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胶东在线  >  文化  >  胶东历史  >  红色历史

通信员马道华在朝鲜

2020-10-23 09:10:00   来源:胶东在线   【字号:

  作者:张晋明

  唇齿相依睦邻邦,山水一脉情满江;曾经烽火连天日,甘洒热血在异乡。

1

  (中国人民志愿军27军81师243团“侦通连” 电话排战士马道华1952年12月从朝鲜回国后上海留影,身穿没有任何标志的志愿军军服)

  70年前,马道华不满18岁,在志愿军27军81师243团直属“侦通连”当过电话员和通信员。他中等身材,英俊帅气,干练机智,忠厚质朴,说一口汉口普通话;侦察通信连的战友都喜欢他,老的小的都叫他“小马”。当时“侦通连”有3个排,一个侦察排,一个电话排,一个通信排,通信排有三个班,一个骑兵班两个徒步班;马道华先在电话排当电话员,整天扛着几十斤重的线拐子拉电话线,保障团指挥所的通信联络,后在连部给60岁的齐连长当通信员。他说在“侦通连”齐连长还不是年纪最大的,炊事班班长当时已经62岁了,比小马大45岁,还有个胶东籍炊事兵61岁了,都是爷爷辈儿,照样背着行军锅和年轻战士一样在林海雪原上急行军夜行军,不含糊。

  时过境迁,现在大伙都叫马道华是“马老”了。

  马老今年88岁了,依然每天散步两三公里,腰杆笔直,红光满面,耳聪目明,精神矍铄,步履稳健,口齿伶俐,风趣幽默,和蔼可亲,记忆力超群,往事历历在目。

  一、

  马道华1933年1月27日(大年初二)出生在汉口的一个城市贫民家庭,上过三年学堂。父亲在邮局当邮差,薪金微薄,一大家子日子过得紧巴,常常是身无御寒衣,家无隔夜粮。

  1948年春他15岁,父母让他到南京投奔一个本家堂叔谋个生路。堂叔在南京盐仓桥一带开了个杂货铺,经营香烟洋火桂花糖之类,小本生意,堂叔收留他在店里当学徒。

  一年后,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了,整个城市沉浸在一派欢乐祥和的海洋之中,到处莺歌燕舞,大街小巷到处贴有“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欢迎人民解放军”的大幅标语;解放军纪律严明,爱护老百姓,买卖公平,秋毫无犯,给小学徒马道华留下深深印象,对堂叔说这些当兵的和过去国民党兵不一样,他也想当解放军。

  6月的一天,马道华偶尔溜达到湖北路原“国民政府外交部”附近的一栋洋楼前,看见里面有解放军进进出出,就大着胆子上前询问:解放军同志,我想加入你们,你们要不要?一个干部模样的解放军看这小伙眉清目秀满脸诚恳的样子,挺讨人喜欢,就问了他一些叫什么多大啦哪里人为什么要当兵的话,马道华一一回答了,挺得体,解放军干部说好留下吧,看你挺机灵就先暂时留在这里当通信员吧!

  就这样,马道华参军了,那年他刚满16岁。

2

  (3野“解训4团”战士马道华1949年底在苏州平望镇)

  他参军后的第一个部队单位是“解训4团”,全称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野战军训练第4团”,专门收容国军那些散兵游勇和改造国民党军起义部队,他先在南京后到安徽当涂县看护起义部队,最后到苏州,当时国民党第16兵团的起义部队出川后在苏州的平望镇接受解放军整训。

  二、

  过了一年,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

  9月底,3野9兵团27军接到命令,紧急从浙江沿海驻防地出发机动至山东泰安和大汶口地区待命,边进行形势教育,边进行军事训练和补充兵员。这时,3野命令马道华所在的“解训4团”组织兵力,用专列从苏州护送原国民党16兵团41军从四川起义愿意参加解放军的5600多人,赴泰安补充到27军。安全把这些“解放战士”护送到了泰安并移交给27军有关部门以后,“解训4团”的护送官兵200多人圆满完成任务,奉命就地划入27军军部和所属的79师、80师和81师。

