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胶东在线  >  文化  >  文化新闻  >  文化速递

冯氏十问:他的人设,就是这样一点一点被自己搞崩的

2018-07-16 09:44:51   来源:拾文化   【字号:

  

0

  近几年,冯小刚摊上的事儿有点多。

  但这还真怪不了别人,都是他自己作。

  ——知名娱乐圈评审人

  瓦特妹棱·阿球

  文/阿球

  1

  两个月前,崔永元手撕电影《手机2》剧组和华谊兄弟的事闹得沸沸扬扬,一下便成为了吃瓜群众茶余饭后的谈资。

  而《手机2》主演之一的范冰冰自此事发酵后,也开始从微博消失;刘震云也奇迹般的陷入了沉默......

  就在这件事渐渐以平息的姿态淡去时,冯小刚的一波“十问崔永元”,又成功把这件事推上了风口浪尖:

  冯小刚微博“十问崔永元”

  一石激起千层浪,在移动互联网时代,那可能是亿层浪。

  但冯小刚这波反击,实在不算高明。

  因为他既没有解释清楚崔永元所说的问题核心——偷税漏税和阴阳合同一事,也无法证明电影《手机》没有映射崔永元,所以吃瓜群众们并不买账。

  看他微博底下的评论就知道了:

  相比崔永元的实锤在身,冯小刚的吃相着实难看。说得不好听一些,他就像个在菜市场撒泼打滚的泼妇,只顾着骂街,连基本的道义都没了。

  但曾几何时,冯小刚这个名字,在中国观众的眼里是闪闪发光的。因为从他手里出来的片子,基本都对得起观众买电影票的钱。

  他甚至被誉为“中国最有观众缘的导演”。

  今天,我们就不谈冯小刚这波毫无逻辑性的反击了,我们来谈谈冯小刚的人设,是怎么一点一点被自己搞崩的。

  2

  人生就是一场狗血剧,往往以前你特别瞧不起的人,结果现在过得比你好很多。

  这句话放在冯小刚身上可能再合适不过了。

  时间回到1958年春,冯小刚出生在北京西郊,一个并不富裕的家庭里。

  穷到什么地步呢?

  冯小刚说,他从小最常吃的东西,是就着剩菜吃开水泡饭。那时,去礼堂看场电影都是件奢侈的事,冯小刚家穷,所以他只能偷偷的在礼堂外瞄两眼。

  年轻时的冯小刚

  父母离异后,冯小刚随了母亲。母亲身体不好,独自拉扯他和姐姐两个孩子长大。

  家境贫困,父母离异,这在当时那样一个环境来看,怎么看怎么扎眼。所以冯小刚从小就有个强烈的愿望:一定要出人头地。

  他特别羡慕那些军家大院里长大的孩子,譬如姜文,王朔,郑晓龙。他们有得天独厚的环境和优势,在别人的眼中,他们就是太阳般的存在。

  对于自卑的冯小刚而言,那时的他,就是太阳底下一抔没人注意的尘土。但他不甘心当尘土,他想争取一个做太阳的机会。

  这个机会很快到了。

  19岁那年,冯小刚入伍当兵,后来,他被分配到北京城建开发公司做工会文体干事。在这里,他认识了大院子弟,郑晓龙。

  郑晓龙出生于军队总后勤大院,见冯小刚画画不错,就把他调到北京电视艺术中心做美工。

  说是美工,其实就是打杂,谁也没把他当一号人。

  拍摄《凯旋在子夜》时,有人拿冯小刚的长相开玩笑:“你这模样,就该去演个越南军官。”

  冯小刚二话不说,真就客串了一把,龇牙咧嘴地在镜头前调戏妇女。

  他这一演,把在场的所有人都逗笑了。冯小刚也笑了,但是背后的心酸只有他自己知道:

