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胶东在线  >  文化  >  文学  >  胶东文学

追溯历史,别具一格 《胶东革命根据地的教育建设研究》出版

2019-09-26 09:36:00   来源:胶东在线   【字号:

  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它的功用主要在于文化知识的传授和道德规范的培养。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无不有赖于教育活动的实施,古今中外,概莫能外。从本质上说教育就是一种提高人综合素质的实践活动。近年来,教育研究的区域化现象持续升温,这可以看作是和谐社会建设、区域教育发展以及教育政策倡导等多种因素促进下的一种新形势,也是中国教育研究一种合乎逻辑的必然结果。

  胶东革命根据地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在山东胶东地区建立的一块重要的革命根据地,在中共党史和中国革命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重要地位。胶东革命根据地,虽然当时的主要任务是军事斗争和政治建设,但它从建立伊始就非常重视教育事业,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因此,胶东革命根据地也是山东教育区域的重要组成部分,他的教育发展状况和水平理应成为山东教育史乃至中国教育史研究课题中应有之义。胶东革命根据地的教育发展并不是一个自成体系,而是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作用的单元。交通革命根据地的教育发展虽然在历史上已成为过去时,但它的历史发展状况、发展走向和历史意义,是关乎山东教育乃至中国教育的重要课题。有鉴于此,孙彩惠女士以《胶东革命根据地的教育建设研究》为题,对胶东革命根据地的教育事业进行了较为全面系统的考察、总结和论述。读罢本书文稿,深感本书资料丰富,结构合理,论述可靠,是一部有关胶东革命根据地教育研究的重要学术著作。

  一、经纬交错,匠心独运

  作者以时间为经,以教育体系不断完善和各项教育措施的实施为纬,全面立体地对胶东革命根据地的教育做了细致的考察和分析。主体共有七章。其中,第一章胶东革命根据地的教育概况、第二章胶东革命根据地教育的成长、第三章胶东革命根据地教育的全面改革与发展,此三章以时间为经,理清了胶东地区的教育发展脉络。第四章胶东革命根据地的学校设置、学制和课程,第五章胶东革命根据地的主要教育机构、第六章胶东革命根据地的教育建设的保障,此三章以教育的横向发展为纬,完善了教育硬件与软件的发展过程。这种经纬结合的结构方式,把胶东地区的教育发展顺着时间的线索,系统的对胶东革命根据地每个时期的教育特征做出了详尽的阐述,对胶东教育发展的历史文化背景作出了全面,深刻地剖析,细数了其坎坷的历程。最后,在教育研究的基础层面上进行了升华,总结了胶东地区的教育经验和历史意义。各章之间,内容层层推进,涉及教育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方方面面,对胶东革命根据地的教育建设进行了理性审视,在研究态度和方法上可谓匠心独运。

  二、思路明朗,见解独到

  作者思路开阔、分析中肯,对许多问题提出了独到深刻的见解。比如第一章胶东革命根据地的教育状况,对胶东地区战时教育崛起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充分认识到中共胶东区委和胶东行署在教育崛起时所起的积极作用,认识到中国共产党在大敌面前临危不惧,发展教育的精神。如第六章胶东革命根据地教育建设的保障,对胶东地区的教育法规制度、教育设施和教育管理体制作了细致的介绍,把胶东地区对教育的重视情况,教育发展的蒸蒸日上的状态一一呈现在读者眼前。第七章胶东革命根据地教育的经验总结是本书的重点,对胶东地区的教育建设形势进行了阐述,对教育创新举措做了完整的总结,对独具特色的师范教育的诞生做了褒扬,点名革命根据地的师范教育,是一种崭新的、服务于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新民主主义教育。

  三、追溯历史,别具一格

  本书最大的亮点就是善于从历史的角度看问题,把胶东地区的教育发展放在历史的大背景下进行考察和论述。本书考察分析了胶东革命根据地教育发展的艰难路径,探索了胶东革命根据地教育与社会政治的关系。本书遵循历史唯物主义的原则,从历史事件发生的时空背景出发,以文献资料为据,无征不信,问题脉络清晰。本书不仅注重研究历史,而且对教育发展过程中的一系列规律性问题进行了多方面的分析和论述,如对木偶式教学的建立及瓦解、小学教育的破坏和恢复、中等教育的破坏和健全等问题都进行了较新颖的论析,并对其发生、发展及演变的过程和解决的思路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本书内容涉及诸多方面,顺应了教育研究的新潮流。作者不辞辛劳,带着对教育情有独钟的情感和一丝不苟的治学态度,研读了大量胶东教育制度,材料与文献,搜求钩稽,不遗余力,常常能“发人之所未发”“用人之所未用”。在材料甄选完备的基础上,作者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跟踪调研胶东革命根据地这一区域的教育建设情况,把握当下教育趋势,进而勾勒出胶东革命根据地教育建设发展的轮廓。

