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胶东在线  >  文化  >  胶东历史  >  红色历史

姜茗:芳名垂青史 英魂铸丰碑

2018-12-05 08:31:20   来源:胶东在线   【字号:

姜茗

  姜茗(1918—1941),栖霞市臧家庄镇草格庄村人。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政治部宣传科长、胶东区党委青年部宣传部长、胶东区党委书记王文同志的秘书、栖霞县抗日民主政府第一任县长。1941年11月,在烟台日军监狱中被杀害,时年23岁。

  少年才俊 壮志救国

  姜茗自幼随父母在烟台读书。他聪明好学,兴趣广泛,吹、拉、弹、唱无所不好,尤爱耍枪弄棒。学余时间,从师习武,学得一身好武功,强健了身体,磨练了意志。这对他后来参加革命工作,经得起艰苦环境的考验,有着很大的关系。在烟台养正小学读书时,他门门功课都是优等,而且是学校出色的号手,又是军乐队的队长。这些技能,在他参加革命后,做宣传工作时,全派上了用场。

  姜茗的民主革命思想启蒙于他的伯父,因伯父经常把早年在朝鲜目睹的日本帝国主义分子残杀朝鲜人民的真相讲给他听,激起了姜茗对日本军国主义的反抗之情。在小学读书期间,山东军阀张宗昌和刘珍年长年混战,给胶东人民,特别是烟台市的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在内忧外患的困扰下,姜茗在心灵深处萌发了忧国忧民的思想。在许端云老师的进步思想影响下,姜茗的民主革命思想受到进一步启发,并立志革命救国,为中国劳苦大众谋求和平独立。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姜茗从烟台养正小学考入烟台志孚中学。这所学校的庄子毅校长思想进步,倾向民主,而且学校中有一部分教师是从北京、天津等地来的,有较开放的民主革命思想。东北沦陷后,有一些流亡的学生也来到该校,使学校的革命气氛更加浓厚。

  在这样一个环境熏陶下,更加速了姜茗的革命思想进程。他积极参加“读书会”。同时还参加学校组织的“时事座谈会”,与同学们交流读书心得,习读马克思的《资本论》等进步书刊,进一步开阔了眼界,认识到中国社会必须进行改革才有出路,看清了国民党当局所奉行的“攘外必先安内”政策的反动实质。他还利用星期天,到南山采访打石头的工人,写出《赞采石工人》一文,被老师誉为“为生活而艺术”的优秀作品,在《烟台复兴日报》上发表,受到广大群众的好评。

  姜茗初中毕业后,考入青岛礼贤中学(现青岛九中),后转入烟台八中,认识了柳运光、林江等党的地下工作人员。1936年4月,由林江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他的革命热情更高了。为了抗日,他积极参加“民先”组织活动,虽家在烟台,却经常几个星期不回家。“民先”组织需要经费,他多次动员父亲和伯父捐助经费。同学李辰之因参加学潮被学校开除,他安排在自己家中吃住长达半年之久。同年秋,为宣传抗日,林江在烟台八中组织了“大路歌咏队”,姜茗以其文艺特长带头参加并成为歌咏队的骨干。受他的影响,弟、妹、堂兄弟姜蕊、姜芸、姜流都先后参加了革命工作。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后,为安全考虑,姜茗父母回栖霞草格庄村,姜茗仍留在烟台。他把家作为组织青年抗日活动的场所,并介绍三四十名青年学生经高疃、桃村等地,去崖子胶东特委参加抗日工作。他的老家草格庄就是其中一个地下交通站,接待了一批又一批奔赴蓬黄掖抗日根据地参加抗日的青年和学生。

  1938年2月,烟台沦陷,姜茗参加了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三军宣传队成立后,任队长。同年,去平度开展统战工作,在旧店建起了平度县第一个基层党支部,发展了首批共产党员。成立了抗战剧团,用文艺形式广泛宣传群众。姜茗不仅促成了抗战剧团的成立,而且在演出的节目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尤其《放下你的鞭子》一剧,反映东北人民家破人亡、流离失所的悲惨生活,演得惟妙惟肖,群众观后,受到了深刻的抗战教育。不久,任八路军五支队政治部宣传科长。1939年春,调胶东区党委青年宣传部任部长,后任胶东区党委书记王文的秘书。

  当选县长大展宏图

  栖霞西部的艾崮山区是胶东著名的抗日根据地,这里群山起伏,村庄分散而隐蔽。人民既纯朴善良,又富有顽强抗争精神。1939年初,八路军第五支队及其兵工厂、医院,还有地方政府,多在这一地区活动。为了巩固和发展栖霞县的抗日根据地,胶东区党委派姜茗到栖霞工作。1940年4月24日,栖霞县抗日民主政府在苏家店镇林家村成立,姜茗被选为第一任县长,并兼任县大队大队长。姜茗任职后,呕心沥血为革命工作,日夜操劳。在任期间,全县对敌斗争形势异常严峻,不仅要保证根据地的安全,还要打破日伪军和国民党投降派对根据地的封锁。同时,还要做好开辟牙山根据地的工作。这时,他的老家又遭到蔡晋康部的洗劫,全部家当被砸,大门上还写着打倒县长姜茗的标语,这一切,并没有动摇他的革命斗志。根据北海地委指示,他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了民主选举、巩固政权等多项工作,很快打开了栖霞的抗日局面。

