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胶东在线  >  文化  >  文学  >  散文学会

牟秀丽:读书之美

2020-09-28 09:26:57   来源:烟台散文   【字号:

  今年的世界读书日那天,微信网络各大平台纷纷推文宣传。新京报网消息:2019年,中国成年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4.65本,2019年,我国0—17周岁未成年人的人均图书阅读量为10.36本,比2018年增加了1.45本。14—17周岁青少年课外图书的阅读量最大,为12.79本,较2018年增加了1.23本。看到青少年纸质书阅读量增多,眼前还是一亮,与职业有关的小小自豪感顿增,作为老师,希望每个学生都热爱读书似乎成为一种执念了。当时粗略盘点一下,2019年自己读了40本纸质书,应该还说得过去吧。但偶见一位书友发文称2020年截止3月已经读了28本书,且每本书读完均认真做阅读笔记,而那天自己刚读完今年的第10本书,顿觉汗颜之至。

  为什么要读书?如果追问阅读的意义,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答案无疑是多元而富有个性的。比如那些诗意的答案:因为你的气质里,藏着你走过的路、爱过的人、读过的书。书中未必有黄金屋,但一定有更好的自己、更多的选择。脚步丈量不到的地方,文字可以;眼睛到不了的地方,文字可以。阅读,让我们在喧嚣中感受安静的力量。比如那些名人的答案,雷海为说:“人生没有白读的书,每一页都算数。”林语堂说:“智者阅读群书,亦阅历人生。”惠普尔曾说:“书籍是屹立在时间的汪洋大海中的灯塔。”高尔基更是激情洋溢:“热爱书吧,这是知识的源泉!”当老师时间久了,或许是职业习惯使然,当读书成为每日必修课后,慢慢觉得,读书即成长,读书是无限自由的,读书是悦己容人的,读书是一生的修行,读书方能遇见最美的自己。一言以蔽之,读书是美的。

  读书之美在于自由。人都渴望自由,包括成长的方式。读书是不设限的,无论是对人,是时间还是地点,给予每个个体最大的自由。书给予我们一个无限宽广的时空,无论你是何种身份,无论你身处何方,无论你贫穷还是富有,无论你快乐还是痛苦,你都可以随时随地静静地打开一本书,不受任何限制地在这个完全属于你的时空随心所欲、恣意遨游。是的,不必在乎一切毫无顾忌地醉心于书海,那份畅快淋漓,自由自在,想想就是天下最美的事情,何乐而不为?这样的美,让我仿若看到年少的自己在灶台边烧火因痴迷于手中的小人书不小心让柴火燎到刘海的糗事,仿若看到上初中时深夜煤油灯下如饥似渴浑然忘我阅读金庸武侠小说的自己,那些扑朔迷离、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如果不能一睹为快怎能安然入睡?仿若看到工作后的自己多少个深夜潜心书中揣摩教案一遍遍修改的身影……那些有书自由相伴的每一个日子啊,此时想来,原来都是美的。

  读书之美在于悦纳。年少时读《红楼梦》,读到更多的是那些或悲或喜的情与爱的故事;而立之年读《红楼梦》,开始懂得书中不仅有美丽的爱情,更有丰富的生活;不惑之年再读《红楼梦》,方明白,原来我们每个人在书中不断看到“自己”。不同的时刻,不同的场景,不同的故事,我就是他们中的某一个啊!因此,蒋勋先生说:《红楼梦》是可以读一辈子的书,我们不只是在读《红楼梦》,我们也在阅读自己的一生。此时的自己,再读再看书中的人物,无论卑微或高贵,无论好坏或善恶,原来皆有渊源,原来都是可以理解的,包容的心渐生,反观自己,再读他人,所谓理解,原来如此。也正因为此,我们在读书悦己识人的同时也渐渐变得宽容、慈悲,因为书让我们懂得:人生不易,人情需惜,所有的遇见都是缘分。慢慢地,学会接纳不完美的自己,不如意的生活,再回首,渐渐懂得,原来这才是生活该有的样子。悦纳一切不完美,才可以向美而生,向善而活。

