铮铮铁骨赴刀丛,戮力歼敌立战功;唯有牺牲多壮志,马革裹尸千古风。
2020年10月25日,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纪念日。
2015年1月26日,民政部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首次公布了19.8万抗美援朝烈士名单,仅山东省就有1.97万余人,占全国的十分之一。
志愿军24军70师208团担架连战士张谦栋烈士便是其中的一个。
抗美援朝战争,正值新中国百废待兴之时,为了保家卫国,中国人民的数百万英雄儿女,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不畏强暴英勇顽强浴血奋战,以劣势装备击败拥有现代化武器的以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将敌人从鸭绿江边驱赶回三八线以南,最终迫使敌人在停战协议上签字。
自1950年10月19日至1953年7月27日,战争历时2年零10个多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先后有陆军27个军、空军12个师、炮兵15个师以及坦克兵、铁道兵、工程兵、后勤卫生兵运输兵、担架兵、公安部队等共240万和60万支前民工计约300万人参战,歼敌(包括毙伤俘)109万。共实施了第一阶段五次大规模战役以及第二阶段的“1951年夏秋防御战役”、“1952年春夏巩固阵地作战”、“1952年秋季战术反击作战”;同时间,还在规模较大持续43天的上甘岭战役中,粉碎了美军第9军发动的旨在争夺朝鲜中部金化郡五圣山南麓村庄上甘岭及其附近地区控制权的“金化攻势”;最后一次是1953年7月中旬的“金城战役”,此役为最大规模的一次进攻性战役,中国人民志愿军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这个胜利是革命先烈用鲜血换来的。
张谦栋烈士1928年2月出生在山东省黄县龙东区古现村(现山东省龙口市北马镇古现村)一个贫苦农家,父亲张豫喜给地主抗活当长工,母亲双目失明,下有一弟一妹,妹妹三岁时送给邻村一户徐姓人家当童养媳,弟弟在他南下后1949年10月也参军到了部队。
张谦栋英姿勃发,浓眉大眼,相貌堂堂,身材魁梧,山东大汉。
1947年6月,他19岁参军到了胶东军区后,立即被编入“华东野战军”9纵。
抗战胜利后,许世友所指挥的胶东军区主力部队奉命进军东北,编为东北野战军第41军,留下的部队1947年3月组建为华东野战军第9纵队,胶东军区司令员许世友是首任9纵司令员,政委林浩,参谋长聂凤智,下辖三个师,总兵力3万余人。转战于整个山东战场,1947年5月,9纵参加孟良崮战役,担任主攻,一战成名,成为华野的一支王牌劲旅。
刚参军训练了两个月,学会了使用缴获的“三八大盖”,随后张谦栋就参加了“胶东保卫战”。
胶东保卫战历时4个月,共歼灭国民党军6万余人,粉碎了其对胶东地区的进攻,改变了山东战局。
以胶东子弟兵为主的9纵是华野山东兵团所属的一支特别能打的部队,所向披靡,没有败绩记录。1948年3月4月间,先后担任主攻参加了周村战役和潍县战役;1948年7月打完兖州战役后,为了夺取济南,解放全山东,9纵更是提出了“打下济南府活捉王耀武”的口号。
1948年9月16日午夜,我华野6个半纵队14万将士全线猛攻济南城,济南战役打响。时任华野山东兵团司令员许世友、政委谭震林、副司令员王建安负责统一指挥;以第9纵队、渤海纵队等为“攻城东集团”,由9纵第二任司令员聂凤智、政委刘浩天指挥,首先肃清济南东郊之敌;尔后协同以3纵、10纵和鲁中南纵队主力组成的“攻城西集团”一起攻城,“攻城西集团”由10纵司令员宋时轮指挥;经过8个昼夜的连续作战,收复济南城,9纵的25师73团活捉了上将王耀武。
9纵休整了一个月后,1948年10月下旬南下,又参加了淮海战役;淮海战役从1948年11月6日打响,至1949年1月10日结束共65天,我军以60万兵力消灭国民党军80万精锐。淮海战役的胜利,使长江中下游以北广大地区获得解放,为解放军饮马长江渡江作战奠定了基础,国民党败局已定。
淮海战役后,华东野战军整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野战军”,9纵改称27军,首任军长聂凤智、政委刘浩天,隶属3野9兵团。
1949年4月21日,渡江战役打响,百万雄狮过大江,解放军势如破竹摧古拉朽横扫江南残敌,国民党军队溃不成军望风而逃,兵败如山倒,两天后南京解放。
3野主力胜利渡江后,1949年5月12日,对国民党重兵据守的上海市进行了城市攻坚战。27军率先突入市区,5天后国民党守军投降,上海解放,远东最大城市回到了人民手中。上海解放当天夜里,27军自聂军长以下全部露宿街头,秋毫无犯,上海人民啧啧称赞。
上海解放后,张谦栋随部队就地驻防,协助军管会维持社会秩序。
参军仅仅两年多,张谦栋就南征北战参加了这么多次战役战斗,在战争中学习战争,在战斗中得到锻炼成长。他作战机智勇敢,冲锋陷阵不怕牺牲,多次立功受奖,1948年10月济南战役后,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
