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胶东在线  >  文化  >  文学  >  黄海散文

【胶东散文年选】夏立君:李白的月亮出来了

2019-03-11 09:55:00   来源:胶东在线   【字号:

  大唐有一场烈日下浩大露天演出,主角当然是人间太阳皇上。大唐还有一场缱绻月光晚会,主角无疑应是李白。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若以早李白数十年的张若虚这首诗为开场白,大唐月光晚会开幕已很久了,只是气氛略显朦胧。

  轮着李白看月亮了。

  李白登场了,月光晚会一下子明朗起来。

  “举杯邀明月……”(《对月独酌》)这个李白,在人间已找不到能陪他喝酒的人了。

  一句诗里有三种事物:酒、月、李白。小时候,这诗令我们那些乡间少年感到十分有趣好玩,能激发我们的游戏欲望。以瓦片为杯,举杯邀月,曾是我们的游戏。随着年龄的增长,对李白情感变得复杂起来。

  大漂泊者李白,似乎需要永远处在告别与接见状态。李白不能忍受一个陈旧下来的李白。李白能轻易离开父母、妻孥、皇上,似乎能离开所有人及事物。但李白亦有离不开的事物。俗世间事物,李白离不开酒;宇宙间事物,李白离不开月亮。

  酒,醉酒,能令李白感觉到一个忽然新鲜忽然有趣的李白。

  月亮呢?

  月亮在远古就成为中国人的崇拜对象。星光遥远渺茫,太阳难以逼视。月亮是宇宙间唯一坦露自己的天体。她亘古永在,又盈虚消长,高不可攀,又近在咫尺。她缺而复圆,逝而复生,似在演示或模拟宇宙再造。与太阳崇拜不同,明月崇拜是亲切的温馨的。中国的月神总是一位柔情缱绻、亲近人类的女神。

  外国的月亮不比中国的圆,却远比中国月亮幽冷。莎士比亚、波德莱尔等西方作家笔下,徘徊天庭的月亮永远是苍白的,是寡妇,是幽灵,是一块裹尸布。

  若说我们是最钟情于月亮的民族,李白就是把这一钟情心理表达得最透彻的诗人。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静夜思》)

  罗帏舒卷,似有人开。明月直入,无心可猜。 (《独漉篇》)

  李白的月亮出来了。

  月亮似宇宙里的一位最具诗意的大漂泊者,她一出现,宇宙就成了一个大写意宇宙。她理应要求一位人间大漂泊者的呼应。当李白望向月亮,那月亮恍然就成了李白逃逸的灵魂。在醉酒的月夜,这两个大漂泊者就拥抱在一起了。拥抱是暂时的,漂泊却是永恒的。

  透明赤子李白在月光下变得更透明了。中国孩子背诵的第一首诗大都是《静夜思》。古诗里找不出比这更单纯明朗更大众化的诗了。不仅是故乡,不仅是乡愁。它触动牵连更宽泛的幻想与情思。那是单纯透明的深邃。不论是孩子,是青年,还是白发老者,都会在这首诗里变得柔软深情。李白的月亮令你抬头,亦令你低头。写这首诗时的李白,似乎可以是孩提李白,又可以是白发老者李白。

  月色之下,天地化为浩荡朦胧的一派天籁。人在月光世界里的喜悦忧伤会特别真实。宇宙借助月亮向李白靠近再靠近。“眸子炯然,哆如饿虎”(魏颢《李翰林集序》),魏颢看到的该是白日里李白的眼神与形态。月色宇宙里,李白就柔和了,喧嚣的灵魂就基本安静了,忧思、幽思就有了意味与深度了。月亮,映照着一个安静的李白,亦映照着一个承载着此生此世沧桑的李白。

  在白日,李白飞扬跋扈昂首狂歌;在月色下,李白低回缠绵幽思深情。李白需要在月光里安静下来,治愈白日里的创伤。没有月亮,李白会发疯的。

  月亮是亲近人类的最遥远的自然,又是将李白过渡给宇宙的津梁。

  太阳宇宙是炽烈排他的,月光宇宙是幽隐柔情的。天、太阳、天子,对中国人来说,是只能膜拜不能亲近的。承受了刺目庄严父性白日的人,正需要亲切阴柔的母性月夜。

  月亮的出现总是一如既往,对李白却永远是一件不平凡的事情。月光下,李白就变得新鲜无比。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关山月》)

  月下沉吟久不归,古来相接眼中稀。(《金陵城西楼月下吟》)

  只今唯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苏台怀古》)

  李白的月亮出来了。

  李白一再置身月光“压”向人间的情景。月色减轻了大地与宇宙的分量,亦减轻了诗人肉身重量,一切皆卸下白日里的依附、沉重、紧张。朦胧空幻宇宙成可触可亲的质感宇宙,无情宇宙成多情宇宙。李白肉身到不了天空,借助月色,苍茫诗魂却能站到宇宙任一角落或以任一角落为支点。李白看见了月亮,看见了宇宙,看见了今人,看见了古人,看见了他人,看见了自己,看见了有限无奈生存,看见了无限无情永恒。

  李白向月亮打开他的灵魂宇宙,月色宇宙也变得迷幻醉态意味深长。两个宇宙高度逼近契合,两个宇宙融汇为一个审美宇宙。

  出世入世矛盾造成李白巨大精神震荡,月色让李白暂时释放松开自己。皇权士人往往以儒为主心骨,但这骨又偏软懦,需来几分阳刚之侠气,侠又太执着,需稀释几分出世的仙道之气。李白仙道之气的浓烈,远超一般士人。李白那里,月亮是宇宙间最具仙气灵气的物象。这一物象,化为李白诗魂里最重要意象。这意象成为建造李白透明美学大厦的主要材料。

