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胶东在线  >  文化  >  文学  >  散文学会

贾小瑞:芝阳山下麦浪花

2019-03-04 11:25:54   来源:烟台散文   【字号:

  记烟台农科院小麦学科的发展

  一初夏的烟台,尚不是骄阳似火的时候,尚有微微凉风拂过我的眉宇,吹向烟台农科院试验田中一望无际的麦田。麦穗在微风的吹拂下轻轻摆动,一波一波,像缓缓流淌的绿浪。这麦浪,确如海子诗中所写,是天堂的桌子,摆在田野上吗?我是吃麦子长大的北方农民之子,我深深地知道,农民的生死苦乐,直接与粮食有关。“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当400多年前诗人仰天长叹、为农民鸣不平时,他想到的恐怕只是农民无地无产、多租多税的悲哀。那么,当雄浑伟大的声音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之后,当家做主、有地有产的农民又面临怎样的粮食问题呢?“小麦绕村苗郁郁”写的是诗人眼中的田园风光,但在农民眼中,“苗郁郁”固然可喜,但最关键的还是这麦苗经风历雨后能聚落下颗粒饱满的粮食!炎炎日下,农民挥汗如雨,图的是五谷丰登,要的是能养活人的粮食!1949年,据北方一县统计,小麦亩产64公斤。广种薄收,是致命的问题!这意味着我的父老乡亲们的汗水有一大部分是在白白地流淌!要想“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就得保证播下的种子像大地母亲一样,既能化孕万物,又能胸怀宽广、容得下风霜雪雨。良种,我的父老乡亲们需要良种,新生的社会主义祖国需要良种!培育良种的事业在全国像雨后春笋般开展起来了。当奋斗在大西北的赵洪璋育成了“碧蚂1号”“西农6028”等产量高、抗性强的良种时,老百姓尊他为“赵劳模”,毛主席竖起大拇指称赞:“一个小麦品种挽救了大半个新中国。”在胶东,小麦育种的冲锋号也响亮地吹起来了。1958年,在状如乌龟、意喻多福多寿的芝阳山下,烟台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成立。神圣的使命感催动着跋涉的脚步,从事小麦育种的科技人员奔赴莱阳、胶州和文登,将育种当作太阳底下最辉煌的事业来追求。第一代专家徐沛然1922年出生,为得到良种,他把自己的政治生命都搭上了。在是非颠倒的“文革”时代,他被戴上“反动学术权威”的帽子,失去了科研的自由。但“为农民育良种”的坚定信念如暗夜的火把,照耀着他奔波的身影。在小麦杂交、授粉的关键时刻,他经常连午饭都顾不上回家吃。饿了,啃馒头;渴了,喝凉水。他像为自己的孩子寻找最优秀的伴侣一样,小心翼翼地在方寸之间忙碌着,忘了晨昏,忘了饥渴,忘了家人的等待。为“孩子们”完成“终身大事”,仅仅是工作的开始。它们到底过得怎样?能经得住风雨的洗礼吗?能耐得了烈日的曝晒吗?能扛得过病虫的侵袭吗?能熬得住干旱的威逼吗?在不同的天气条件下,在不同的光照环境下,要观察,要呵护,要施肥浇水。他每天都要在麦地里走上10多里路,一季小麦养护下来,就是1500多里。一阵微风吹过,连亩成片的麦田微微颔首,莫不是在感谢他辛勤的付出?与徐沛然一起奔波劳碌的,还有方正、王玉心等技术人员。他们衣着朴素,戴着草帽,扛着农具,在农村蹲点,在田间地头劳作,看起来就像是不折不扣的农民。冬去春来,麦青麦黄,一次次失败,一次次重来。即使是成功的种子,一般也要试种五六个年头,才能保证优良性状的稳定传承,再接受省内、国家的审定,才算是修成正果,才可以向农民推广。功夫不负有心人,上世纪60年代初期,烟台农科院在全国出名了!以徐沛然为首的第一代专家育成的“蚰包”麦,具有矮秆、株型紧凑、茎秆硬、多蘖、抗倒、耐肥、抗病等优点,高产栽培公顷产突破7500公斤,为当时黄淮麦区唯一的高产品种。“蚰包”麦不仅是黄淮冬麦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个小麦新类型,而且是重要的亲本材料,由此衍生了48个省级审(认)定品种和18个国审定品种,当之无愧地获得了全国科学大会奖。当我去往农科院试验田的路上,赶巧碰到了方正老先生。谈起当年培育良种的经历,老先生意气风发,热情洋溢地给我详细描述他们当年去农村蹲点育种的奋斗历程。在他的讲述中,我又想起了海子的诗句——“连夜种麦的父亲/身上像流动金子……”

