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胶东在线  >  文化  >  文学  >  黄海散文

【胶东散文年选】焦红军:在书中读出我们自己

2018-05-14 11:18:00   来源:小众散文   【字号:

  海明威说过这样一句话:每个人都不是一座孤岛,一个人必须是这世界上最坚固的岛屿,然后才能成为大陆的一部分。我认为读书是一件很私人的事,包括琴棋书画都是很私人的事。我们人类为什么喜欢读书?尽管有那么多美好的答案可供借鉴,但是我觉得更多的是因为我们在书中能读出我们自己。

  宋代理学家陆九渊在《语录》中说:“或问先生:何不著书?对曰:六经注我!我注六经!”“我注六经”往往需要读书人皓首穷经,把头发都读白了,把所有的书都读完了,才可以去批注,这需要费很多工夫。但是,更高的一种境界叫“六经注我”,即真正好的学习方式是融会多个领域的知识,打破原有的思想和价值壁垒,建立新的思想体系,使六经为我所用。

  走过40余年的读书岁月,回头反观自己,我觉得一个人最大的能力还是要学会反思。佛家说:“戒定慧。”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每个人不管境况如何都应该经常反思自己,唯有这样,方能走好人生的每一步。我们从小就受到光宗耀祖、出人头地等教育的影响,很多家长愿意把自己没有实现的愿望强加到孩子身上。我身边就有这样的很多人,自己都没念过大学,却要让孩子上清华北大,这不是很可笑吗?在家庭教育上,我很欣赏艺术家宋丹丹的教育观念:她从不为孩子设立远大目标,让孩子学钢琴不是让他成为钢琴家,而是希望他成为一个会欣赏音乐的人。

  在商言商,在文言文。作为一名中国人,我们文化素养的培养和生成离不开中国文脉。这么多年来,我们引以为豪的一句话就是“我们有5000年的文明史”。那么,如果一个外国人问我们这5000年的文明史是怎么来的,我们该如何回答呢?

  众所周知,我们国家有一套“二十四史”,即中国古代各朝撰写的24部史书的总称,它被历朝历代纳为正统史书,即“正史”。它记叙的时间上起传说中的黄帝,止于明朝崇祯十七年,计3000多卷,约4000万字,统一用纪传体编写。其中,第一部史书就是《史记》。《史记》的第一篇是《五帝本纪》,是从炎帝和黄帝时开始记载的。炎帝和黄帝生活在什么时代?按照史书记载推算,他们生活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距今有5000多年历史。我们常说我们是“炎黄子孙”,这和5000年文明史是一回事。大家如果到陕西的黄帝陵去看,会看见那儿有一块很大的匾,匾上就写着“人文初祖”四个大字。

  我国最早的传记文学是西汉司马迁所著西汉《史记》。它是中国第一部叙事历史著作,在历史、文学和语言方面都有很高的开创性成就。我十分赞成袁腾飞在讲完《两宋风云》后回应他人质疑时说的一句话。他说有些历史事件大抵是真实的,但是人物间的对话史学家是没法听到的,只能凭想象来推测。可见,历史也属于广义文学的范畴。比如,《史记·项羽本纪》中的《鸿门宴》一节完全就是一篇小说。这便是鲁迅之所以说《史记》是“无韵之离骚”的原因所在。读书要会读,我有个体会,读书就像播撒种子,你不知道它何时会生根发芽。因此,我建议大家不要在格调不高的文字上纠缠太久,空耗时间和生命。我们更多的是要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宝贵而丰富的营养。在这里,我重点说一下老子、庄子和孔子。在这三个人中,老子最早出生,做过周朝“守藏室之官”,是道家学派创始人,被唐朝帝王追认为李姓始祖;庄子最晚出生,与道家始祖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思想体系被思想学术界尊为“老庄哲学”;孔子生于“老庄”之间,被尊为儒教始祖,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大家都知道春秋战国是“百家争鸣”的时代,诞生了诸子百家。先秦诸子都是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没有一个是纯粹的文学家或作家。

  我先说一下庄子和他的寓言。在我看来,庄子若生活在当今社会,应该是一个持异见的人士,因为他给人的感觉是自由散漫且不食人间烟火。比如,他的老婆死了,好朋友惠施去看他,发现他不但没有哭反而在鼓盆而歌。楚国国王想重用他,派人来请,当时他在濮水钓鱼,对使官说:“你们楚国有被祭祀的神龟,它是愿意死在祭台上享受被祭祀的高贵名声呢,还是愿意游弋在泥涂中呢?”使官说:“当然是活着快乐。”庄子说:“那我还是垂钓自由自在。”这就是庄子留给我们的印象。但是,千百年来,一些有思想、有才华、有个性的人都深深地爱上了庄子。究其原因,我觉得最重要的是庄子能够在精神上感召我们,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精神的天窗,让我们可以平复伤痕累累的心灵,让我们的精神可以喘口气。中国台湾著名文化学者傅佩荣在其《珍惜黄帝传统,发扬道家文化》的演讲中指出:“道家思想是非常特别的。中国文化里面如果没有道家思想的话,我们根本喘不过气来,因为儒家思想非常积极入世,把个人成就和国家命运结合起来,学儒家思想要承担使命,要有忧患意识,要有责任感。但是,学了道家思想之后就可以把各种压力化解于无形,回到整个‘道’里面。”