  巩固民主政权。为了扩大抗日根据地,全县成立了第一、第二两个行署,作为县政府的派出机关,分东西两线活动,机动灵活地开辟工作,提高了全县群众的信心和抗战的积极性。姜茗亲自率领干部深入到乡村,积极开展民主建政,实行“三三制”政权,发动群众民主选举各级政府的领导人。随着区、乡、村各级政权的建立,各级抗日群众团体也纷纷建立起来。

  加强文教工作。为了全面正确地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姜茗亲自签发了“开展冬学的训令”,印发冬学教材,晚上各村青壮年进入冬校学习。他们学文化、学政治,有不少青壮年在冬学中脱掉文盲帽子。不少的学员,从冬学里走出来,参军参战,投身抗战事业中去,为人民荣立功勋。青年妇女大都上识字班,因家务缠身的中年妇女不能上识字班的就由学生当“小先生”,利用课余时间,登门教识字,不同程度地提高了妇女文化水平。姜茗县长在抓成人教育的同时,也从未放松对儿童教育的重视。他经常深入学校和教师讨论教学等问题。有时亲自走进教室,向学生问这问那,当了解到学校学生没有课本时,他立即督促主管部门成立印刷厂,专门印刷小学抗战课本,帮助师生解决了教学中的难题。

  发展农业生产。1940年,根据地在敌人严密的经济封锁下,抗日军民在生活、生产方面遇到了严重的困难。他遵照党中央“自力更生,增加生产,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方针,在全县范围内,把生产搞得热火朝天。县里成立了“春耕生产委员会”,姜茗兼任主任,亲自拟定春耕生产的八项措施,其中的一项是鼓励私人打井。仅据一个区的统计,就打井427眼,当年浇地8000多亩,群众挑水浇小麦5700多亩,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好收成,保证了军粮和民需。该年冬,他又亲自主持召开了全县的劳模大会,为1941年的农业生产运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县政府还派出了大批干部,深入各乡村,发动群众,开展减租减息、增加工资、借粮献粮的运动,有效地改善了人民生活,鼓舞了广大群众抗日热情。为此,胶东《大众报》曾发表了《栖霞县国民经济在突飞猛进地发展着》的综合性评论,对栖霞县的经济情况、农业生产、文化教育等方面作了高度评价。

  开展对敌斗争。姜茗不仅对全县的农业生产、政治运动、文教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而且还是一位卓有军事才能的干部。他发动全县进步青年成立青年抗敌救国先锋队,积极参加抗日救国活动。他们一手拿锄,一手拿枪,一边战斗,一边生产,神出鬼没地打击敌人。他们还配合主力部队和地方武装,粉碎敌人一次又一次“扫荡”。基干民兵战时抬担架,转送伤员,运送弹药,平时在村里为抗日军人家属代耕。广大妇女在救国先锋队的领导下,为部队碾米、推磨、做军衣、制军鞋,在后方照顾伤病员。儿童团站岗放哨,盘查行人捉汉奸,募捐劳军。

  为了战争需要,自栖霞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起,姜茗把特务队、“黑虎队”、联合办事处游击队、青年抗敌救国先锋队等四支独立的武装,改编为全县统一的县大队,姜茗兼任大队长。在他的领导下,县大队逐步发展到三个连的建制。有一次,在寨里乡于家沟村伏击反共顽固派军队高炳旺部,他和副大队长并肩指挥,面对武器装备精良的敌人,他沉着冷静地指挥部队粉碎了敌人合围我军的阴谋,胜利地完成了战斗任务。

  1941年3月中旬,胶东军民展开了反投降斗争。他接到指挥部的命令后,当天下午带领县大队和1000余人的民兵担架队,集合在前泊子村,统一出发。经一夜急行军,赶路百里,直插牙山地区。民兵们协助主力部队,粉碎了投降派的疯狂进攻,取得了牙山战役的胜利,打通了东、西海区抗日根据地的通道。

  忠诚为党英勇牺牲

  1941年9月,为了加强对干部的培养教育,姜茗奉命和秘书徐维新一起到鲁南省委党校学习。当时去学习的干部分行政和党务两个部分。行政干部编入部队,边行军边作战,同部队一起进行反“扫荡”。在反“扫荡”中,他所在的部队和汉奸刘黑七部队发生遭遇。我军四面受敌,姜茗和同志们奋力突围,终因寡不敌众,弹尽无援被俘虏,押解到烟台日本监狱。在狱中,他受尽敌人的严刑拷打,始终严守党的秘密,表现了坚贞不屈、无所畏惧的高尚品格。敌人的一切企图失败之后,于11月将其杀害。

  23岁,多么美好的年华,多么宝贵的青春,姜茗无私地把一切交给了中国共产党,把生命奉献给了栖霞人民。(通讯员罗建利记者冯海玉)

编辑:赵利群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您的昵称: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胶东在线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文化频道意见反馈 文化热线:0535-6785690 国家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07001

网站简介   |   标识说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Copyright@ JiaoDong.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胶东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