇全国大赛三等奖。散文《我的党员父亲》获《散文诗世界》“与时代同行”建党百年主题征文三等奖。

初审:刘文琼
复审:杨林芳
终审:杨淑华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您的昵称: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胶东在线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文化频道意见反馈 文化热线:0535-6785690 国家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07001

网站简介   |   标识说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Copyright@ JiaoDong.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胶东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