  一个没资本的人,珍惜羽毛,没用,把大家哄高兴了,比什么都强。

  这就是冯小刚。早期的时候,他愿意把自己低微到尘埃里——在那样一个资源稀缺的年代,他很明白,自己一介普通小市民,想混出头来,只能巴结巴结那些有资源的大院子弟。

  他渴望接触他们,然后向他们学习,再利用自己学到的东西和积攒的人脉,才能更快实现自己的梦想。

  1986年,郑晓龙把冯小刚介绍给了王朔。对于冯小刚而言,当时如日中天的王朔就是他的偶像。

  为了给偶像留下好印象,他亲自下厨,做了个酱猪蹄和椒麻鸡丝。然后一边给王朔夹菜,嘴巴一边不停地猛夸,把王朔的脸都夸红了。

  葛优、冯小刚、王朔、赵宝刚

  1988年,王朔的四部小说《顽主》《橡皮人》《浮出海面》《一半海水一半火焰》被搬上了大银幕。冯小刚走哪都“王老师”“王老师”的喊着,连叶京到看不下去了,问王朔:“天天管你叫老师,你不烦吗?”王朔道:“一个人一天到晚喊你老师,拍你的马屁,你有啥理由和他急?”

  当年,叶京和王朔都不会想到,冯小刚后来竟然一居而上,变成了一个中国观众基本都能喊得出名字的大导演。

  3

  1989年初,王朔、马未都、刘震云、莫言等人在北京成立了“海马影视创作中心”,开始市场化生产影视作品,也开始了文艺商业化的过程。其中,王朔是法人兼理事长,马未都是秘书长。

  两年后,这帮人想着捣鼓一部喜剧出来,但是不知道该写什么。据马未都描述,当时他们想着,但凡是喜剧,肯定要有嘲讽,结果发现嘲讽哪一类人都有可能引发纠纷。

  彼时的马未都正是《青年文学》的编辑,最后他拍了板:既然不能嘲讽别人,那就嘲讽咱们自己吧。于是《编辑部的故事》开始有了雏形。

  但《编辑部的故事》写完了,过审却非常不顺利,几次都没有通过。好不容易过审了,王朔却发现剧本给弄丢了,而其他几个人都不愿意再重写了。

  正当王朔一筹莫展的时候,冯小刚一个电话打过来:“我们一起重新琢磨一下这个剧本呗。”

  冯小刚跟王朔拍《我是你爸爸》

  于是,整整一个月,冯小刚都跟王朔在一起琢磨剧本。冯小刚说,他那个时候整天蹲在家里,饿了就吃一碗酱油捞面,一不小心就吃了一个月的捞面。

  后来,他和王朔合力完成了新剧本。

  再后来,《编辑部的故事》播出后,成为了那一代人的经典。

  经此一事,王朔对冯小刚刮目相看。冯小刚的时运,也因此得到了大逆转。

  在王朔的帮助下,1997年,冯小刚第一部贺岁片《甲方乙方》上映,投资370万,总票房达到3600万。紧接着,电影《不见不散》上映,斩获4300万票房。

  “冯氏贺岁喜剧”就这么名震神州,成为当时唯一能跟好莱坞大片分庭抗礼的本土电影。然而,《甲方乙方》其实是改编自王朔的小说,但王朔的名字,却始终没有出现在电影演职员表上。

  尽管,王朔参与了电影相关的编剧工作。

  冯小刚和王朔的关系,就这么突然降到了冰点。具体原因,谁也不知道是什么。但大家肚子里都清楚:

  王朔是冯小刚的贵人,没有王朔,就没有今天的冯小刚。

  而在网络不发达的那个年代,两人的形同陌路并没有引起很多人的关注。只知道后来,冯小刚的电影,确实拍的愈发好了。

  4

  冯小刚终于熬出来了。

  《天下无贼》、《手机》、《夜宴》、《集结号》、《唐山大地震》、《一九四二》.....他的电影渐渐变得叫好又叫座,而他本人的“耿直”人设,更是收获了不少路人缘。

  他凭借《一九四二》获得“华表奖”优秀导演奖,但他在获奖感言中却是这样说的:

  “我随随便便拍的电影,一个星期卖4个亿。我认真拍的电影不卖钱,这给我很大的困惑。”

  《一九四二》是部亏钱的电影,但冯小刚拍的很认真。他渴望拍一些真实的、有代表性的作品留存于世。

  这样的态度,让不少人对他好感萌生。

  当时的国产电影,一直是中国电影人和中国观众心里挥之不去的一道伤痕。但冯小刚出手的电影,虽然也有不少诟病,但相比其他下三滥水准制造出的电影,他的电影多了一份匠心和良心,也成为了票房的保证。

  他演《老炮儿》的时候,演技一度飙升到最高点,让观众们惊叹之余,也不禁惊喜万分:冯导就是冯导,不光能拍,演技更是不在话下!