  马道华被分配到27军司令部“直政处”当通信员。

  27军是淮海战役后华野9纵改编的。9纵是原胶东军区的部队,首任司令员是许世友,第二任司令员是聂凤智,聂凤智也是27军首任军长,抗美援朝前聂凤智调到空军。兵员以胶东子弟为主,是华东野战军王牌部队,参加过莱芜战役、孟良崮战役、周村战役、潍县战役、胶东保卫战、济南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和解放上海战役,率先突入上海,所向披靡战功赫赫,没有败绩记录。

  在泰安集结期间,全军战士还不知道部队要往哪里开拔。只听说朱老总1950年10月29日到曲阜给27军团以上干部做了一次报告,内容保密。头脑机智的通信员马道华猜想肯定有重大作战任务。

  三、

  果然,两天后,1950年11月1日,27军全军开始装车北上,全是闷罐车,不知道到哪,不能问。连作战动员都是在奔驰的军列上进行的。后勤供给也是在军列上进行的:走到这个车站,扔上一批棉鞋,走到那个车站扔上一批棉衣棉裤。3天后到达边境安东后,干部战士们被要求摘掉帽徽胸章等各种记号符号,收缴身上的印信和文件家书等,战士们这才知道是要出国打仗。

  1950年11月8日至14日美军多次轰炸安东鸭绿江大桥。

  9兵团所属20军、26军和27军十多万人继续北上,在吉林临江(现在属吉林省白山市),1950年11月12日,过江进入朝鲜。

  时任9兵团司令员是宋时轮,27军军长是彭德清。

  入朝后,由于一线部队缺编,27军机关的战士大部分充实到连队,马道华被分配到81师243团“侦通连”电话排当电话员。

  27军一入朝,就被部署在新兴里地区的朝鲜最大淡水湖长津湖北岸。1950年11月27日晚,我军发起攻击,打击在东岸和西岸的美军。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之长津湖战役打响。

  冰天雪地血战长津湖,27军靠的是一股气,就是精神毅力,“气多”战“钢多”。长津湖地区是朝鲜北部较为艰苦寒冷地区,海拔高,林海雪原荒芜人烟,那一年是50年不遇的严冬,气温接近零下40度。结果27军在冻死冻伤减员严重的情况下,所属各部队克服重重困难,一举歼灭美军王牌部队号称“北极熊团”的31团,击毙其团长缴获其军旗,创造了志愿军一次歼灭美军一个加强团2000多人的辉煌战绩。战后连美军自己也承认说“长津湖之战,是钢铁部队与钢铁人的战斗。”

  英勇的志愿军27军指战员,在冰天雪地的恶劣环境下,昼伏夜行,严密伪装,忍受着寒冷饥饿疲劳;炊事班不敢用明火做饭,发点冻得崩硬咬不动的土豆,战士们用胳肢窝夹着慢慢软化后啃食,有时好几天连冻土豆也吃不上;就这样,战士们忍受着常人难以忍受的艰难困苦,用低劣的武器用顽强的意志在长津湖地区与各方面占绝对优势的美军激战28天,撵得美军败退南逃退到三八线以南,打破了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大长了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志气,创造了奇迹,一举扭转了战争的态势。

  四、

  马道华所在的243团“侦通连”虽然不是一线作战部队,但侦察和通信工作非常重要,是部队克敌制胜的基本保障,而在那个环境下已经不分前方后方了。部队胶东籍老战士多,他们从胶东一路走来,南下北上,身经百战,战斗经验丰富,他们坚毅不拔,勇敢顽强,从他们身上,马道华学到了很多可贵的东西。

  那时候只有团一级部队才有电台,营连一级没有,传递信息全靠通信员的两条腿。长津湖战役期间,连长命令通信排胶东牟平籍的赵班长去团部送一封重要的信,是侦察员侦察回来的情报,到团部要穿过冰封的湖面,赵班长穿着胶鞋在冰面上打滑,老是摔跤,为了尽快完成任务,赵班长索性把鞋脱了,光着脚奔跑在冰面上,把情报交给团首长后,就累瘫在地上,在场的参谋们过来一看,赵班长双脚成了血脚了,脚底的皮被冰生生撕下来了。心疼的团首长紧紧抱住了他,命令军医立刻包扎治疗。

  长津湖战斗结束后,赵班长荣立二等功。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马道华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决心要向赵班长看齐。