  读书之美在于修行。读书是最好的修行。我们常常因为工作的原因参加诸多学习培训活动,但是,细想那些培训活动或许当时是热血沸腾、摩拳擦掌,满怀大展身手的美好念想的,但是时间一长便随着琐碎的工作慢慢沉寂甚而渐渐忘却。真的成为司空见惯的“听听激动,想想感动,回去不动”培训学习常态。而如果有意识地把读书作为每日必做的功课,每日读书便可以成为一种渐进的修行。2015年暑假开启了诵读国学之旅至今每日坚持,已然成为习惯。慢慢读《论语》《大学》《孝经》《中庸》《道德经》《孟子》及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杨伯峻的《论语译注》、徐林旗的《四书五经名言名句》等,最初的确感觉拗口、艰涩、难读,难免有些囫囵吞枣,甚至不求甚解,但是,慢慢读起来,终是有了些许收获。首先,日日熏染感悟简约之美。经典文字的简约、质朴、深刻、广博之美实在令人仰视。

  那些充满哲思的名言,短短几个字便涵盖一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艾;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当读过《论语》百遍之后,感觉原本艰涩的句子也并不那么难读了。虽然在慢慢诵读中,文意未必全然理解,甚至是知之甚少,但那种偶尔醍醐灌顶的通透之感,着实欣喜不已。第二,日日诵读体悟反思之美。那些文字,每每读及,反躬自问,可曾做到一二?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念头一旦出现,那个更好的自己便成为努力的目标。于是,在每日读书中慢慢体会自修的妙处:每日诵读经典,做事情便有了持久心,恒心和毅力便可以慢慢涵养。最初给自己设立一个硬性的每天不少于半小时的读书规定逼着自己读。当坚持一个周后,便不太需要强制了,毕竟半小时的时间并不长,再坚持一个周之后,能够每天挤出一点时间去读了,那种强制的感觉已经淡化许多,第三个周似乎不太需要格外提醒自己了;每日诵读经典,便可以静心思考,改变的还有自己的心境,不再那么焦躁不安,能够比较平和地对待身边的事情,坦然面对每天的忙碌。每天捧书诵读,抛却喧嚣杂乱事情的纠缠,便发现,读书真的是静心的好去处。如同反复诵读、思考“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便慢慢感受到读书对于定心、静心的妙处了。我想,所谓修己,便是如此慢慢成长吧。

  一直以为,爱美是人心所向。一个人的美不仅仅包括外在的容貌、衣着等等,更有精神的,心灵的,品格的,人性的,那种追求同样是无止境的。而书,恰恰可以让我们遇见美,邂逅美,拥抱美,创造美,升华美,世间一切的美好都可以在书中寻见、揣摩、感悟,那种美超越自我,超越灵魂,超越时空。一日不读书便觉形容黯淡该是爱书之人的同感吧!所以,睿智如哲人的三毛说:“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领略人性之美的阅读啊,怎不让我们魂牵梦绕?

  其实,对于爱读书的人而言,读书真的如同呼吸一般自如,读书真的是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真的每天都是读书日。也曾如此想,何时不需要每年的世界读书日来呼吁人们读书了,读书才真正融入我们的生活。自然,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也应思考:如何让读书真正成为国人特别是儿童及青年一代的习惯,我们还需踏踏实实做好哪些工作呢?今年春天我们学校的悦读嘉年华活动虽然无法开展,但是我们仍然坚持开展线上读书活动,为孩子们营造读书的春天,看到微信美篇中老师们精心组织孩子们倾情诵读,伴着春阳绽放的张张笑颜,真好!我想,这无疑是孩子们献给2020年世界读书日的最好礼物,那是一份别样的难忘的成长印记。由此想:读书,对于我们教育者的修行而言应该还有另外一条路径,那就是:做真正的领读者,陪伴着更多的孩子、更多的人走近阅读,走进悦读,如此,方为更美的修行,方能领略更美的人生读书之旅!

  作者简介:牟秀丽,栖霞市实验小学教师,烟台市散文学会会员。爱生活,爱读书,偶尔写文怡情,以清净心看世界,以欢喜心过生活。

编辑:刘文琼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您的昵称: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胶东在线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文化频道意见反馈 文化热线:0535-6785690 国家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07001

网站简介   |   标识说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Copyright@ JiaoDong.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胶东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