  可能是赞美多了,冯小刚渐渐有些飘忽了。但他的飘忽并没有躲过观众的眼睛,因为这是互联网时代,稍微一个不小心,人设就有可能玩完。

  2016年11月18日那天,冯小刚在微博发表了《潘金莲致王健林先生的一封信》,以潘金莲的口吻讽刺万达院线疑似压制《我不是潘金莲》排片一事。

  微博发出后,看到的人都大跌眼睛。谁也想不到,这个大名鼎鼎、德艺双馨的冯小刚,竟然会是一个如此阴阳怪气之人——这封信的字里行间,无不透露着此种信息。

  但眼镜还没跌完,更令人震惊的事情出现了:万达公子王思聪回怼了冯小刚后,冯小刚竟然怂了。

  “消消气,我一直关注你,最喜欢的就是你的襟怀坦白,耿直!”

  要知道前阵子,他拍《我不是潘金莲》的时候,还说过:

  “我不想再讨好,不想再妥协,就为自己了。拍自己喜欢的,说自己想说的,一切符合内心所愿。有人给钱咱就拍,没人就回家画画,谁也不用伺候。已经半百的人了,还要讨好人家干啥?”

  这脸打得啪啪啪的,真响啊。

  5

  但很可惜,冯小刚当时并没有意识到,他的人设已经不对了。

  2017年8月28日,冯小刚发了一条微博,大意是他建议夫妻间不要强行查对方手机,如果手机里查出问题还想接着过,就是给自己添堵。如果对方不想跟你过了,不查手机也得散。

  对于夫妻相处之道,他表示,“糊涂点就能白头到老”。

  一石激起千层浪,冯小刚这番直男言论让大家目瞪口呆。但这还没完,冯小刚的贤内助徐帆女士神补刀,更是让大家有种三观尽毁的感觉。

  然而接下来,冯小刚的作,已经越来越难洗白了。

  他逼女演员苗苗跳舞的视频传遍了各大吃瓜群众的朋友圈,与绅士风度的陈道明成为了鲜明的对比:

  他因机场饭菜难吃而怒骂女服务员的视频上了热搜,还扬言“警察抓走我也不怕”,令看过视频的吃瓜群众目瞪口呆。

  现在,他言之凿凿的写出了《十问崔永元》,语气阴阳怪气,却丝毫不提阴阳合同。

  而实话实说的崔永元,更是把他衬托成了一个无理取闹的小人。

  冯小刚的人设,真的崩掉了。

  6

  多年前,王朔上了《铿锵三人行》,曾这样暗暗评价冯小刚:欺下必定媚上。

  多年后,冯小刚用行动完美诠释了这句话。

  但我却高兴不起来,因为从冯氏电影里,我实实在在的学到了不少真理:

  《非诚勿扰2》告诉我:

  

  谁都不要站在道德的高度上谴责别人,谁是没有道德瑕疵的人?

  《天下无贼》告诉我:

  

  黎叔,想服众,心胸要开阔,容得下兄弟才能当大哥。

  《成人礼致辞》告诉我:

  

  亲爱的女儿,现在你要开始接触到真正的人生了,生活有时候,并不像你想象的那么公平,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事物,你爱的人也许并不爱你。

  《芳华》告诉我:

  

  这个自知不重要的人,要用无数不重要的事凑成重要!

  《唐山大地震》告诉我:

  

  没了,才知道什么叫没了。

  尽管,冯小刚的人设已经崩了,但我却无法忘记,他的电影所带给我的那些美好:

  《唐山大地震》里无法言喻的感动、《芳华》里带着血色浪漫的老一辈的青春、《集结号》里的悲壮与热血沸腾.....

  我也不会忘记,他曾是一名负责任的导演,从底层努力的爬上来,认真的拍出最好的作品,献给中国的观众。

  希望冯小刚能够及时止损,不要一错再错了。

编辑:孙杰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您的昵称: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胶东在线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文化频道意见反馈 文化热线:0535-6785690 国家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07001

网站简介   |   标识说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Copyright@ JiaoDong.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胶东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