  二一个学科的强劲发展,靠的是几代人的精诚合作、共同努力。老中青相结合的团队成员组配,师傅带徒弟式的合作互助,让农科院小麦研究所“江山代有才人出”,如姜鸿明、王江春、陈永娜、于经川、刘兆晔、赵倩等。他们的佼佼者姜鸿明、王江春等以个人的智慧与艰辛、团队的合作与团结获得了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山东省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这一群耕作在芝阳山下的另类农民不懈探索、连续不断地培育出新型良种。半个多世纪的风尘仆仆,小麦所先后育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小麦品种24个。晒一晒我们可爱的麦种宝宝吧:蚰包、烟农685、烟农15、烟农78、鲁麦7号、鲁麦13、鲁麦14、鲁麦21、烟85722、烟农18、烟农19、烟农21、烟农22、烟辐188、烟农23、烟农24、烟2415、烟农5286、烟农5158、烟农0428、烟农836、烟农999、烟农173、烟农1212……。麦种虽小,但获得的荣誉不少,从烟台市科技方面的各种奖项到最高奖,再到山东省,再到全国。在全国地市级的农科院中,烟台农科院小麦研究所的成绩名列前茅。可是,我采访到的育种专家却都是那么谦虚、朴实。他们话不多,说自己很普通,只是耐得住寂寞。他们喜欢把种子看成自己的孩子,但种子宝宝的生育时间何止怀胎十月啊,往往是十几年的光阴。幼儿在腹中生长,月月有变化,有生命的讯息传递出来,有一个可期待的结果,可是良种培育的成功率却是沙里淘金,有可能在光阴荏苒中期待多年,但却一无所获!所以,他们说,这是一项枯燥的工作,但因为热爱,而有了价值。唐代诗人贾岛是有名的推敲派,他把苦思冥想、字斟句酌的煎熬写得生动形象:“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若贾岛知道有一群人为一粒麦种忙碌十几年时,恐怕他就不会为自己三年的不懈推敲而激动落泪了吧。进入新世纪,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农业由增产向提质转变,今后小麦科研工作该如何布局,育种之路该走向何处?2018年6月3日,烟台市农科院彩旗飘扬,小麦育种60周年座谈会暨小麦新品种观摩会正在召开。姜鸿明副院长的发言是那样鼓舞人心,他说:“今后,我们的小麦育种工作和设想是,从产量育种向质量育种转变,从独立育种向科企合作育种转变,从单纯品种推广向推广与食品加工相结合的转变。”现场的掌声仿佛就是前进的鼓点,让我们期待他们早日完成育种事业的新跨越吧。