  四、尊重事实,论点深刻

  胶东革命根据地教育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教育建设和胶东红色文化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胶东革命根据地教育的出现对于传播胶东红色文化具有重要的建设性意义。本书对胶东革命根据地教育建设进行研究,它的学术价值是不言而喻的。读完书稿,我们欣喜地看到本书追求的是史料的客观与翔实,从当前的历史背景出发,尊重事实,首先对胶东革命根据地的形成与发展进行了系统性的阐述,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原则,精准地对胶东革命根据地教育建设进行了评价,充分肯定了胶东各个高等院校开设的一系列的科研项目。同时,本书作者深刻论述了胶东革命根据地教育建设的意义,深入发掘其在抗战和人民政权建设、新中国的教育事业中的重要作用。另外,作者运用发展的眼光,详细论述了胶东革命根据地教育建设的历史发展脉络,从山东伪政权的木偶式教育逐步成长到初等教育、中学教育,再到师范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的确立,充分地阐述了胶东革命根据地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这对深入发掘胶东革命根据地教育的传承价值功能,培育新的民族精神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五、注重反思,理论联系实际

  胶东地区的地方教育建设为当下我国教育提供了参考和借鉴,具有因地制宜、全面覆盖、特色显著的优点,对当前我国的教育建设有所裨益。但不可否认的是,也存在相应的问题。本书的另一可贵之处在于,在书的结尾处,注重联系实际,较为客观地指出了胶东革命根据地教育建设的创新性与局限性。首先,作者肯定了胶东革命根据地教育建设在创立胶东公学方面的积极创新举措,另外,也指出了其不足之处:胶东地区教育体制及人才培养模式是适应战争需要的,政治主导型较强,带有明显速成成分,把干部教育放在教育工作的首位;主要是政治素质和革命精神的塑造,就农民群众教育来讲,大规模举办冬学的学习形式,既不能有效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也缺乏针对性。这些局限性,在建国后的一段时间内仍然留存,延缓了教育发展的步伐。作者用事实说话,大都详细地考察了相关问题发生、发展和演变过程,做到了具体翔实,脉络清楚。对这些问题的反思,为当下我国教育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六、思路清晰,见解独到

  本书从第一章“胶东革命根据地的教育概况”开始就能引发阅读的兴趣。作者在整个著作论述中思路极其清晰,从“胶东革命根据地教育概况”到“胶东革命根据地教育的经验总结”,作者以通透的思路按照胶东革命根据地教育的发展脉络,从其成长、全面改革与发展、学校设置以及学生和课程、主要教育机构、教育建设的保障、经验总结等方面进行阐述,清晰地向我们呈现出胶东革命根据地教育的详细情况。作者清晰的表述对于读者来讲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有利于我们方便简捷地获取胶东革命根据地教育的发展脉络,而且对于后人的学术研究也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作者对胶东革命根据地教育建设的深刻见解在著作中处处有体现。例如在“胶东革命根据地教育的成长”中,作者就提出了“木偶式教育”这一独到的学术概念。作者认为“山东伪政权”纯粹是日军的木偶式政府,在其统治区所推行的文化教育,带有明显的奴役色彩。对“木偶式教育”的种种论述为下文“木偶式教育”的瓦解以及胶东革命根据地教育建设的发展做了铺垫。可见作者是在史实的基础上融合了自己独有的思想和见解,使得论述活灵活现,从而具有经久不衰的生命力。

编辑:崔景友
相关新闻
沈海高速宫家岛立交桥附近日已经通车 2013-08-28
宫家岛旧村改造对外寻资进行的怎么样了 2017-05-22
宫家岛左岸尊邸究竟何时才能交房 2016-12-12
宫家岛夹河西面夹河生态公园何时开放? 2013-05-21
宫家岛左岸尊邸项目是否符合办预售证的条件 2011-03-23

网友评论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您的昵称: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胶东在线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文化频道意见反馈 文化热线:0535-6785690 国家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07001

网站简介   |   标识说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Copyright@ JiaoDong.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胶东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