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胶东在线  >  文化  >  文化新闻  >  文化烟台

一山放过一山拦 —2019年胶东散文年度观察

2019-03-01 14:14:57   来源:胶东在线   【字号:

  一山放过一山拦

  ——2019年胶东散文年度观察

  文/焦红军

  南宋中兴诗人杨万里有诗云:“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喜欢。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自2012年以来,在山东省散文学会的引领下,胶东散文作家群从星星点点到云涌和集聚,胶东散文走过了八年的时光:这八年,胶东散文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无名到有名的发展,来自烟威青各地加入省散文学会的会员达到了300多人,这些会员不仅有农民、个体商户、还有厂矿、大中专院校、机关以及来自海外的散文爱好者。综观胶东散文作家群体的一个总体现象是:胶东散文作者勇于展示自我,不固步自封,他们以文会友,以突出作品的文本价值为导向,相互学习,教学相长。年轻的散文新秀,在省散文学会的大力支持下,在省散文创作基地非虚构散文创作的大旗聚集下,从四面八方,交相而来。他们利用业余空闲时间,指尖交流,舞文弄墨,学到了真功夫,在胶东散文群这个开放、平等、没有位置尊卑的成长空间里,上升很快。四年多的时间里,先后出版推出各种散文专著、年选、合集、散文集50多部,在《当代散文》《齐鲁晚报》《联合日报》《胶东在线》《赣西文学》《青海湖》《胶东散文年选微刊》等省内外杂志、期刊、网络推发会员作品1200多篇。许许多多胶东会员的作品,冲出家门口的重围,登上了省一级的大报大刊,在全省和全国的散文交流平台上,互动交流,以试身手,这对全体胶东散文作者来说是一个可喜的收获。

