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胶东在线  >  文化  >  文学  >  散文学会

郑云利:跨越

2021-06-02 11:04:30   来源:烟台散文   【字号:

  何人不起故园情?半生倏忽而过,每每听到乡音,闻得喜讯,常会笑着从梦中醒来。

  我的老家在莱芜李家楼村,那是一个依山傍水、环境幽美、民风淳朴的村落。九顶蟠龙山连绵无阙,远远望去,宛若巨龙云中飞腾。朝阳梅花洞冬暖夏凉,是避暑胜地。一段民谣至今流传着:“九顶蟠龙山,溪水哗啦泉,朝阳梅花洞,雪花桥一孔”。

  年少时,我喜欢看山,心想何时才能走出大山?偶尔跟随大人们爬上山顶,满眼都是大大小小的山,都说“蜀道难,难于上青天”,难道要走出这九顶蟠龙山比蜀道还难吗?

  当时,乡亲们走出大山的途径就是沿着水沟边修的那条土路,平时还好走一点,遇下大雨,就被山洪冲得支离破碎。下雪天则被雪埋得找不到哪里是路,哪里是沟,往往会滑倒,掉进水沟里,衣服鞋子都会湿透,心便也随着一起冰凉。

  9岁那年,我跟着哥姐去陈林乡健康普查点体检,那是我第一次走出大山,第一次看到了外面的世界。记得那天,天还没亮我们就起床了,沿着小路深一脚浅一脚地走,手电筒发出的光也随着左右摇晃。听大人们常讲,大山外面有电灯,亮得能把掉在地上的一根针、一根头发丝都照得很清楚。面对这样出山的机会,我当然高兴得连蹦带跳。可我没走上几里地就“熊”了,脚板上磨出血泡啦。下午查完体往家里返,每走一步都撕心裂肺地疼,刚上路就央求哥姐轮流背着。在哥哥姐姐的背上,我忍不住地问: “咱村啥时能按电灯?啥时能修公路?啥时能跑汽车?”哥哥姐姐回答说:“快了。”光听说快了,可一等就是好几年。直到有一年,秋月娘得了急病,疼得满院子打滚,喊爹哭娘,那声音让全村人听着瘆得慌。她家人和几位乡亲用两根扁担临时扎成一副担架,一路颠簸着抬到口镇卫生院看病。吃药、打针、输液,总算捡回来了一条命。也正是因为这次秋月娘看病遇到的波折,才让乡亲们下决心修路。父辈顶着严寒酷暑,肩扛身背,整整用了两个冬天才将10公里山路修通。现在回想起修路的艰辛,真是让人感觉心发唏嘘。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淳朴的乡亲渐渐认识到知识改变命运的力量。走出大山,闯闯世界!穷了几辈子的乡亲,总得让后辈们换个活法,活出个样儿来!

  我的初中生活是在陈林初级中学度过的。恰遇九年义务教育制实施,学校扩招,没有宿舍,没有食堂,教室也不够,入学通知书上说自带桌椅板凳。所以,开学报到那一天,我就和同村的小伙伴们背着书本、煎饼和咸菜,两个人抬着桌子和板凳来到学校。从此,每天早上5点起床,挨家挨户地敲门喊同学一起去上学。按照乡亲们说的,只要是听到村里的狗狂吠,就知道是娃们要走新公路上学去了。乡亲们再也不用担心因路不平崴脚受伤,更不用担心孩子掉进水沟里冷了身心。

  此后,我顺着这条路走出了大山。参军,提干,成家,而后转业到美丽的滨海城市烟台。

  我每次回老家探亲,都会提前告知家人,哥哥就会骑着嘉陵摩托到口镇去接。在回老家路上,哥哥总会提醒说:“前面有个小水坑,坐稳当了。”走不远,再次提醒:“要上庙子岭大坡了,摩托车带人爬不动,下车自己走上坡去。”哥哥则骑着车慢腾腾地消失在拐弯处,等我气喘吁吁地爬上坡来,再坐上车“一路十八弯”地往村里走。每次到了村口的“铭恩桥”,远远就看见老母亲在桥头坐着。等见到母亲时,就劝她说:“娘,您就在家待着就行,桥头风大,别把您吹感冒了。”娘总会说:“路上不好走,这一路累着了吧?”边说边用自己的手巾拍打我身上的灰尘,在见到娘那一霎那,我觉得所经历的苦累奔波都是值得的……

