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胶东在线  >  文化  >  文学  >  黄海散文

半岛散文家文丛|| 煮字生暖 落笔为念

2021-12-07 17:00:22   来源:黄海散文   【字号:

  文/张克奇

  这是“文学青年”张兆新先生第一本真正意义上的个人文学专著。之所以称年近七旬的他为“文学青年”,是因为他身上洋溢着的那份对文学滚烫、蓬勃的热爱和笔耕不辍的执着。

  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就执笔为文在报刊发表、在全县汇演,到历经生活的千辛万苦仍然初心不改以梦为马;从当民办老师到承包山林养鸡喂羊栽种果树,从农民到成长为中国散文学会会员,谋生的间隙在山林小屋里用一双粗糙的大手写下一篇篇文字,张兆新浓厚的文学情结和百折不挠的内心追求很是让我感动并心生敬意。

  仔细阅读这部厚厚的书稿,有写亲情友情、乡村记忆的,有写家乡传奇、人生羁旅的,内容丰富,情真意切。他写母亲、岳父、师友的那些文字,虽然纯朴天然,读来却让人忍不住百感交集、眼睛湿润,蕴含一种直击心灵的力量;他写乡村乡事的那些篇章,多维度地展现了家乡的风土人情、传奇故事和人与人之间的交织交融、人情冷暖。透过这些文字,你会真切地感受到张兆新内心的纯净柔和、温暖善良,给人以向上向善向美的精神引领。

  去年初新冠疫情突然爆发时,张兆新正在武汉儿子家帮忙照看小孙女,无法返回老家过春节,一时成为留守武汉的临朐人。因为特殊时期的相互挂念,那段时间我们经常微信交流,互祝平安。面对肆虐的新冠病魔,尽管隔了遥远的距离,他还是以笔为枪,积极参与到县文联、县作协组织的“文艺战疫”活动中来,写出了一大批好诗文为勇敢的逆行者们助威加油,在微信公众号、网络上发表后得到广泛好评。特别是他集中笔力和精力创作的《临朐人在武汉》系列长文,源源不断地传递着全国上下共同抗疫的坚定信心和众志成城的磅礴力量,体现出了一个老作家在关键时刻的使命担当。

  每个人的生命历程都是独一无二的,内心的追求也迥然而异。有人追求财富,有人追求权势,张兆新却甘于清贫,执着地坚守着自己的文学理想,殚精竭虑、焚膏继晷去追求着自己的缪斯女神。作为一个偏远小山村里一位地地道道的老农民,这是何其难能可贵,也再次证明文学的力量是何其巨大。她不择地势的高与低、不论土地的肥沃瘠薄,只要有这么一颗种子,就会生根发芽,蔓延生长,照亮着每一个角落,温暖着世道人心。

  遵从自己的内心指向,才能活出自己想要的样子。张兆新的执着和努力已经很好地证明:不管生活怎样沧桑纷繁,路途多么崎岖遥远,只要心里有灯,就一定会冲破世俗的羁绊,活出自己的风采和荣耀。虽然他的一些文字还显粗浅,仍需要做更加深入的开拓挖掘和细致的打磨提升,但他无疑已经开辟出了一方自己的天地,赢得了广泛关注和好评,一些媒体也对他的事迹进行了宣传推介,今年四月份出版的《胶东散文十二家》还单独设立了“张兆新卷”。这都是值得可喜可贺的。最近“破土而出”的菜市场里的草根作家、自称是“贴地生长的牛筋草”的陈慧说:“我有两个窗口:一个让我趴着,窥视近在咫尺的凡间;一个用来飘着,放纵灵魂四处徜徉。”张兆新与其颇为相似。

  耕耘之道勤实为上。真诚祝愿张兆新先生永远窗明几净,在自己的“世外桃园”里向着文学的高空展翅飞翔!

  2021年11月27日于耕云斋

  作者简介:

  张克奇,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山东省作协散文创作委员会委员、潍坊市文联签约作家,现任临朐县文联副主席、作协主席。

初审:刘文琼
复审:杨林芳
终审:杨淑华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您的昵称: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胶东在线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文化频道意见反馈 文化热线:0535-6785690 国家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07001

网站简介   |   标识说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Copyright@ JiaoDong.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胶东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