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胶东在线  >  文化  >  文学  >  黄海散文

【胶东散文年选】车海凤:青春不散场

2018-06-19 11:21:00   来源:小众散文   【字号:

  (一)

  毕竟已经到了秋季,天空呈现出深邃高远的姿态。南迁的雁阵一会人字形,一会流线型,翻飞着消失在浩渺的苍穹。时浓时淡的云影悠悠地投下一地阴凉,不经意间就触动了人们在这个季节那根怀旧的心弦。

  三十年弹指一挥间。三十年,在时间的长河里不过一朵微小的浪花,一缕吹过的轻风,但在人生的旅途上却足以让一个孩童走向壮年,让中年进入花甲古稀。尽管毕业三十年的同学聚会我因故未能参加,但丝毫不影响我近距离地触摸和感受她,聆听她绵绵不息的生命韵律。

  “莱阳师范学校”的校名仍在,白底黑字,它被规范地书写在校门右侧的墙壁上。迎面三层略显老旧的办公楼上,“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八个红色行书大字依然忠实地守候着当年设计者赋予她的思想,默默俯瞰着进出校园的往来行人。当年,我们就是在办公楼前这条开阔的甬路上迎着夏季的最后一波热浪,到学校报到后被安置在校园东侧一排青砖灰瓦的宿舍里。简易的砖瓦平房,上下两层的床铺,和中学时的住宿条件并无多大差别,但却戏剧化地改变了一个人的身份。

  脱离土地,摆脱农民身份,吃上皇粮,成为国家工作人员,是那时候一辈子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父母对于子女最大的梦想和期待。所以一大批品学兼优、出类拔萃的寒门子弟初中毕业后就选择了这条最为便捷的路途。

  一种全新的、不同以往的规范有序的学习生活在我们眼前全景式展开。我们就像一群飞向田野的蜂蝶,散落在各学科知识的花丛中辛勤地采撷、不停地内化。

  那时的课程安排,除了延续中学时的课程结构,更多地强化了对音体美劳等学科的有意渗透。一天中往往上完规定的课程,我们又如火如荼地参与到各种特长班的学习中。器乐、美术、书法、舞蹈、演讲、篮球、乒乓球......各种特长培训如雨后春笋,蓬勃兴起。以至于节假日,仍能看到大家在各种场所专注训练的身影,听到琴房里传出的时而不绝如缕、宛转悠扬,时而呕哑嘲哳、生涩艰难的曲调。而学校定期举办的春秋两季运动会以及众多的随机演出和各种竞赛活动,又极大地促进了同学们苦练教学基本功的积极性。青春的热情似夜空中璀璨的烟火,只顾尽情地绽放,不去想寂灭后的岑冷。

  最美的年华里,人生且歌且行。

  每次晚自习结束,大家相约三三两两轻松随意地通过洒下一地斑驳的甬路赶回宿舍时,总有袅袅的笛音从校园北面的宿舍楼上悠然飘起。那如精灵般飞舞在如水月光下的绮叠萦散的音符,仿佛闪烁着神秘色彩的漫天流星,牵动了我内心的柔软,点亮了仰望的眼睛。是来自学长的吹奏,还是班上那位具有音乐天赋的男生?

  还有晨跑。从春日载阳、七月流火到萧萧木落、三九雪飘,我们每天六点在教学楼前准时站队、点名,然后出发。那整齐划一的队形,宛如一道流动的剪影,在天地初分时渐渐生动起来。起初,我们跑步在学校操场的环形跑道。后来,我们改变了晨跑线路。由校南门出发,沿文化路西去,经旌阳路、旌旗路街,从蚬河北路绕行返回。阒寂的街道细数过我们的脚步,清凉的河水濯洗过我们的眸子,过往的微风拂拭过我们青春的面容。有时,我们也停下奔跑的脚步,面向奔流不息的蚬河沉思默想: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

  蚬河北就是与我们毗邻的莱阳农学院。我们哪里能想到这座建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的高等学府会有着在二十世纪初搬迁青岛的命运?蚬河东岸的农艺场会扩大改建为体现莱阳地方特色和时代精神的蚬河公园?如同我们没有想到自己的命运一样。

  焦虑、无助。我们茫然地等待三年师范毕业后工作的安排时,耳边却频频传来昔日同窗被XX高等学府录取的消息。我们怀着失落的心情踏上广阔的城乡基层岗位时,正是他们扬眉吐气迈向人生更高起点的契机。从前的雏鹰,沦为落魄的凤凰。改革开放的推进,使得仅凭几千元的费用就可以轻易改变农民身份、成为城镇合同工的现实,愈发加深了那些被分配在偏僻乡镇、偏远农村小学师范毕业同学的失落感。

  是时代的不公,还是归咎于父母视野的局限?责怪他们未能看到土地以外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广阔天空。在我们不懂选择的年龄,让我们与步入人生巅峰唯一可能的通道——高考失之交臂?

