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胶东在线  >  文化  >  文学  >  黄海散文

【胶东散文年选】孙蕉燕:明天是七夕

2018-09-20 15:59:00   来源:小众散文   【字号:

  傍晚,姐夫打电话让我到楼下取“小果”,是四妹的糕点店里做的,这才让我意识到:明天是七夕了。

  七夕,我们小时候当地没人这么叫,更与“情人节”没有关联,我们称“七月七”。记得,几十年前的农历七月七前后,总是会下雨的。祖母、母亲,每年在七月七的时候都会讲关于牛郎织女的故事,那个凄美的传说,小时候总是信以为真,百听不厌。据说,牛郎织女的婚姻触怒天帝,天帝令王母娘娘用簪子在天上划了一道天河,就是我们所熟知的银河,牛郎无法过河,只能在河边与织女遥望对泣。他们坚贞的爱情感动了喜鹊,无数喜鹊飞来,用身体搭成一道跨越天河的桥,让牛郎织女鹊桥相会。后来天帝无奈,只好允许牛郎织女每年七月七在鹊桥会面。七月七往往会下雨,那是牛郎织女相拥而泣落下的眼泪。因为这个凄美的故事,儿时的我越发喜欢七月七,也喜欢喜鹊,总感觉喜鹊是幸福、吉祥的化身。民间还有个说法,七月七的晚上到葡萄架下,可以听到牛郎织女的对话,这是儿时的我从未敢践行的一个愿望,它无数次吸引着我,想寻一处葡萄架,聆听牛郎织女的对话。可是自家院子没有葡萄,远处一个老太太家门口倒是有,那个老太太家与我们家之间有一道水沟,水沟常年流着水,上面有道简陋的石桥。对于一个小女孩来讲,黑夜出门都是挑战,别说要跨过一道桥,更别说有可能听到“神仙”的对话,想想就可怕,还是作罢了。

  其实七月七最吸引我和诸多小伙伴的,是那道美食——小果。小果是我们当地人的叫法,后来听说城里人称“巧果”。是将头天晚上发好的面,一点点撮、揉,按到一个个千姿百态各种造型、我们称”小果仔儿“的模子里,按压平实以后在面板上轻轻一敲,便磕出来一个个活灵活现印有动物花鸟图案和造型的”小果“。儿时真的被这些刚出模的小果惊艳到,拿到手里,细细端量,爱不释手。我最喜欢的是猴子、双棒儿鱼和小篓(花篮),但是这种最难磕,因为有镂空或弯曲的部分。

  七月七这天,小孩子在大清早就会被大人们叫起,要挨家挨户去借自家没有的“小果仔儿”,借回来后迅速行动,用完要及时送回,或送到被指定的下家,这样,每家每户其实只有有限的几个花样,却也都”出品“了千姿百态的小果。我们家姐妹多,那时候也小,别的家务干不了多少,但是七月七这天,大家争先恐后围在大大的面板周围,几乎不用母亲亲自操手,很快便磕出一大片小果,磕好的小果,要放在炕头,用干净的棉布蒙上醒着。母亲在灶台忙活,把醒好的小果下锅,微火烙。烙小果是技术活,母亲从不让我们插手,弄不好会毁了一锅的美食,不仅辜负了一上午的劳动,更严重的是,那时候物质匮乏,一年到头,没有几天能够吃上白面做的美食,如果烙糊了浪费了,那可是老天都不会原谅的大事。母亲烙的小果,从来没有糊,火候刚刚好,还没出锅,香气四溢,使得还在继续磕小果的姐妹们,顿时感觉肚子咕咕叫,只得不断咽口水。我们的母亲,是天下最懂孩子心的母亲!在小果出锅时,母亲尝都不尝一口,而是立即端到女儿们面前,让我们歇一会儿,吃几颗小果再干活儿。

  母亲就那样笑盈盈地看着每个女儿,自己也顺手拿一颗品尝着,女儿们不断说着:“好吃、真好吃!”母亲开心极了,大半天的疲惫,随着额头上的汗水滴下来,母亲一边用手背抹把汗,一边发出咯咯咯的笑声。然后,母亲打发我们当中的两个,用粗制的盘子或碗盛上一些,分头去送给借模具给我们的邻居,也给屋后的孤寡老人送去一份。等所有的小果都出锅,母亲便做起了分匠,把剩下的小果给几个女儿平分了。母亲从来不会因为姐姐和我比妹妹们大几岁而少分几个,在分配食物上,母亲总是一视同仁。分到小果后,我们各自将自己得到的几十个“宝贝”用线串起来,挂到墙上,有时候也会挂到脖子上臭美一下。私有的物品,完全自己做主,啥时候想吃都可以。馋嘴的,不出几日便光光了;会过日子的,竟然能留到过年时。

  姐夫送来四妹的小果,还温热着,我迫不及待地从食品袋里翻找“猴子”和“双棒儿鱼”,没找到,却惊喜的发现了“小篓”,用手轻轻地捏起小篓的提手,咬一口在嘴里,甜甜的,香香的,有童年的滋味,只是,少了妈妈的味道。母亲健在时,在我们成年后的岁月里,还经常和我们一起回忆那段围着大面板磕小果的往事。母亲说,只有四姑娘最会过日子,她会把小果留到过年时,再与姐妹们一同分享。如今,她的四姑娘,继续为姐妹们做美食,就像当年母亲一样。

  明天,又到七夕,不知今晚,喜鹊会不会开会,研究明天如何去搭桥;不知明天牛郎织女见面时,会不会还那样忧伤;也不知明晚,我会不会鼓起勇气,去寻一株葡萄,来到葡萄架下,聆听牛郎织女的对话。可是,明天我最想最想,能和姐妹还有最亲爱的妈妈,围着老家的大面板,揉揉面团,磕出小果一篮,心情美翻。

  作者简介:

  孙蕉燕,女,1968年生,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毕业于曲阜师范大学英语系,烟台二中高级教师,多次被评为教学工作先进个人、优秀班主任,善于走进孩子心灵,做青少年心理工作,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业余时间爱好翻译、写作、英语配音、摄影、书法、健身。

初审:刘文琼
复审:杨林芳
终审:杨淑华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您的昵称: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胶东在线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文化频道意见反馈 文化热线:0535-6785690 国家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07001

网站简介   |   标识说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Copyright@ JiaoDong.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胶东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