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胶东在线  >  文化  >  文学  >  散文学会

陈文念:小泰山上见杨朔

2018-08-17 09:37:28   来源:烟台散文   【字号:

  早就听人说,杨朔先生安葬在蓬莱西郊的小泰山上,从那时起,我心里就有个念想:去看看吧!只是因为不熟路径,一直没能成行。今天是清明节,我一定要去看看杨朔先生。我来看你了,杨朔!您知道吗?直到现在我仍没读够你的散文。你那情感细腻、精美如画的诗意散文,一直伴随着我的读书写作生涯。浓厚的“杨朔情结”,在我心里早就扎下了根,它成了我在文学之路上砥砺前行的强大的内心动力。

  一这些年,我写了一些关于杨朔的散文,如《杨朔与毛泽东两次文学情缘》、《杨朔故居,你在哪里》等,记叙了乡贤杨朔在文学领域的高度和他与蓬莱的渊源,这些作品都在全国级的报刊上刊发。因此,我更加缅怀敬仰我心灵深处的文学殉道者杨朔先生。天,阴沉沉的,一连几日不见太阳的影子,天地间雾蒙蒙的,像是飘飞着的漫漫的思绪与悲情。我和妻子顺着通往小泰山的羊肠小路逶迤西行,渐渐泛绿的东半坡便是石岛村的坟茔,杨朔的墓也在那里吧?雾中的崎岖山路很不好走,我一边爬坡,一边寻找。山上荆棘丛生,每一步都被荆棘的尖刺挂着刮着剐着。累得气喘吁吁。走到山顶,没有找到。折回来,往北走。边走边找。上下求索,几度寻找,终于,远望中,看见一个个坟墓杂乱无章地安卧着,像天上的星星,像棋盘上的棋子,偶尔有鸟在天上飞鸣,墓园好寂静。寒风吹过,松树微微颔首,杂树枯草都在静默着,像脚下的泥土,像这片泥土上的男人女人,也像杨朔,此刻全都静默成了一种凝固的不朽的雕塑。我在坟茔中一排排地看着,希望看见那个熟悉而亲切的名字。我从山坡找到山根,又从山左找到山右,杨朔,您在哪儿?我想大喊起来,我希望杨朔先生能够听见,我相信他会听见的。就在这时,从山西面,走来一位护山人员。我急忙上前打听,他告诉我,杨朔的墓在山的西北角。我一溜小跑赶到西北角。我的眼睛瞪大了,啊,我看见了,看见了,看见了杨朔先生那温和而亲切的眼神。激动的情绪缓缓平静下来。我怔怔地看着杨朔。墓碑上褪了色的照片上,杨朔的目光透着睿智,透着深情,微微向左上角抬望的眼神,似乎仍在遥望着他的可爱的家乡蓬莱城;微微向左上角抬望的眼神,似乎还在品味着那曾经养育他的仙境神韵;微微挂在嘴角的微笑,仿佛还在沉思着他的散文名作《蓬莱仙境》和《海市》,沉浸在华美篇章的起承转合和精彩片段中,那静静的哲思,那滔滔的诗情,像大海一样深沉,像大海一样浩大,像大海一样跌宕起伏。杨朔的墓,前望蓬莱,后倚西山;墓左青青松树,墓右曲曲山路。墓碑的颜色是青灰色的,设计简洁大方,墓碑正面镶嵌着他的免冠照片,刻着他的名字和生卒年:杨朔,1910-1968,碑的正文写道:“愿家乡的热土温暖着赤子之心,愿儿子的温暖陪伴着母亲。”;碑的背面刻着朱德总司令赠给他的一首诗:“北华恢复赖群雄,猛士如云唱大风;自信搏戈能退月,河山换旧血流红。”杨朔与母亲葬在一起,母子阴阳相隔几十年后,杨朔叶落归根了。走出家乡几十年金戈铁马笔耕山河的杨朔,走进京城掌管中国作协对外联络工作的杨朔,终于回到家乡了,再也不离开母亲的怀抱了,母子俩终于在蓬莱团圆了。他可以永久地留在蓬莱了,正如他在《蓬莱仙境》所表述的那样,“重新看看家乡一切可爱的山水人物,一时间,我是那样地想念家乡,想念得心都有点发痛……”此时,看着眼前的杨朔,我的心,不知怎么,也有点发痛。

  二杨朔的墓,只是一个不会引起注意的长方形的小土堆,微微隆起于树木下面的青草丛中。这土堆很矮,离地面不过两尺,坟上长满了荒草,如果不仔细辨认,谁会相信这就是读者心中所仰慕的杨朔的坟墓。与周围的坟墓相比,它甚至有点寒酸,坟地也很拥挤,连个祭拜的空地都没有。我想不通缘何有关部门这样漠视一个知名作家的坟墓。但同时我又被这种伟大的朴素与简陋震撼得几乎落了泪。我想起了俄国大作家托尔斯泰,托翁的墓就建在远离尘嚣的林荫里,只是一个长方形的土堆,没有十字架,没有墓碑,也没有墓志铭,而这便成了“世间最美的给人印象最深刻也是最感人的坟墓”。我不敢说杨朔的才华、影响和成就比托翁大,然而作为作家,他们的精神,他们的思想,他们有筋骨的作品,他们人性的光芒在许多方面是相同的。看来,胶东的父老乡亲是最理解他们的儿子的,最终让生于斯的大作家杨朔魂归家乡黄土地,并用这种朴素的方式作为作家永远的安息之地。杨朔的墓,幻化成一种高度,一个令人仰视的高度。我对着这种高度一鞠躬,对着一种精神一鞠躬,对着一种文学追求一鞠躬。

  三杨朔先生于1968年8月含恨自杀,到今年他离开人世整整50年了。他生前身后,有过辉煌,也有过非议。如今,他的辉煌,随着那个火红的年代而渐渐远去,淡化,但是他的名字,却不仅仅镌刻在眼前这简陋寒酸的石碑上,因为他的《海市》节选,已被家乡人用宏大的绿色的启功字体,铭刻在新落成的海市公园的巨大石碑上,和他的名字一起,成为了海市公园的魂魄。眼下,不管是蓬莱人还是外地游客,不论是老年人还是小学生,只要走进海市公园,只要走到那座巨大的石碑前,人们都会瞪大眼睛,以仰视敬畏的目光,拜读那方有着杨朔体温、有着杨朔情感的优美文字。杨朔的心脏在1968年8月3日停止了跳动,但是杨朔以另外一种方式依然活在人间,以另外一种身影穿行在蓬莱阁,穿行于八仙渡的千层浪涌上。每次,我领着外地朋友登上蓬莱阁,客人总想目睹海市蜃楼,遗憾之余,我会向他们背诵《海市》里那意味深长的结尾——“海市原本是虚幻的,正像清朝一个无名诗人的诗句所说的:‘欲从海上觅仙迹,令人可望不可攀。’你怎么倒能走进海市里去?岂不是笑话!原谅我,朋友,我现在记的并不是那渺渺茫茫的海市,而是一种真实的海市。如果你到我的故乡蓬莱去看海市蜃楼,时令不巧,看不见也不必失望,我倒劝你去看看这真实的海市,比起那缥缈的幻景还要新奇,还要有意思得多呢。”如今的蓬莱风景,其实比杨朔先生文中的描述更美。墓碑上的杨朔,在微微地笑着。☆

编辑:孙杰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您的昵称: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胶东在线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文化频道意见反馈 文化热线:0535-6785690 国家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07001

网站简介   |   标识说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Copyright@ JiaoDong.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胶东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