  在战争中学习战争,在艰苦环境中成长,马道华服从命令听从指挥圆满完成上级交给的任务,多次受到连首长的表扬。

  “侦通连”连部原来有三个通信员,都在执行任务中牺牲了。见电话班战士马道华挺机灵,60岁的老齐连长就抽调让他给自己当了通信员,抽调黑龙江肇东籍战士刘基宽给指导员当通信员,还有个叫肖占元的黑龙江籍通信员归副连长和副指导员两人差遣。

  马道华有一双反毛棉鞋,舍不得穿,打在背包里,不知什么时候丢了,心疼的不得了。有一天齐连长派他给团部送信,他冒着鹅毛大雪踏着厚厚的积雪出发了,没有棉鞋只好穿着单胶鞋,也不知摔了多少跤。完成任务回来后,暖和过来一看,左脚大脚趾已经冻坏了,不听使唤了。即是这样,他照样一瘸一拐的去执行任务,不打折扣。

  又过了几天,他去执行任务走到半路,不小心踩到一个没有冻的泉眼里,等把脚拔出来,胶鞋和脚立马就冻在一起了,他强拖着已经冻麻木的双腿,走到不远处的一座简易棚子里,见里面有两个穿便衣侦察兵在烧树枝烤火,不认识。他凑上前也想烤一烤火,其中一个人用胶东话大声说到:先白过来!在一边呆一会儿!胶东话“白”就是“别”得意思。马道华当时还有点生气:不让我烤火?真霸道!过了一会儿胶东人出去弄了些雪回来,对马道华说,小伙子过来!我给你搓搓。马道华的鞋和脚冻在一起了,根本脱不下来,两人好不容易把鞋子脱下来,就这样,马道华麻木的双脚被不认识的战友用雪搓了以后,好半天才缓过来。那个胶东兵对他说,你要是直接烤火,你的两只脚就“瞎”了,就不在你身上了,这是经验,记住了哈小伙子!马道华感动的直点头:记住了记住了。

  归队后,马道华再也没见过那个胶东兵侦察员,也不知道他姓甚名谁哪个部队的,只好在心里默默地感激了他一辈子。

  五、

  1950年12月25日,第二次战役结束,27军全军将士衣不解带踏冰卧雪连续奋战28天后,开始休整,由于冻死冻伤减员较多,休整期间补充兵员2万多,79师、80师和81师三个师达到齐装满员。为了减少伤员死亡率,根据志司指示,军师团营四级组建担架部队,加强战场救护力量。27军休整期间,没有参加第3次、第4次战役,这两次战役敌我双方在三八线一带来回拉锯。为夺回战场主动权,志愿军总部决定发动第5次战役。

  27军奉命参战,1951年4月18日进入上甘岭附近地区。

  5次战役后,朝鲜战局发生重大变化,“联合国军”被赶到三八线以南,朝鲜北方广大地区已经收复。1951年7月10日,双方开始进行停战谈判。这时,27军和友邻兄弟部队在三八线北面的金化地区进行“金化阵地防御作战”。

  在朝鲜,马道华多次见证死神的光临。

  在电话排当电话员时,一个姓张的老兵带他,他俩经常一起出去巡查电话线路,老兵向他传授经验:炮击后,小马你拿着电话机摇一摇,通了说明线路没断;感觉轻就是电话线断了,线露在地面上,要是感觉沉重一些呢,就是电话线断在土里了,就要顺着线路查下去,找出断头接上。

  在“防御作战”时期,一天,在查到电话线在桥岩山的一个阵地上断了之后,张老兵不让其他战友上去检查线路,自己上去,刚到,正好敌人一发炮弹打过去,爆炸了,老兵就这样牺牲了,血肉横飞尸骨无存。听说以后,马道华痛心不已,一起摸爬滚打亲如兄弟的战友,从此生死两茫茫。

  越是艰险越向前,专拣重担挑在肩,把危险留给自己,把安全留给战友,这就是“侦通连”战士无私的高贵品质。

  1951年夏季防御作战期间,我方阵地被美军大炮来来回回轰炸了好多遍,好在我军工事修的比较坚固,上面好几层原木,隐蔽性安全性较好。1951年7月21日,马道华所在的243团在黑云吐岭打阻击的一个阵地上,一个小时内落下3千多发炮弹。

