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胶东在线  >  文化  >  文学  >  黄海散文

【胶东散文年选】张存灿:印象乳山渔家

2018-09-20 16:16:36   来源:胶东在线   【字号:

  9月12日,在我按照《如梦令》词牌,刚刚填写完一首感怀初秋的词,就应邀参加了威海市作家协会组织的“到人民中去”“乡村振兴”采风活动。历时三天,我们一行8人,先后听取了乳山区海洋所镇山后于家村村干部,有关乡村建设,经济发展,渔民生活,以及规划设想的介绍。走访了三个村站三户人家,采访了十几个渔民,还漂洋过海,去了海洋所镇,号称“小青岛”的小南青岛村,实地考察了岛上渔业生产,人口状况,旅游收入,子女入学,以及老年人看病就医等方面的情况。

  初秋的乳山渔村,山光水色,气候宜人。隆起的大乳山峰,恬静的渔家村舍,宽阔的海湾,来往的渔船,飘香的瓜果,碧绿的茶园,特别是,同淳朴善良的渔民交谈时,看到他们对于渔业年年丰收,家庭生活年年提高,和对未来美好生活充满憧憬的笑容。这一切,给我这个第一次来到海边渔村,初次同渔民近距离接触的人,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我出生在山东的西南山区,成长在黑龙江的中部平原。年轻时,看惯了农村的风俗与环境。知道农时季节的交替,及小麦、大豆,“种、管、收”及储藏的全过程;经受过冬季的雪花飘飘,大雪“封门”和冰天雪地无人行的寒冷。让我很早就体会到,北方农民“半年闲”的生活是那么的简单;农忙时,白天、晚上抢种与抢收,是那么的艰苦与艰难。退休前,较长时间工作生活在天津,也让我看惯了大城市里的高楼大厦,车水马龙和繁华喧嚣的街景,以及市民,每日忙碌且早晚有规律出行的身影。

  我,自幼就喜欢大海。但是,对于什么是大海?大海是什么样?我也只能是在后来的书本课文中、电影院里,和有了电视后,那一幕幕有关大海的生动画面,对大海的宽阔汹涌,自由翱翔的海鸥,从感觉和视觉中,有了一种科幻般,并带有某种神奇色彩的认识。而对于常年生活在海边,以打鱼为生的渔民,是怎样的生活,更是一无所知。来威海几年了,逐渐熟悉和了解了大海。海边的一些旅游景点也去过不少。但对于有一天,能亲眼看看渔村,亲自了解了解渔民的生活,一直是我的一个小小的愿望。

  三天的采风,如同在圆我多年的梦。

  山后于家村,是在大乳山阴面,环山公路七华里延长线上,分别由宅口顶、面条沟、三观庙、多夼、十间房、桑树嘴、猫口嘴等七个自然村组成。据考证,最早来这里居住的,是在清雍正年间,一位姓于,叫于士嵩的携带两代12口人,从西泓于家逃荒来到这里。多少年后,又有于姓、刘姓迁入。建国前,七个自然村合并为山后于家村至今。现七个自然村共有216户,589口人。早年,均以打渔为生。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十几年,该村除海上捕捞和海水养殖业外,还积极发展茶叶种植、苗圃培育等新兴产业,使村民生活水平逐年得到提高。我们采访第一天住宿在“猫口嘴”的渔民刘贵福家,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五口之家,一个儿子在外读大学,一个儿子在家务渔,还有一位90多岁的老母亲。儿媳妇同婆妈开办“山海渔家乐”。老刘自己有船,除从事捕捞渔业、旅游业外,还帮助老伴和儿媳妇打点饭店与旅店业务,每年的收入都在100万左右,生活很是殷实。

  “小青岛村”,位于距离乳山海口约150海里的黄海海面上。是由海洋所镇行政管辖的一个海岛渔村,方圆不到十里。偏西南的叫“小南青岛”,偏东北的叫“小北青岛”,两个小岛中间是由一条宽三米,长约200米的大坝相连接。其中,“小南青岛”共有100多户300多人,家家以渔业为主。我们是在第二天的一大早,登上了刘贵福驾驶的他自己的渔船,行程一个多小时后,才上岛的。眼前的场面,让大家,特别是我目不暇接。不大的码头,停泊着几艘刚刚卸完渔蝦的渔船。岸边的空地上,摆满了一堆堆黑色的浮球和一片片晾晒的渔网。有的渔民在清除刚刚打来的海蛎子上的杂物,有的渔民在修理自己的渔船。一切都是井井有序,现场显得十分的安静。当我们走近正在干活的妇女,询问今年的收成咋样?她们总是腼腆的一笑,说是挺好!然后,依然低着头,忙着手里的活。