  由于女儿上学需要早晚来回接送,加上离老家有近500公里的车程,不可能年年都回老家,就经常与母亲、哥姐们电话问候,从母亲的口中得知,如今老家出山的路全部铺上了沥青,路平坦好走,每天早晚还各有一班公共汽车,去城里方便了。从母亲说话时的语气里,就能听得出她的高兴劲儿。

  母亲病重住院的那一年,在短短的一个月内,我曾三次请假、选择三种不同乘坐方式回老家。

  第一次是坐大巴车回老家的。虽一路颠簸一路风尘,但是,每每想起母亲的笑容,想起小时候自己做过的馊事,也会由衷地感谢母亲的包容来。

  第二次回老家换一个出行方式,先乘火车到淄博,再换大巴车。这样的好处是省时间。晚上10点半上火车,可以一觉睡到第二天清晨太阳升起。下了火车,再转大巴车走博莱高速,这样能省一个多小时的时间。

  第三次则是母亲去世时。我先坐飞机到济南,再转坐大巴车回家,那个时候总感觉路程太远,飞机速度太慢,恨不得一步到家。因为,我再也没有机会去给母亲洗一洗脚,梳一梳头,说一说城里的变化,吐一吐肚子里的委屈和不愉快事儿了。那一刻,自己才真正成了一个大大的“人”儿……

  娘在,家就在。哥姐拉住我的手说:“爹娘都不在了,你可要常回家看看。”虽然满口答应,但是,在母亲去世后这几年里,我再没有回过老家。时常想念有娘的日子,思念母亲桥头的背影,更怀念母亲拉着我的手一起走在大街小巷的时光。母亲啊,那一双长满老茧的手,攥紧了自己近百年的岁月,手背却写满所有儿女的成长史……多年不能回老家,身处异乡,自己多少次面对皓月千里,想着念着家乡,想念着亲人,独自吟诵着唐代诗人高适的《除夜作》: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鬓霜明朝又一年。是啊,一天过了又一天,一年过了又一年,内心多么盼望还乡探望的那一天。虽然不能回老家探望,可是家乡的喜讯仍然源源不断地传来。

  2018年冬,莱芜撤市设区并入省会济南,这对父老乡亲们来说是一个天大的幸福事。教育、医疗、就业等一体化,特别是交通一体化极大地方便了乡亲们出行。听大姐说,济青高铁南线经过莱芜并设站点,欣闻喜讯,真的很兴奋,再回老家不用倒车,更不用自己驾车,直接坐“和谐号”“复兴号”就成,时间缩短了一大半。到站后,打个出租或坐公交班车就可以直达村口。

  不久前,哥在电话里告诉我,前年冬天,把老家到陈林村的公路进行了改造、加宽,对庙子岭那一个大上坡整体降低了4米之多,现在骑摩托车就和跑平道一样。今年春上,又对路两旁进行了绿化,栽种了上万棵的樱花、迎春和月季。村里已经把路修到了九顶蟠龙山上,山顶南端已建成了太阳能基地也并网发电。北端将要安装的风力发电机组和引水灌溉工程也同步动工兴建,就连朝阳梅花洞也要有序开发了……

  金龙舞彩练,紫涧听蛙鸣。我打点好了行囊,心向着老家的方向,想想一路踏着花瓣,闻着花香,听着鸟鸣,悠然地走在故乡的大路上,心就醉了……

  作者简介:

  郑云利,笔名蝉鸣,山东莱芜人,现就职于烟台市人民政府。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中国书法协会会员,中国寓言文学研究会会员,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烟台散文学会副秘书长,《胶东在线》签约作家,中诗网签约作家。著有诗集《阳光不锈》,长篇小说《老戏骨》。

初审:刘文琼
复审:杨林芳
终审:杨淑华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您的昵称: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胶东在线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文化频道意见反馈 文化热线:0535-6785690 国家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07001

网站简介   |   标识说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Copyright@ JiaoDong.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胶东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