  那天,马道华和齐连长在坑道里隐蔽,马道华开始冲着坑道口坐着,坐了一会他下意识地往旁边挪了挪,心想别让炮弹皮飞进来崩着。刚刚过了一小会儿,突然一发炮弹在洞口爆炸,随着爆炸声而来的不是炮弹皮,而是一块几十斤的大石头,从坑道口飞了进来,正砸在马道华刚才坐得位置上,这时在旁边洞里齐连长连声说完了完了小马完了,“小马小马”,叫着跑了过来。这时,马道华在旁边抖了抖身上的土,慢腾腾地回答“连长,我还活着,在这儿呢!”连长见状笑了,说“你小子命可真大!可吓死我了,这块大石头要是砸在身上还不成肉酱呀!”

  有时候,生死就是在简单随意和不经意间互换着位置。

  为了摸清敌人的兵力部署,我方经常派侦查员到对方阵地上“抓舌头”。“抓舌头”是志愿军收集敌方情报的重要手段。

  抗美援朝战争时期,根据需要,每个团都配备一名英语翻译,是干部;每个连队配备一名朝鲜语翻译,非现役军人。为了区分这两个语种,一般称英语翻译为“翻译”,称朝鲜语翻译为“联络员”。这天晚上,齐连长让侦察排的侦查员四川人小罗和朝鲜语翻译李联络员带几个人到敌人阵地上抓个“舌头”回来,以便了解敌人的部署。侦察排的一个南方兵正生病发着烧,非要跟着去,被齐连长骂了一顿:在家好好休息,再啰嗦我“咧”你个小兔崽子!齐连长是胶东烟台人,“咧”,烟台方言发三声,就是揍你,打你,收拾教训你的意思。这个南方兵挺犟,再三强烈要求参加抓舌头行动,最后齐连长被他粘得没办法,只好同意他去,还安排了马道华和几个战士在后面接应。

  到了敌人的营地,李联络员摸到敌人岗哨前,和一个美国哨兵摔起跤来,被身材高大的美国兵压在身下掐住脖子,在这危急关头,小四川小罗见状,上前借着月光歪着头分辨了一下,照着戴钢盔的头部就是一枪托(志愿军没有钢盔),可能打得不狠,美国兵放开李联络员转身用枪口顶在小四川胸口上,顶得小罗胸口生疼,不知为什么美国兵没扣扳机,可能是蒙了,要是扣扳机小四川当场就交代了。说时迟那时快,灵活的李联络员翻身起来又狠狠往美国兵头上砸了一枪托,2人赶紧架着这个“舌头”往回拖,可能是动静太大惊动了敌人,被发现了,一排手榴弹飞了出来。侦查员们赶紧撤退。小四川和李联络员拖着美国兵往回跑,跑到半道看了看“舌头”,没动弹,一摸,没气了,叫李联络员一枪托砸死了!

  回来清点人数,单单少了那个生病的南方籍战士。第二天,齐连长派人回到抓舌头的地方寻找,生不见人死不见尸,他失踪了。直到“侦通连”回国,马道华再没有听到他的消息。

  事后,侦查员小四川小罗由于机智勇敢抓“舌头”救战友于危难荣立二等功一次,但是他的胸口被美国兵用枪口顶得痛了好几天。而那个非现役军人的李联络员因临危不惧表现英勇,被转为现役,并破格提拔为通信排长。

  六、

  1951年9月底,27军全军从上甘岭地区北移至朝鲜东海岸的元山港一带沿海负责二线防御,主要是配合朝鲜人民军防空作战,形势相对稳定。一天,一封国内来信是寄给查电话线路牺牲的张老兵的,马道华一看信封,寄信地址是山东省济南某地。这才知道张老兵是济南人。怎么办?战友阵亡的事是由组织上统一办理的,他不能说。最后马道华忍着悲痛在来信的信封上无奈地写下4个字:退回原处。