进驻上海后,3野渡江各部队因为兵员损失严重,残缺不全,重新整编,张谦栋从27军调整到24军,军长是王必成、政委廖海光,24军是3野6纵改编的,隶属3野8兵团。
1952年9月,24军入朝轮战,入朝后转隶归9兵团指挥,兵团司令员宋时轮、政委郭化若。这时,志愿军正在进行战争第二阶段的“巩固阵地作战”。敌我双方处在打打谈谈边打边谈的状态。当时美军在鸭绿江上的轰炸十分频繁,丹东的主桥已被炸断,志愿军的工兵部队也一直在抢修过江桥梁,国内的潜伏特务也一直在窥视桥梁修复情况,伺机破坏。24军是从辑安的一个小村的(现吉林省通化的集安市)一座秘密浮桥上入朝的。
张谦栋当时在24军70师208团的一个战斗连队,因为团担架连人手不足,团首长从各连队抽人充实担架连,领导看他膀大腰圆挺能干的,身大力不亏,就叫他到担架连当班长,他服从命令听指挥,愉快地从步兵战斗连队到了担架连。
入朝之后,24军的第一个任务是接替1950年10月先期入朝的张谦栋的老部队27军防守朝鲜东海岸元山沿海一带。27军在朝鲜整整两年,在零下30多度的严寒中,不怕牺牲浴血奋战,全歼美军号称“北极熊团”的精锐王牌部队步兵第7师31团,击毙其团长缴获其军旗,功勋卓著。1952年10月与24军交接后,27军回国,归建华东军区。
24军在防御东海岸时期主要是应对美军的空袭和防空作战。
守卫东海岸的任务持续了4个月,到1953年初,24军奉命调往朝鲜中部,接替离三八线中部不远的15军在五圣山和上甘岭一带的防务。15军是黄继光的老部队,上甘岭战役的主打部队。
在抗美援朝最后一次大规模战役“金城战役”(1953年7月13日至27日共14天)前夕,张谦栋和他的担架队员们正在上甘岭地区五圣山附近的阵地上抢运在反击战中负伤的战友,突然敌人一阵密集的炮弹呼啸而来,战士们躲闪不及,伤亡惨重,张谦栋当场壮烈牺牲。这一天是1953年6月13日,是他入朝的第10个月,距离7月27日停战只剩下44天。
“金城战役”后,1953年7月27日,停战协议正式签订,抗美援朝战争结束。我们达到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略目的。
停战协定签订后,24军原本计划第一批秘密撤出朝鲜回国,按照志司首长“先来先走后来后走”的指示精神,24军入朝较晚,于是继续留在朝鲜。24军向21军移交了上甘岭地区阵地和炮兵装备后,移至朝鲜西海岸执行防御任务。1955年9月撤回国内。24军在朝鲜整整驻防战斗3年。回国后归属北京军区,驻防承德一带,拱卫首都,张谦栋所在的70师转隶为北京卫戍区警卫第3师。
风华正茂的张谦栋,他把年仅25岁的生命永远留在了异国他乡的土地上。烈士魂归何处?英雄的生命开鲜花。
青山处处埋忠骨,烽烟滚滚唱英雄。从1947年6月参军到1953年6月牺牲,整整6年,张谦栋参加大小战斗百余次,冲锋陷阵英勇杀敌,冒着枪林弹雨抢救伤员,从来没有负过伤;荣立三等功7次,四等功6次;他一生没留下一张照片,也没有留下任何遗物,更没有成家。只有“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部政治部”1953年9月23日签发,寄给他父亲张豫喜的一纸编号为:烈字第002328号的“革命军人牺牲证明书”,成了证明他的唯一“证据”。
(“革命军人牺牲证明书”正面,“张谦东”为“”张谦栋之笔误。)
(“革命军人牺牲证明书”背面,张谦栋简单资料。正反两面为同一人笔迹。)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遥寄英灵;追思先烈,剖心难相忘,跪拜亡魂。
抗美援朝我志愿军取得的伟大战果,震惊了世界。抗美援朝战争是中国的“立国之战”、“立威之战”,打出了新中国的地位和尊严;当时一个一穷二白一无所有百废待兴千苍百孔的国家,一个有着内忧外患的国家,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敢于和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抗衡,这大无畏的革命气概无人能比!一把炒面一把雪冰天雪地还穿着单衣单鞋的志愿军战士,在恶劣的环境下,用劣质武器用顽强的意志击败了以美军为首的拥有最先进武器装备的联合国军,这是个奇迹,任何国家不能复制。
忽报人间曾伏虎,泪飞顿做倾盆雨。
抗美援朝的硝烟已经远去,今天我们作为后人追忆那个血与火的岁月,为的是让我们的子孙世世代代永远铭记那场战争。我们忘不了英勇的志愿军战士,不畏强敌前赴后继,打出国威军威,涌现出杨根思、黄继光、邱少云、杨连第,杨育才、罗盛教、毛岸英等全国闻名的战斗英雄和革命功臣;还有更多像张谦栋烈士这样的无名英雄,他们是国际主义战士更是共产主义战士,为了和平为了祖国,他们抛头颅洒热血,不惜献出宝贵的生命,没有他们的流血,哪有今天的好日子?70年过去了,国家纪念他们,人民缅怀他们,因为他们是当代最可爱的人。
碧血丹心志凌云,换得山河一片新。志愿军战士的革命精神让我们敬仰,志愿军英雄的光辉事迹让我们感动;他们如同历史天空的灿烂星辰光彩夺目,历史的天空因为有了他们的镶嵌而格外壮丽!回顾70年前的抗美援朝史,就是数百万志愿军官兵和19.8万名志愿军烈士用生命用鲜血写就的英雄史。他们是国家的英雄,人民的英雄,永远的英雄!他们将永彪史册,万古流芳。
抗美援朝烈士永垂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