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4-10 16:28:00 来源:胶东在线 【字号:大中小】
书编到这里,有的作者问我,怎么突然觉得主编变了,对我们要求严格了?我想说,不是严格了,是因为编书是一个严肃的事情,要对得起历史的记录,更要呈现人生的精彩、时代的特征和生命的厚度与宽度。
我非常欣赏段曙光文友写的那篇亲情散文《只闻花香,不想悲伤》,我也愿意把它作为全书的总基调:书的整体格调要厚重经典、乐观向上。在编辑过程中,也遇到这样的问题。有的作者说,文章能不能不要删,我的文章是写给亲人看的。那么,我要告诉作者我们编者的主张:文章不是写给一个人看的,我们这本书是要存史的,是要留给未来的;有的作者文字写得太实了写得太痛了,因此读者向我反映不敢点击链接看。为什么呢?有的作者将病理写得太实在了,近似有些医学研究的角度。从文学角度出发,这都可以省去和虚拟的。龙口作者刘小恺很细腻,她写小姨得了一个病,一个很不好的病,文字就写得很节制,有文字的朦胧美。我曾经点赞过。人都是有情感的。你死我埋,我死谁埋?幸福着你们当下的幸福,也有的作者把作品写得呼天抢地,感觉作者把自己写进去了,出不来了。其实,这是你自己的感受,这是你个人情感的宣泄,这不是对亲人的纪念。换句话说:我可以陪着你哭,但你不能让社会陪着你哭!作为编者,我要问,如果是对亲人的纪念,怎么文字中没有对亲人的追忆,没有往昔岁月情节上的描述,更没有细节的处理,完全是为了自己的纪念而纪念,这难道也算是亲情吗?其实,最好的方法就是,你写成“怀念xxx的几件事”也可以,为什么文章中只有你流泪的样子,而没有让读者感知到你是在用亲情的感觉说话呢?再次,有的作品,平台推介在更高一级的网站发表了,但不代表就完全适合纸媒,文章自在人心,让作品去说话,因为我们所做的和我们想要达到的目标不一样。
今年推出的亲情散文作品是胶东散文的亮色。佳作不断,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不容忽视。如有的作者把亲情写作当成了倾吐自己心情的个人感觉,写得让读者害怕;有的作者当成是写亲人的履历,我要说这不是整理人事干部档案;有的是仅限于个人感情的小圈子,文章中不见世情大爱,作为一个成熟的写作者,这些在写作中都是要不得的,也是我们亲情散文后期编选的一个方向。像平台推出的高金业、史新、崔艳、王兆贵、王婷婷、郭加红、朱胜田、梁绩科、慕然、王善善、徐丽、肖丽、郭志波等作品在亲情表现上,都是扬己所长,八仙过海,各有特色,仅此抛砖引玉吧!
我们此次亲情散文征文,交流与提高是目的,平台网站推出的,并不一定适宜于纸面,亲情写作是多面多视角,书的整体格调要乐观向上。本次推出的一些作者的作品有的直叙表露的多,隐喻的少。原野老师文章中写到最多的是父亲的战马,最让人怀念的是那匹马,而父亲恰如那匹马,以马喻人。总之,深度乃行文之道,通过此次比赛,重在通过文友的交流,达到作者的境界提升,对人生与思考有所助益,非为文而文,这应该看成是写作的目的。而编好一本书是需要时间来证明的,在这方面没有谁可以随随便便成功。本书自2019年列入出版计划编辑以来,得到了山东省散文学会王海峰副会长兼秘书长及海东文化传媒、《人民日报》社人民数字网烟台传播中心、黄海数字出版社责任编辑、胶东作家亲情散文副主编沈默等在协调、审稿、设计、排版、宣传策划等各个方面的合作与支持,也因此向他们对本书的出版给予的大力帮助致以诚挚的谢意!
唐代杜甫的《月夜忆舍弟》中有这样的诗句: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一本书就是一部文化的记忆,十年累积的胶东首部《胶东作家亲情散文选》付梓在即,这是胶东文化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和幸事,它会永远昭示我们的后人,在这块被《史记·货殖列传》中称为“宽缓阔达”“俗好儒,备于礼”的浪漫而神奇的土地上,他们曾经这样存在,这样生活和爱过!
2020年4月9日写于烟台葡醍海湾
作者简介:
焦红军,1969年出生,烟台市莱山区人,毕业于烟台大学新闻专业,历任县委宣传部新闻科副科长、对外宣传科科长、区图书馆馆长、区工商联副主席兼秘书长等职,现为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山东省散文学会副会长,《当代散文》副主编兼《胶东散文年选》主编。主要作品:长篇历史人物传记《马钰传》、长篇散文《冰心与烟台》、散文集《结庐在人境》、报告文学集《中年的船,没有港湾》、文学评论集《写作其实并不难》和《榆下笔记》等专著,其作品被《散文选刊》《新世纪文学选刊》《海外文摘》《人民日报》《联合日报》《齐鲁周刊》等转载和连载,在各级媒体刊物发表文艺作品评论文章达40余万字。曾获《人民日报》征文奖、齐鲁散文奖、山东省文化艺术优秀成果奖、烟台文艺奖、烟台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等奖项。主编并策划出版《迷人的风景》(2016—2017年中国网络作品选)、《胶东散文年选》(2018)(2019)(2020)、《胶东作家亲情散文选》《胶东优秀家风故事》等各种散文专著、文集三十多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