  2019年度胶东散文作家创作年度观察之一:以“源自生活、关注现实、言之有物、写真性情、体现社会正能量”为导向的非虚构散文仍是胶东散文作家创作的主流

  众所周知:胶东地处半岛沿海地区,大风吹,大雨下,大雪飞,环境造就性格,所以造成?东人个性直率、说话豪爽、办事坦诚、重诚诺、易交往的特点,胶东人又往往被称为“鲁直”。近些年,胶东散文在山东省散文学会的指导和烟台创作基地的引领下,胶东半岛散文作家群提出了“做有价值的文学“和“源自生活、关注现实、言之有物、写真性情、体现社会正能量”的散文写作主张,受到了写作者的一致赞同和欢迎,正因为胶东人性格上与创作理念的相得益彰,所以胶东散文作者对“非虚构散文”创作显示出特有的衷情与刻苦的探索。王春海就是胶东散文作者群中,在非虚构散文创作上非常突出的一位。“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我和春海兄二十多年前,因为一位旅居京华多年的画坛老前辈回烟办展,而在烟台万合大酒店相交相识,那时他不仅是中方的总经理,而且已是一名小有名气的诗人,他的诗屡屡见诸当地的日报、晚报,因此,我们常以“诗人总经理”相称。当时,中国的文学界兴起下海潮,胶东很多人已经无心于文学,纷纷弃岸下海。我当时因醉心于成功学、策划学的研究,生活的圈子已无“诗和远方”,便与诗歌、文学渐行渐远。多年以后,与春海兄在菩提谋面,白发都已经爬上了我们的双鬓,我们相视一笑,兄弟无恙否?只要人还在,一切都好说。交谈中,他还像以往一样喜欢读书,关注文学,对文学赤诚的心始终没变。因为我正在编一份地域性的散文年选,便邀请他参与其中写点稿子,春海兄痛快地答应了。《那些年,那些事,那条河》是他投来的第一篇散文,被收入《胶东散文年选(2018)》,之后,他又写来了带有儿时回忆的随笔《四合院琐记》,又将散文的文笔向文化的层面推进了一步,每一次,可以说面貌都为之一变。这次他写来《和师父相处的那段日子》,读着读着,我有些另眼相看了。《和师父相处的那段日子》记叙的是作者被聘任到烟台近郊的一个市区担任旅游公司总经理时,和景区寺庙的妙泉师父结缘、交往的一段故事。作为一篇随笔性文字,文章记录的无非是一段情、一段岁月往事,平淡无奇,看似作者在平铺直叙,平静无波,但细细读后,却不知不觉被作者平淡细心的文笔描述所打动,一种似曾相识的感受油然而生,不由心生悲喜。概括起来,这篇文章具有三美:一是语言美,美在平淡节制而不事夸张。这篇文章全都是采用作者自叙,我认为这是作者找到了语言的金钥匙。宋人戴复古《读放翁先生剑南诗草》一诗云:“入妙文章本平淡,等闲言语变瑰琦。”胶东散文作家群近些年的散文创作观就是提倡散文的非虚构,非虚构散文就是作者在创作中,要言之有物,在平易的文字里写出自己的真性情,从而以真情换真心,达到感动读者的目的。好散文的原本就是质朴自然的、貌似平常的话语组合起来就显得奇特美丽。王春海浸润散文之道已久,他本身有诗歌创作的底子,近些年又于商海沉浮,无论是在处事和待人接物上,带有披沙拣金的。所以他的散文创作,一上来,就弃了语言的绚丽浮华的高速通道,直奔幽兰深谷一路芳香而去。“大约九月份从潍坊来了位出家师父,师父出家法号叫释妙泉,我们称他为妙泉师父。通过了解,我们得知出家人应该称‘师父’,而不是我们平常称呼的‘师傅’……”这样的文字,在文章中,比比皆是,用平常的话语组合起来就显得美。二是结构美,美在作者打破文章写作的时空顺序,以参禅和问题,从浅入深、由表及里,层层推进。看惯了许多游记散文,往往以自己为中心,有我无他,以时间为顺序,好端端的故事写成了一篇流水账。作者在《和师父相处的那段日子》以佛理和参话头的结构形式,由人之障碍写到缘起,由缘起写到了付出、奉献、愿力和功德,从而让人们在生活中多一些修善之举、向上之心。三是意蕴美。朱自清说过好的散文“乍看岂不是淡淡的?缓缓咀嚼一番,便会有浓浓的滋味,从口角流出”,而人类的活动,是靠人的精神境界来升华的。好文章亦如是。王春海《和师父相处的那段日子》没有写成宗教佛理的说教,作者在文章中和妙泉和尚首先探讨了苦,作者写道:“一个人活在世上,哪个人没有苦?哪个人没有烦恼呢?若仔细观察周围的人,哪一个不都是烦恼重重,问题一大堆?每一个人都想逃避苦追求乐,却没有一个人做到过。”言之如此,真是发人警醒,如醍醐灌顶。进而,作者由问题写到了佛教的日规、进庙上香等问题,由日常的上香,作者悟到了“礼佛的意义是内心充满了礼敬,感恩与忏悔,就好像稻穗一样,因为成熟而下垂”。文章的最后,作者对自己的思维习惯和在工作中的一些做法进行了反思,由人及心,由心及人,由此悟到只有做到工作精进,广结善缘,放下身段,以诚相待,才能达人生目标之大境界。文章中从开头到结尾,展示的都是充满了正能量的感悟和生活哲理,充满了意蕴美,正像作者在结尾中写道:“我和妙泉师父相处大约八个月的时间,妙泉师父到唐山大药王寺修炼了,后来我也离开这家公司到牟平一家酒店工作了。”将“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的启示贯穿始终,这不是作者的处心积虑的谋篇布局,这是作者在识得和认清生活的真相之后发出的拈花微笑。

  非虚构散文体现出的源自生活、言之有物、体现出真性情的创作理念,在北芳的笔下,表现得是淋漓尽致。北芳的散文,在琳琅满目的文学园囿中,如一方老方布,针脚密实,素雅简洁,醒目沉稳,与那些流行的文学秀相比,我认为北芳的散文少的是文字的矫情,更多的是文学的火候,这既可以看作是岁月的馈赠,也是在文学之路上行旅的旅人永远也要跨过的一道门槛。《过年是永远的好心情》作为一篇散文随笔,写的是我们永远常见的年,也是北芳文中所说的千篇一律的年,但北芳没有就年而写年,而是通过对与弟弟、妹妹对年的期盼的行为举止、心理动态、情景还原和年的文化符号等一系列情节描写,将农村生活中男女老幼对年的希冀、年的律动、年的收获,一览无余地在其笔下展现,这种隔山打牛、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写作方法,在北芳的手里运用得是手到擒来,炉火纯青。我认识北芳,是在2014年,她的一篇《与牟氏庄园的纠结》的一篇文字,她文字的朴实与文章的真性情,引起了我的注意,当时我正在编辑一个地域刊物并与当地一家酒厂举办原创散文大赛活动,北芳的散文获得了那次散文的一等奖,并被厂家郑重邀请到公司领奖和参观,其场面之隆重热烈,犹在眼前。其后,《烟台晚报》也以自强不息的农家写作女(大意)为题,进行了报道。北芳在文学创作上,尤其是在散文创作上,可以说是“纯朴烂漫,灼灼其华”,水平上升很快,在省散文学会和当地的助推下,几年的时间,已经出版了合集和自选集。这对一个长久在农村地域生活的妇女来说,也是一个巨大的改变,从北芳的“烟台市党外知识分子统战工作新阶层人士代表”的称谓中,我们或许可见一二。但在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现代社会的今天,我们永远也不至于荒诞到将文学抬高到如宋徽宗宣和画院的层级吧。文学不是孔方兄,文学作为我们底层人的一种追求,一种活法,这也就足够了。我想,尽管文学也许改变不了北芳的身份、北芳的某些生活困境,但没有文学、没有作品,也许你什么也不是,这既是底线思维,也预示着新的突破的可能与未来的可期!无独有偶。农民工朱永琴的文字朴素天成,不事雕琢,是从自然的生活状态中汩汩流出的,既可以看作是一部农民工打工的心曲回忆,也是作者在写作上辛酸跋涉后的收获,这样的作品哪怕是只有一百个字,读来也令人肃然起敬,这也体现出非虚构散文写作真性情的力量。