  他想,家属接到退信以后也许应该能明白一点。

  在元山沿海驻守的一年里,27军出了配合朝鲜人民军防御防空作战外,还进行了精简整编、战备训练、政治教育、表彰先进、开展“三反五反”运动、反细菌战和反原子弹教育,大规模坑道作业,修路架桥、拥政爱民活动等。

  各连队还利用战备训练和施工的间隙,开垦荒地,种植蔬菜,改善战士的生活。在元山防御期间,马道华他们连队居然还用自己种的菜和缴获的午餐肉罐头包了一次饺子,战士们用扒了皮的树枝当擀面杖,马道华不会包饺子,就给大伙当“饺子腿”,打下手,虽然包的水平不怎么样,奇形怪状的,下饺子时还破了不少,战士们依然吃得津津有味。

  1952年在元山二线防御期间,士兵每月能发6张朝鲜纸币,也不知是多少钱,不认识,估计一张最多是一块钱,最初一张能买朝鲜老乡大约50斤苹果,还有个连队曾经用3张纸币买过朝鲜老乡一头牛,杀了改善连队伙食。此事被27军首长知道后,通报下属各部严令禁止。耕牛是农民重要的生产资料,没有耕牛,朝鲜老乡要付出更多的辛苦和更多的血汗解决温饱。

  按照上级指示,部队开始精简营连以下年岁较大的干部战士。“侦通连”60岁的老齐连长、炊事班62岁的老班长和61岁的老炊事员被精简下来,提前回国。

  在抗美援朝的两年里,通信员马道华不管是当电话员还是当通信员,都表现的机智勇敢,不怕苦不怕累,圆满完成领导交给的各项任务;还协助连队干部做个别战士的思想工作,帮助其克服怕苦怕累怕死思想,讲道理做表率,使其由后进变成先进。

  他先后3次荣立三等功。

  1952年9月,27军即将回国。一天,不久前刚从243团政治处组织股调到“侦通连”任职的李指导员,拿着一张“中国人民志愿军政治部组织部”印制的“入党志愿书”让马道华填写。

  参军三年多,马道华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向组织靠拢;加入党组织,做一个合格的共产党员是他一直努力的方向。这次党组织让他填表,说明组织上准备接纳他了。他很激动。

  填完表,李指导员对他说,支部大会在朝鲜是没时间开了,等回国以后再开吧。

  七、

  以擅打大仗、恶仗著称的王牌劲旅27军在抗美援朝的两年时间里,共歼敌2.1万多人,其中半数是美军,生俘美军士兵500多人,战果赫赫战功卓著,打出了“虎狼之师”的风采,被彭老总誉为“猛虎军”。

  27军有5046名优秀官兵在战斗中英勇献身,至今大部分还长眠在异国他乡;山河无恙,英雄永生。

  1952年10月2日到13日,27军向入朝轮战的24军移交完防务后,分批陆续回国,10月26日27军全军在吉林通化集结完毕,重新发放了解放军帽徽、胸章,并进行了军容风纪整顿和回国教育,然后各部按梯次乘专列分别南下;11月6日,马道华所在的81师抵达上海闵行和奉贤地区,归建华东军区。

  部队在驻防地稳定下来进行正常战备训练后,1952年12月底,“侦通连”党员大会召开,一致通过了马道华同志的入党志愿书。

  李指导员代表连队党支部,在志愿书的“组织鉴定”一栏中这样写道:“马道华同志在历次国内外实际斗争中表现突出,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立场坚定,在艰苦环境中表现顽强,在战斗中表现勇敢。缺点:有时有较严重的个人英雄主义。”

  “个人英雄主义”就是有时自己逞能,不服气不服输的意思。

  回国第二年,马道华被派往华东军区通信四团军事教导营学习无线电报务,教导营驻地是江苏句容县的桥头镇,离南京不远。教员都是我军留用的原国民党部队起义的资深无线电报务专家。教员教得好,学员学得扎实。8个月后,马道华以优异成绩毕业:发报每分钟110个码,点划清晰,字正腔圆,悦耳动听;收报每分钟120个码,抄写流利字体规范,压两个码,而且抗干扰能力强;回到团里,老报务员带班一周就能独立战备值班,成为一名优秀的无线电报务员。不久担任了台长职务,虽然还是战士身份,已经负责一部电台的重要工作了。

3

  (华东军区27军81师243团报务员马道华1953年12月)