  并没有一种学问叫月光美学,月光美却是存在的。似乎只能存在于愿望中的美好事物或情形,却似能在月光下呈现。月光是看得见的音乐。音乐的流动美、情态美,在月色下都能感受到。李白在大唐月色里且歌且舞,演绎属于他的月光美学。

  李白自负深,才气雄,格局大,浑沌又复杂,却无不以月光式的皎洁为底色。李白的美学是透明的美学,是月光美学。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月下独酌》)

  月亮出来了,不能没有酒。李白的咏月,常常就是“醉月”。月之于李白,正如菊之于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身边菊花令陶渊明悠然意远,苍穹之月令李白恍然突破有限生存游移超凡世界。

  李白千首诗作中,咏月诗竟达三百余首。李白“醉月”诗中,《月下独酌》则堪称神品。有了月亮,有了酒,漂泊者李白才能漂泊至宇宙最深处,亦漂泊至灵魂最深处。李白认真隆重地布置起一场一个人的月光晚会。

  “花间一壶酒……”花,开放与凋落,瞬间明艳与永恒寂灭;酒,沉醉与清醒,短暂解脱与长久无奈。这诗真是过于完美了。

  李白认真起来了。“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这个“寂寞的超人”(李长之语),把一人喝成了三人,把一人独酌喝成了三人月光晚会。这是多么美又是多么寂寞的月光晚会呀。想象一下李白且歌且舞且举杯的情景吧。天地一片沉寂,寂寞铮铮有声。李白把自己留在这一片月色里,玩味自己的孤独。只要有好月色,李白的心情从来不会太坏。李白只恨不能醉得彻底。李白又明白,在他醉后,一切都会归于沉寂,就连他布置的这个月光晚会,也将瞬间化为乌有。

  此情此景里的李白,该会想到陶渊明。说李白这诗源于陶渊明,亦无不可。“欲言无予和,挥杯劝孤影。”(陶渊明《杂言》)酒是李白与陶渊明都离不开的事物。与李白举杯邀月不同,渊明饮酒情景是这样的:一室之内,一人独坐,只杯孤影,口中念念有词,田园寂寂无声,陶子毫无必要地大幅度挥动手中酒杯。他们的共同点是:他们总是看见自己的影子,不能无视自己的影子。“影子”有哲学意味了。庄子那里,不但有影,还有影之影。影之影名叫“罔两”。一人一影的生存,才是最本质的生存啊。李白与陶子皆深知这一生存况味。

  《月下独酌》里的李白,是一个强烈的风流自赏的李白。李白怜月,月怜李白,实质都是李白怜李白。风流自赏或自恋,是李白一生未易的心理状态。“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把酒问月》)这一心理,在“醉月”时会彻底敞开。

  “谁是心里藏着镜子的人呢?谁肯赤着脚踏过他的一生?”(周梦蝶《菩提树下》)李白不自觉地在心里藏下了一面永恒的镜子,这镜子就是明月。李白经常离开自己很远很远。惟有明月能让李白重新接近自己。李白不光赤脚,还把心脏挂到胸膛外面。镜子,影子,赤脚,李白就这样走过此世此生。

  花间一壶酒,宇宙一明月,人间一李白。

  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游洞庭湖》)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的月亮出来了。

  月亮的清、幽、奇、幻、温馨、遥远、神秘,既易给人安慰,又易令人惆怅。皇权时代士人极少可能有一对一爱情体验。士人与自然山水关系,却可能呈现“疑似情人”状态。李白最具典型性。月亮就是李白最为钟情的大自然情人。这位大自然情人好商量。“赊月色”、“寄愁心”等等,皆无不可。这么好的月色却不费一钱,我李太白偏要赊她月色一方。这就是与大自然情人打情骂俏了。李白在天体中觅知音,他竟然似乎觅到了知音。

  月亮属于所有人。诗意月亮却首先属于东方,属于中国,属于李白。李白的感觉是这样的:一个李白,一个月亮,一个宇宙,这三者同在。在李白幻想里,他这位谪仙人,从天上来到人间,就是以月为筏的。就有了从前不曾有的东西。

  李白若能复活,该是在月色最好的某个时刻复活。

  当我们认真读李白月光诗的时候,李白就近似复活了。

  我们竟然可这样说:李白来过之后,月亮就不是从前的月亮了。

  没有哪个民族赋予月亮如此多的情愫,这很大程度上要感激李白。

  深情月是中国月,深情月是李白月。

  选自文集《时间的压力》(2017年12月译林出版社)

  作者简介:

  夏立君,1960年代初生于山东沂南县,现居日照。已出版文集《心中的风景》《时间之箭》《时间的压力》等。发表小说《天堂里的牛栏》《草民康熙》等。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山东省散文学会副会长,日照市作家协会主席。以《时间的压力》获鲁迅文学奖。另获钟山文学奖、林语堂散文奖等。

初审:刘文琼
复审:杨林芳
终审:杨淑华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您的昵称: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胶东在线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文化频道意见反馈 文化热线:0535-6785690 国家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07001

网站简介   |   标识说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Copyright@ JiaoDong.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胶东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