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胶东在线  >  文化  >  文学  >  黄海散文

散文||街巷里的济南

2022-01-20 16:48:20   来源:黄海散文   【字号:

  文/崔洪国

  “箫鼓阗街巷,锦绣裹山川”,说到济南,想必人们印象最深的就是千佛山,趵突泉,大明湖了。也是,合上眼睛,想一想那佛山静院,趵突腾空,明湖翠波,即便是没有来过,这几个图层叠加的美幻仙景也一定会让你身临其境。但是且慢,这还不是济南自然人文风貌的全部,济南和其他城市一样,还有不少的老街巷呢!这些老街巷深隐在悠长的历史和浅绿色的青苔中,它们也是泉城一道很有历史韵味的靓丽风景。

  济南街巷众多,剪子巷、篦子巷、县西巷、曲水亭、建德街、佛山街、朝山街、青龙后街,无处不在的街巷,满载了济南说不完的风土人情,有的本色,有的华丽,有的静谧,有的喧嚣,有的粗狂,有的婉约,如奇经八脉,纵横交错地刻在天下泉城丰润的肌肤上,随了时光流淌一刻不停地脉动着。这些街巷就像一面镜子,站在她的面前,用梳子梳一把,一绺一绺的全是斑驳和沧桑,是泉城济南历史烟云的集萃。她们又是民生百态的百科全书,每一条巷子,已经过往的是唠不完的话题,讲不完的故事,正在经历的就是一座城市最本色,最纯粹,最朴实,最质感的原生态画卷。

  平素里,这些街巷与我们的生活一如既往地平行着,互不相扰。春华秋月夏雨冬雪和南来北往的行人匆匆的步履点缀着街巷的清幽,原住和租房的房客每天在巷子里抒写着酸甜苦辣的大事小情,就如约定俗成的一般,一段普通的街巷没有什么耀眼的光辉会在人们心中留下太多波澜。但是这几天,一条关于上新街的新闻上了热搜,还是引起了无数人的瞩目,“上新街片区将启动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范围东至市中区区界,西至顺河高架,南至文化西路,北至泺源大街”,还标注了具体的门牌号。上新街真的要成为历史了,是拆旧修旧,还是拆旧建新,上新街毕竟是泉城少有的完整保持原始风貌的老街巷了,那里有万字会旧址,有方荣翔故居,有老舍故居,有马家老院,待到旧貌换新颜,还可否找到上新街的“老味道”。我去过几次上新街,印象深刻,所以对这条新闻还是心中充满了忐忑。想来想去,还是要到上新街去走一走,看一看,在那些石根青砖灰瓦白墙前留一些街巷济南的影像。

  我顺着经十路从泉城公园北门站下车,前行到青年西路口,理了理凌乱的思绪,开始我的寻秘探幽。青年路东侧都是原来的小区,四层小楼,方方正正的小院,一层沿街的门头房有的卖着北京布鞋,有的开着“曹州涮羊肉”小店,进出的人很多,生意很是红火。天高云淡,一片一片的深蓝从薄薄的云层透出来;阳光明媚,入冬的阳光不像盛夏和深秋那样热烈,洒在身上温暖舒适;风很轻柔,那些已经在春夏秋三季经历过华彩的叶子在风中漫舞中,走过的街巷如正在墙角晒太阳的老人,宁静安详。

  前行不远,路东小区栅栏墙里面一处便民修车点引起了我的注意,一位70多岁的老人正在忙碌着为一位中年妇女换自行车后轮的车胎。现在这种便民修车点也很少了,多分散在城市的老街巷口,有时找半天也难以发现。老人忙活的那会,我跟他攀谈了几句,从老人口中得知,现在一辆自行车换这么一套前胎或后胎大约要80元左右。家里正有一辆原来的上海“大金鹿”车子,是当年结婚时妻子家里陪送的嫁妆,到济南后这么多年一直骑着,中间换过一次车胎,我问老人换一回需要多少钱,老人说那种车子结实,料贵,大约100块钱左右,换上骑个十年八年没啥问题。老人虽然上了岁数,但手活麻利,说话的当儿就把胎换好了,双手一提,车子放平了,手一摇脚蹬,后轮撒欢一般飞转着。