  “小青岛村”的房舍都是用板石砌起来的,很结实也很美观。多数的人家,房前屋后都种植蔬菜,有的门前还栽种着果树,一进门,院里还摆放着鲜花。村里有多家“渔家乐”,不少的住家门旁都挂有“接待户”的牌子。村里也有“小卖店”、“医诊所”。由于正处在捕捞期,村里几乎见不到人。偶尔碰到一家门前正在补修渔网的三个人,也是两个妇女,一个老汉。据他们介绍,这个村的人,大部分姓任和姓隋,都是岛上的原住民。老辈子,都是从海洋县迁来的,有二百多年的历史了。

  采访中,协会副主席刘爱玲,中青年作家马洁、刘海峰认真搜集资料,抓拍采访照片;著名作家刘方计教授,《环翠文艺》主编苏军,总是主动介绍有关渔民、渔村的风土人情。一路风尘,相互提示,轻松愉悦,有说有笑,

  最后,我们还围着小岛转了转。岛上有多年前的海军营房旧址。营房大门的前面写有“海防前哨”,背面写有“战士之家”,可见,这里曾经是驻过守防的部队。在海岛南侧,有一处“四合院”的房舍,在房后不大的一块菜地里,有一位约80多岁的老汉在给秋菜施肥。有人无意中,拾到三个疑似“元代”烧制的“网坠”爱不释手,引来一片“恭维”与“恭贺”声。

  中午,我们在一家隋姓的“接待户”,一对中年夫妻给我们做了一顿,据说是岛上地道的招待游客的“大餐”。品种齐全,味道鲜美,让我们一行8人,大呼“过瘾”!

  “小青岛村”的渔民,十分重视后代子孙的教育。村里有一家算一家,都把适学儿童送到乳山市里上学,有的寄住校,有的寄住亲戚家。在这个人口不多的海上渔村,先后有7个家庭子女读过大学,或正在读大学。由于空气好,环境好,这个村的60岁以上的老龄渔民占全村总人口的百分之六十五以上,有一位高寿的老人活到103岁。

  时间过的真快,一天的采访就要结束了。大家怀着依恋的心情,登上了返程的渔船。当望着逐渐远去的“小青岛”时,大家都从心里,祝福海岛渔村兴旺,岛上渔民幸福!

  我的心情也随着一天采访的结束而开始放松了。当渔船行驶了半个多小时,我想起了王春波主席在来时同我在船上说过的话:远处的如海市蜃楼般的城市就是海洋县;群山中的两山之间的村庄,就是电视剧《大秧歌》拍摄场景“虎头崖”;宛如睡女连绵起伏山脉就是“仙女峰”。此时,凝视着越来越近的奇峰秀丽的大乳山,让我顿有一种莫名其妙的感觉,好像真切地体会到了“八仙过海”的潇洒。面对大海,我深深地呼了一口气,美丽壮阔的海疆和奇异的山水,让我这个第一次来到这里的人,为之崇拜和为之叹服!

  船靠岸,我们回到了驻地。老刘的妻子、儿媳妇已早早等候在门口,让我们一行人为之动容。据说,这是渔家的习惯,盼望出海的人平安归来,是家庭主妇的最大的心愿。

  渔民的辛勤劳作,“一业为主,多种经营”,是振兴乡村建设,发展海洋经济的基础。让山山水水变成不竭的财富,是我们这代人的使命与义不容辞的责任。而国家提出的海洋经济,海洋战略的实现,更是需要我们几代人的共同努力!

  三天的乳山渔家采风,印象深刻,不虚此行。

  (2018年9月20日作于威海)

  作者简介:

  张存灿,字仲辉号一得斋,男,中共党员,大专学历,经济师职称。1950年12月4日出生于山东省平阴县东阿镇张家海村,1969年8月26日参加,先后任天津市杨柳青、潘庄农场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天津市河北区城建局绿化二所书记等职务。在黑龙江省工作期间,曾任兵团6师57团武装3连排长、团政治处书记、宣传股干事,建三江农管局中心医院党委组织干事,洪河农场党委宣传干事,建三江农管局办公室副主任、研究室副主任、管局党校书记兼职工中专学校党委书记等职务。2011年4月,由天津市河北区人大常委会处级调研员岗位上退休至今。现为山东省威海诗词楹联学会理事,威海作家协会会员,《老船诗社》副社长、《老船诗词》报编委会副主任。多篇散文、诗词在《兵团战士报》《中国农垦》《天津城市报》《老年时报》《威海晚报》刊登发表。

初审:刘文琼
复审:杨林芳
终审:杨淑华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您的昵称: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胶东在线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文化频道意见反馈 文化热线:0535-6785690 国家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07001

网站简介   |   标识说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Copyright@ JiaoDong.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胶东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