  

(二)

  学习、提升,是不甘人后的我们的不二选择。

  我们以超常的韧性,克服了工作、家庭的困难,自身的局限。通过自学、函授、脱产等多种形式,弥补人生短板。春花秋月、夏风冬雪,我们不断在岗位与求知中转换角色,足迹遍及省、市、区官方教育机构组织的各级各类学习、考试场所。

  秋日的阳光和暖通达,它从容划过泛黄的黑白老照片,似一位目光深远、表情沉静的长者,隔着岁月纱幔细细打量曾经的过往。沧桑、苦难变得云淡风轻,而那些沿着时光脉络抽枝拔节、逶迤而来,激动人心的青春细节已转化为直面人生的勇气和砥砺前行的坚实力量。

  长裤短衫、稳重持成、深度近视镜后一双凹陷沉思的眼睛,是一位来自莱阳市乡镇中学,毕业后又回到母校任教的同窗。从教中,他几次拒绝了脱离教育岗位、曲线高就的机会,本着勤恳敬业、扎实认真,不懈追求的工作态度,成为班里唯一获得省市区教育教学领域荣誉加身的实力派人物。

  浅笑嫣然、长发披肩、体态婀娜,知命之年依然青春靓丽,仿佛时光的定格。那个当年活跃在学校演讲、论坛、辩论会聚光灯下落落大方、机智敏捷、能言善辩、倾倒无数男生的美少女,已历练为它市某附属小学的业务校长。与她生意场上的总经理老公琴瑟和鸣,比翼齐飞。

  教授“先生”是我们当中接受正规教育最系统、最完整、最丰富、最高格的幸运者。她过关斩将、一路高歌,稳居本市某高校教授职位。闲暇之余,和我时有往来。或品茗、或畅谈、或出游。

  能把诗歌朗诵得抑扬顿挫、声情并茂、绘声绘色的莫过于我的同位了。他青春的胸腔里总是充溢着一股饱满激荡的力量,像喷薄欲出的朝阳,彰显着生命的热情。三十年后他堪与天籁媲美、富有磁性的朗诵,依然在新月如钩的校园上空久久回荡。

  第四排居中那位高大健壮、温顺善良的女生,是师范第三年合班时从四班转过来的。她首先在我们毕业季的躁动中脱颖而出,谋得某市化工企业的一个好位子,惹得我们好一阵子不胜向往和羡慕。二十年同学聚会时,只收到她只言片语的祝福。据说她下过岗,经过商,后来不再有音讯。

  平滑舒缓的怀旧音乐从天边隐隐响起,乐声中浮现出八十多岁高龄班主任和善慈祥的面容。现在想来,班主任曾经那些刻板和教条的管理,仿佛也没有那么让人反感和抵触,反而滋生些被呵护、被器重的小幸福。在岁月的某个路口,懂得,让生命握手言和。

  一曲《同学情》,牵动众人心。不管是现居党政、机关单位要职,还是肩任各级教育单位领导职位、业务骨干,或者独立谋生者,我们都来自共同的八四一班,我们都用自己的才华和能力为稳固的基层教育努力过、奋斗过。一起走过由青涩到成熟,由迷茫到豁然的激情燃烧的青春岁月。

  日暮天晚,夜色雾一样浸润上来。老照片上的面影也在眼前黯淡下去,但他们却在我的心头清晰、明亮起来。终有一天,我们也会像我们的母校——莱阳师范(三年前合并到蓬莱师范,校址已改作他用)一样退出历史的舞台,但那些与青春有关的激情、梦想、欢笑、泪水连同挣扎、迷茫如同一个种群的基因密码,将会在一代代人身上循环往复、生生不息。

  作者简介:

  车海凤,女,烟台海阳人,中文系本科毕业。烟台市福山区作协理事,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作品见于省、市、区报刊。

初审:刘文琼
复审:杨林芳
终审:杨淑华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您的昵称: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胶东在线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文化频道意见反馈 文化热线:0535-6785690 国家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07001

网站简介   |   标识说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Copyright@ JiaoDong.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胶东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