  “上新街怎么走”,我向一位站在街口张望的中年妇女打了个招呼,她脸上洋溢着如阳光般灿烂的微笑,“往前走,前面下去就是,很近”,一说话就能让你感受到济南人特有的那份真诚和热情。上新街南连着文化西路,路口这边就是青年西路,那边就是上新街了。据1924年《续修历城县志》附“济南成厢图”中,街南段标注上新街,街北段标注半边店街,上世纪八十年代,统称为上新街。街道南高北低,落差数米,自北而南行走,有步步高升之意,故称“上新街”。可能大家都知道了上新街要征迁更新的信,前来上新街寻旧的行人络绎不绝,我去的那会,正有不少的游人在街西侧一座古色古香的老建筑前拍着照,打着卡。那是万字会旧址,是一组具有晚清建筑风格的大型宫殿庙宇混合式建筑群。整座建筑完美呈现了中国传统的建筑布局工艺,前后有四进院落,沿中轴线依次为照壁、正门、前厅、正殿、辰光阁等主要建筑。整组建筑飞阁流丹,雕梁画栋,气势恢宏。今年春天去的时候,院子里我还进去过,这次去了门虚掩着,里面公示牌上张贴着“谢绝参观”的告示,路过的人们从门缝向里张望着。上新街中间是东西向的徐家花园街,特别安静,偶有一两辆车穿过。街两边的墙都涂了粉白的白漆,墙上彩绘着济南市民公约。徐家花园街被一条条窄窄的巷子连通着。每条巷子都很幽深,巷子的两边是一扇一扇关着的门,有的门框上挂着“”光荣人家”的牌子,想必是与这巷子有着同样光荣的历史。有的贴着“”五福临门”的楹联。巷子两边的墙上和顶端爬满了青藤,有的叶子贴在墙上,像踩过的脚印,有的悬在半空,在中午的阳光里开着红红的酸浆果子。那些青藤相互缠绕着,纷纷攀爬到邻居家的屋脊上。西边一户闭着的院子里长了两棵高大的榆树和枣树。徐家花园街北是几幢宿舍楼,整整齐齐立着,门口的门牌号非常古朴,紫色的底子,方正的白字,“徐家花园14号”异常显眼醒目。一楼被粉白的围墙隔着,一株一株的黄花梨俏皮地附在墙角,向外面静谧的街上伸展着婀娜的身姿。

  我顺了一条长长的巷子走了进去,有的门开着,有的门关着,有一个院落里是一家简易的水饺馆,有十几个快递小哥坐在一条长凳上每人端着一个盘子,狼吞虎咽的吃着刚刚端上来的热气腾腾的饺子,那是他们的午餐,简单吃过后还有不少的单子等着去送呢!那个瞬间,我想到了无数骑着快递车在泉城街巷穿梭的快递小哥,心中充满了说不出的感动。没有人打扰我的探访,我也没有去打扰别人的清静,那一刻,一个人走,静思是最惬意的事情。你想吧,冬日的暖阳陪伴着,一个城市,把她最安静,最慈祥,最原始,最烟火的底蕴毫不保留的呈现在你的眼前,没有车马喧嚣,看到听到的是一片落叶在轻柔的风中落在缠绕着的青藤上,落在幽深的巷子里,你不忍心有丝毫的亵渎。有一片叶子附在一根电线上,晃来晃去,如一支可爱的鸟雀站在枝头迎来送往着春夏秋冬的轮回。北边的墙上密密麻麻贴满了国有土地上被征收住宅房屋和产权调换房屋价格评估说明。那些祖祖辈辈住在这里的人们真的要离开上新街了,他们心里也会有无限的不舍和留恋,但他们相信,他们心中的上新街永远不会消失。老济南的风土人情,天下泉城的“范”很多就在上新街,有时间他们回来看看,上新街会以更具文化承载的仪态迎候和等着他们。

  那天我特意去了方荣翔和老舍两位先生的故居。方荣翔先生的故居曾是省京剧团的驻地。1958年方荣翔先生转业到了济南,住到了上新街。后来,先生根据朝鲜战场发生的真实故事,与演员李师斌一起精心揣摩,对人物原型杨育才的事迹进行了整理,在上新街大院里搭建练功棚,排出了现代京剧样板戏《奇袭白虎团》,红极一时,风靡全国,在北京演出期间场场爆满,一票难求,可以说一部戏影响了几代人的信仰和追求。先生视演出为生命,对事业钟爱执著,把崇德尚艺作为一生的功课,“努力追求真才学、好德行、高品位,做到德艺双馨”,留下无数为人敬慕敬仰的佳话。他“把为观众演戏当成自己的天职。田间、炕头、列车上、车间里,走到哪里就把戏送到哪里。”先生已去,故居犹在,德艺传承,精神永存。