  三农民常说:“良种是个宝,还须种得好。会种是个宝,不会种是根草”。老百姓从生产实践中总结出的俗话谚语虽然简单,但说明的道理却丝毫不差。麦种宝宝都是在不同的自然条件和栽培环境下培育成功的,像人一样各有秉性气质、各有适应性能。只有当外界条件满足其发育要求时,它们才会如鱼得水、鼓足干劲,将自己的优良性状、增产潜力充分显现和发挥出来。所以,有针对性地研究良种的栽培技术,就是烟台农科院小麦学科发展的另一项重任。1958年烟台农科院成立之初,正赶上大跃进年代,“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雄心壮志如龙卷风席卷而来。大播量、大肥大水的盲目带来的是倒伏、减产等不良后果。拐过历史的弯道,近些年,小麦所在良种良法配套研究、小麦生态研究、旱地周年覆盖栽培技术研究方面不断推进,不断收获。经过专家们的反复解释,我这个吃着麦子长大却早早离开麦地的读书人终于明白:小麦良种基本上分为四档——高肥水、中肥水、肥旱、薄旱,这就必须按种选地;小麦品种的分蘖特性差异较大,分蘖成穗率也高低有别,这就需要以品种的分蘖特性进行合理密植。小麦品种的群体结构、水肥光热、光合效率、辐射利用效率等都关系到高产高效的结果。于是,孟母三迁似的探索开始了。又是数不清的日日夜夜,又是一年年寒来暑往,麦种宝宝不负众望,健壮地生长出令人可喜的硕果。2014年6月18日,农业部组织7位专家、教授,对烟台市农科院育成的小麦新品种烟农999高产创建万亩示范区项目进行现场实打验收,10亩攻关田平均亩产达到817公斤,创造全国冬小麦单产最高纪录。2015年6月22日,山东省农业厅组织有关专家对“烟农1212”的小麦高产创建攻关田进行实打验收,平均亩产达到809.13公斤,创2015年山东省小麦最高纪录。2016年6月20日,农业部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组织7位全国小麦专家,对种植于莱州市金海种业示范园内的20亩烟农1212小麦高产攻关田进行实打验收,平均亩产828.5公斤,创全国冬小麦单产最高纪录。谈到这些辉煌的成果,于经川并没有洋洋得意,他平淡地说:“这都是理想状态下的实验成果。将这些种子推广到农民田里,情况就复杂了。”土壤的质地、水肥的条件、护理的得当与否,都影响实际的收成。因此,需要同时开展小麦生态的研究。小麦生态的研究开始于1981年。烟台农科院小麦研究所作为协作单位,参与到中国农科院主持的课题中。历经四次冬去春来,通过冬性品种、半冬性品种、春性品种早春播、晚春播、夏播、秋播的多种试验,他们以拔节、抽穗等确凿的生长状态证明烟台属冬麦生态区,夏播在本地没有经济意义。他们还认为,在山东省的耕地中,接近一半是旱地,且旱地面积呈上升趋势。因此,挖掘旱地增产潜力是提高山东粮食总产的关键之一。于是,他们进行了旱地周年覆盖栽培技术研究。寻找理论的支撑,尝试不同的配套方案,烟台农科院小麦专家们有着做不完的课题。

  四我的父母依旧生活在农村,我的父老乡亲们依旧在土地中刨食,而我作为农民之子,我深切地明白种子对农民的重要意义,但我一直并不了解育种专家的酸甜苦辣。原来,这不仅是一项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业,也是一份平平淡淡、枯燥乏味的工作。这里没有惊天动地的轰动性效应,也没有雷鸣般的掌声与鲜艳的花朵,只有默默无闻的年复一年的付出与期待。冰心有首小诗是这样写的:创造新大陆的,不是那滚滚的波浪,却是它底下的泥沙。也许,我们多数在平凡岗位上默默付出的人,就是泥沙吧,而泥沙不喧嚣不吵闹,却奠定了深厚的根基。这是烟台农科院人给我的最大的人生启示。让我们在沉静踏实中开创新的天地,让芝阳山下的麦浪美丽如花,为我们撒播芬芳!☆

编辑:孙杰
相关新闻
沈海高速宫家岛立交桥附近日已经通车 2013-08-28
宫家岛旧村改造对外寻资进行的怎么样了 2017-05-22
宫家岛左岸尊邸究竟何时才能交房 2016-12-12
宫家岛夹河西面夹河生态公园何时开放? 2013-05-21
宫家岛左岸尊邸项目是否符合办预售证的条件 2011-03-23

网友评论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您的昵称: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胶东在线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文化频道意见反馈 文化热线:0535-6785690 国家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07001

网站简介   |   标识说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Copyright@ JiaoDong.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胶东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