  1954年,全军大裁军,马道华私下问刚上任的胶东文登籍指导员杜宝英,说我也是个老兵了是不是也该裁了?杜指导员说你作为电台骨干面临两个出路,一是改薪金制,二是到军校深造。

  1955年1月起,全军干部由供给制改为薪金制,士兵则仍然实行供给制,发津贴。

  1955年3月,作为团里的优秀报务员,马道华被华东军区选送到总参沈阳通信学校系统地学习通信技术和业务,学习专业之前,由于这批学员的文化水平参差不齐,在通校预科班恶补基础课半年后才开始学习专业课。

4

  (左:总参沈阳通校学员马道华1956年10月,佩戴学员军衔)

  当初华东军区选送到总参沈阳通信兵学校学习的80多名学员,到毕业时,华东军区已经撤销,成立了南京军区和济南军区。所以这批学员毕业分配时南京军区和济南军区一家一半;1956年11月,不到24岁的马道华被授于少尉军衔,分配到济南军区部署在胶东半岛的守备部队当了通信参谋。从此,离开了老部队27军81师243团,离开了那个像家一样的“侦通连”,离开了那些一同走过林海雪原、亲如兄弟、生死与共的战友,离开了如诗如画的江南水乡;在山东扎下了根,继续军旅通信兵生涯,和胶东有了一生的缘分,再也没有离开;他的足迹走遍胶东沿海,把青春年华奉献给了胶东这片红色的土地。

5

  (济南军区驻胶东沿海某守备师通信参谋马道华1965年10月)

  在原济南军区驻胶东半岛的守备部队,马道华担任守备旅和守备师通信参谋13年,担任守备师通信科长9年(副团职),担任原烟威警备区通信处副处长2年(副团职)。每个岗位都尽职尽责,尽心尽力,勇于担当,勇挣先进,把通信工作搞得有声有色,使部队的通信联络畅通无阻,所负责主抓的通信部队每年在济南军区全区通信业务技能竞赛比武中都会取得好成绩,名列前茅。

  军旅生涯31年后,1979年11月,47岁的马道华转业到烟台人民广播电台担任副台长。1993年离休。

  经历过冰与雪的洗礼,经受过血与火的考验,经历了这些,千难万险都会踩在脚下。

  88岁的通信老兵马道华每每想起70年前在朝鲜长津湖新兴里地区战火纷飞的岁月就感慨不已:冰天雪地行军打仗,还要打胜仗,打出国威军威,靠得就是一股精气神,生死早已置之度外。他对今天的生活有说不尽的满足感,更忘不了老连队“侦通连”那一个个同甘共苦战友熟悉的声音熟悉的脸庞。他经常对孩子们说,“我的很多战友都倒在了朝鲜,光我们侦通连就有30多人牺牲在朝鲜战场,占全连的三分之一,他们哪里享受过一分一秒我们今天这样的美好生活?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无数先烈用鲜血换来的,我们决不能忘记他们,更不能辜负他们!”

6

  (右:离休干部马道华与作者2020年1月15日在烟台)

8

  碧血丹心志凌云,换得山河一片新。

  今天,战争的硝烟已经散去,鸭绿江江水依然流淌,那段血与火的历史被完整的记录了下来,成为国家永远忘不了的记忆,告诉后人: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志愿军战士的国际主义精神让我们敬仰,志愿军大无畏的英雄事迹让我们感动,他们如同历史天空的灿烂星辰光彩夺目,历史的天空因为有了他们的镶嵌而格外壮丽。回顾整个抗美援朝史,就是240万志愿军官兵和60万支前民工以及19.8万名烈士用生命用鲜血写就的英雄史,整个国家是坚强后盾,他们是国家永远的英雄,人民英雄永彪史册,万古流芳。

7

  (左:志愿军老战士马道华于2020年10月17日在烟台市芝罘区,佩戴刚刚发下来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纪念章)

9
(图为志愿军老战士马道华,拍摄于拍摄于2020年10月21日)

编辑:刘文琼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您的昵称: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胶东在线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文化频道意见反馈 文化热线:0535-6785690 国家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07001

网站简介   |   标识说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Copyright@ JiaoDong.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胶东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