  在非虚构散文创作上,胶东散文作家范雅琳始终保持着她创作的凌厉和强劲的势头。多年前,中国海洋作家邓刚回家乡烟台讲座,他大声疾呼:“你们怎么不写海,烟台的作家应该多写一写身边的海。”作家的呼喊是迫切而倾情的。在他的身边,我听到了一个家乡赤子的心跳,同时也为自己的熟视无睹而感羞愧。从那时起,我便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呼吁身边的人、熟悉的作者,多观察海,多写一写海。我的长篇散文《冰心与烟台》就是对邓刚先生赤子般呼喊的响应,里边以相当长的篇幅写到了海,但这并不能代表我想表达的全部。当烟台公安一姐范雅琳,一个刚拾笔不到两年的散文新秀,将一万多字的散文《烟台四季》呈现到我面前的时候,我惊讶于作者在观察上的机颖慧心与写作上戛戛独造。范雅琳告诉我,她的老家在河南许昌,那里是三国争战的古战场,她从小就生活在老烟台的周边农村、县城,大学毕业后,她毅然远离父母,来到烟台追寻青春的梦想,烟台是她工作、生活、畅游、留下青春记忆的城市。这些年来,她因为回去探望父母双亲,一直奔走在许昌与烟台这两个海陆不同的城市之间,在内陆许昌的原乡瞭望海滨城市烟台,她感到了“隔”,正因为“隔”,让她对烟台的四季如拉洋片似的有了许多感同身受的切入和比较,于是,狼烟散去的烟台山,洋行林立、游人交织古老的海关街,始皇牧马的皇家养马岛,醉了多少人家荡气回肠的烟台海鲜美食还有带着青春粉红色记忆的“夏天夏天,悄悄过去,留下小秘密”,对烟台的万千记忆、百种风情,一时间都汇聚于作者的笔下,在两年多的时间里,作者一鼓作气先后写出了《烟雨走寻烟台山》《烟台的海岸》《烟台的街道》《每当我走过海关街》等不少的散文篇什,结集出版了由中国独立评论家周其伦先生亲自作序的个人首部散文集《烟台四季》,米兰?昆德拉曾经如此说过:“生活在别处。”来自烟、威、青三地的胶东散文作者如林春江的《子夜卖樱桃》、于东洋的《相识相聚皆是缘》、张存灿的《我的老家》、李海粟《黑白城事》、王婷婷的《难忘恩师》、李敏的《三顾美人》、严书岭的《宅子》、王光磊的《脚步》、张京会的《泼出去的那碗水》等非虚构写作,他们丰富和多彩的创作实践正是对胶东散文作家多年来不懈努力,钟情于非虚构散文创作的最好注脚和回答。

[1]  [2]  [3]  下一页  尾页
编辑:刘文琼
相关新闻
《胶东散文年选(2018)》新书发布暨颁奖仪式成功举行 2018-12-03
胶东散文年选主编呼吁:胶学研究刻不容缓 2018-11-23
感受胶东文脉之精髓 《胶东散文年选(2018)》 出版 2018-11-21
《胶东散文年选》集结成书、公开出版征稿启事 2018-05-15

网友评论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您的昵称: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胶东在线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文化频道意见反馈 文化热线:0535-6785690 国家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07001

网站简介   |   标识说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Copyright@ JiaoDong.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胶东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