  通过静心阅读庄子的作品,我发现现在自以为很高深的道理,其实庄子早在2000多年前已经说过了。比如,《庄子·外篇·胠箧》中讲了这么一个故事:春秋时期最有名的大盗叫盗跖,有一次他的部下问他:“做大盗也有法则吗?”盗跖答道:“无论做什么事情都有法则,做大盗怎么能没有法则呢?凭空能猜出屋里储藏着多少财物,这就是圣;带头先进入屋里,这就是勇;最后退出屋子,这就是义;酌情判断能否动手,这就是智;分赃均匀,这就是仁。一个人不具备这五种素质想成为大盗是不可能的。”“仁义礼智信”本来是儒家的道统,现在放到盗贼身上同样适用。盗跖的这一说教和儒家宣扬的“圣人之道”如出一辙。庄子在这里假借盗跖的话提醒世人:道德往往会被坏人拿去当作护身符,而满嘴仁义道德的人可能更坏。庄子的目光真是犀利,在2000多年以前的奴隶制社会就已经看穿了中国历史上如袁世凯等窃国者之流以仁义道德之名行窃国之实的鬼把戏。这告诉我们现代人要有反思和思维能力,想修大智慧的人不可不察,不可不辨。

  在老子和孔子身上,可以说思想和教育的元素多一些。在中华道统文化的传承上,他们是两座并峙耸立的文化高峰,难以逾越。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开创了中国语录式散文体裁,他是一个循循善诱、浑厚恳切的尊者,令听者感动,令学者萦怀,其思想给人一种无往不胜的正能量,成为中国文化源头的大江大河。本来孔子有充分的理由排在老子前面,谁知老子另辟蹊径,开创了文学史上“以少胜多”的经典案例。他的《道德经》虽仅有约5000字,但每个字重似千钧,不容外借,蕴含深意。“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世界的本源是什么?万物是怎样生成的?这是自古以来哲学家思考的终极问题。在中国的思想家中,老子是第一个对这个问题做了系统研究和探索的人,他首次提出“道”为万物之宗、万物之母的观点,解答了世界的本源问题,提出了“道本体论”,即天地万物的本源不是天地而是“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既然道生万物,那么我们怎么去掌握道、认识道、遵循道呢?老子说:“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里的自然不是我们说的自然界,而是自然而然,即顺应万物的自然本性。道教就是奉老子的“道法自然”学说为圭臬,发展成中国的本土道教,并对中国的道家、医家、易经研究者、阴阳家、养生家以及中国的传统文化等方面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西方有人曾说:“世界上的哲学都是用德文写的。”有了老子,我们可以说:“处于巅峰上的哲学是用中文写的。”

  孔子的《论语》蕴含的是最为实用的为人处世之道,跟道家师法自然相比,多了一份进取和担当,少了一份消极和逃避。一群人读《论语》,有的人读出了孝,有的人读出了理,有的人读出了上进和社会责任,而我读出的更多的是理性的节制之美和中庸之美。比如,《论语·述而》中有言:“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这句话的意思是:“粗茶淡饭,枕臂而卧,同样乐在其中。由不义而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说,如同浮云一样。”这体现出孔子的人生观、生活观、金钱观和人生的节制之美。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颜回是孔子的高足,孔子在此慨叹其贤:“贤莫过于颜回啊!只有一箪食、一瓢水,身居陋巷之时,他人都忧虑不堪,只有颜回依然那么乐观。贤莫过于颜回啊!”这体现出孔子所倡导的贫而无怨、富而无骄的主张,说明真正的幸福源于人生的节制和内心的简约。

  我们在俗世红尘中打拼,如果用孔子的精神修炼累了,可以退回来读一读老子和庄子,老子会告诉我们功成身退之道,庄子会教我们抚慰自己的心灵。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南怀瑾先生这样比喻中国文化的精髓:儒家像粮食店,绝不能打,否则打倒了儒家,我们就没有饭吃——没有精神食粮;佛家是百货店,像大都市的百货公司,各式各样的日用品俱备,随时可以去逛逛,有钱就选购一些回来,没有钱则观光一番,无人阻拦,但里面都是人生必需的东西,也是不可缺少的;道家则是药店,如果不生病,一生也可以不必去理会它,要是一生病,就非自动找上门去不可……

  因此,我说,千百年流传下来的道家、儒家、佛家、法家等诸子百家思想就像中国文化的大江大河。正因为有了它们,中国传统文化才能生生不息、历久弥新,中华民族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千年不倒!

  (本文系作者在区党校青年干部班的讲课稿,收入《写作其实并不难》青岛出版社2018年出版)

  作者简介:

微信图片_20180509141528_副本

  焦红军,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山东省散文学会副秘书长、山东省散文学会《胶东散文年选》执行主编。近几年专注于胶东地方文化研究和文化散文的写作与探索,目前已出版散文集《结庐在人境》、报告文学集《中年的船,没有港湾》、历史人物传记《马钰传》《冰心与烟台》、文学评论集《写作其实并不难》等。作品先后荣获《人民日报》优秀征文奖、第二届齐鲁散文奖、烟台文艺创作奖、烟台市优秀社会科学成果奖等多种奖项。

微信图片_20180507163335_副本
小众散文
初审:刘文琼
复审:杨林芳
终审:杨淑华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您的昵称: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胶东在线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文化频道意见反馈 文化热线:0535-6785690 国家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07001

网站简介   |   标识说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Copyright@ JiaoDong.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胶东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