  另一位人民艺术家老舍先生的故居深隐在南新街中间。先生故居是一处典型的北方四合院,鱼鳞瓦,青砖,白墙,北方特色的门楼,上面工整的镌刻着“”老舍先生故居”字样,进门的白色影壁上嵌着一个吉祥的“福”字。院子东边西边的厢房是两个展厅,北边的正北屋是书房和一间卧室。先生的生平,作品和在济南的生活布展在东西厢房的展厅里。院子的正中间是一株有了年岁的玛瑙石榴树,入冬了,铅华落尽,树干也穿上了草绿色的冬装,为来年蓄积着新生的力量。院子南面的墙上镌刻着先生的名言,“不断的写作才会逐渐摸到文艺创作的底”,我随手拍了几幅,记在心里。北屋门口正前面是先生的上半身塑像,先生脸庞清瘦,眼眶上架着一副眼镜,眼光忧郁冷峻,正作着深邃的思考,那是一种对艺术,对人生,对生活,对生命充满了敬畏的思考。细看,那目光又充满了微笑和慈爱,那是先生发自内心对泉城的眷恋和温情。

  家国沦陷,漂泊无定,哪里是家,在济南,在华夏大地万水千山的跋涉中,先生始终如一地坚守着自己的风骨和节操。先生对济南是深怀了感情的,他自己这样回忆:“从民国十九年七月到二十三年秋初,我整整的在济南住过四载。在那里,我交下了不少的朋友;无论我到何处去,那里总有人惦念着我。在那里,我写成了《大明湖》,《猫城记》,《离婚》,《牛天赐传》,在那里,我努力地创作,快活地休息.....四年虽短,但是一气住下来,于是事与事的联系,人与人的交往,快乐与悲苦的代换,便显明地在这一生里自成一段落,深深地印划在心中;时短情长,济南就成了我的第二故乡。”从先生故居出来,北面的白墙上青山碧水清泉明湖竹影的背景中是从小就一直受先生熏陶的那些话,“上帝把夏天的艺术赐给瑞士,把春天的赐给西湖,把秋和冬的全赐给了济南”,“济南,这是一座以泉水闻名的城市,所谓的家家泉水,户户垂柳便是说的美丽的泉城济南”,“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地下晒着太阳,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当文字已然不朽,先生无须自证高洁,亦当欣慰了,也没有人再怀疑先生在济南人心中巍然树立的精神坐标。

  “别再徘徊沉寂的心灵,别再留恋过去的回忆,大地迎春雷,抛弃你满腹的忧郁。缤纷的彩虹等着你,别再犹豫等待的心湖,别再沉迷过去的旧梦。暖暖的春风,走向那灿烂的天涯路。你要寻觅,亮丽的彩云,亮丽的彩云。”在返程的公共汽车上,一曲优美的《不必太在意》仿若约定般流淌进我的思绪,我想到了上新街,想到了南新街,想到了齐鲁大学,想到了那些古色古香的建筑,想到了方荣翔,想到了老舍,想到了泉城济南无数的街巷,想到了街巷里那些陌生又熟悉的快递小哥,想到了便民修车点那位白发老人,想到了那座憨态可掬的中古老城,想到了那两个一直在我心中留存的的字——不朽。我们还有的是时间,尽可以走遍大美济南的每一条街巷,在历史的脉动中去感受天下泉城的那些“不朽”。

  作者简介:

  崔洪国,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济南市、烟台市作协会员。出版有散文集《寻找灵魂的牧场》,《胶东散文十二家·崔洪国卷》。在多家主流媒体和《中国作家网》《胶东散文年选》《黄海散文》《首都文学》等平台发表各类散文、书评近80余篇。《与海阳最美的邂逅》入选“青未了”优秀散文选读篇目,收录于《胶东散文年选(2021)》《清泉录—齐鲁晚报壹点号优秀作品选集》等散文集。

初审:刘文琼
复审:杨林芳
终审:杨淑华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您的昵称: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胶东在线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文化频道意见反馈 文化热线:0535-6785690 国家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07001

网站简介   |   标识说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Copyright@ JiaoDong.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胶东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