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胶东在线  >  文化  >  文化新闻  >  文化茶座

[胶东方言解词]:罱 (lǎn)地瓜

2018-05-08 08:36:02   来源:烟台山文苑   【字号:

  【前言】胶东是一个特殊的地理单元和人文类型,从太古代末期的四面环水的孤岛到后来的连陆半岛,从秦朝的胶东郡、西汉的胶东国到今日容涵三个现代城市——烟台、威海、青岛的富庶区域,历经元朝的海运、明朝的海防、清朝的开埠和今日的开放改革,岁月在这里积淀了许许多多承载历史的方言。方言的顽强滞留也许是人类学者的“幸运”,因为过往的时代及人物仿佛还活在今日,通过对方言的追溯,已逝的时代复活了,那些个人物也变得灵动起来,有筋骨,有血肉,有魂魄。现推出烟台山文苑的景芬解词系列,以供读者更好地理解胶东方言。

  例句:收成之后,他们就赶紧去罱地瓜了。

  中国文字凡含“四”的,许多具有“网”的意思,比如“罟”是捕鱼网,“罘”是捕兔网,“罦”是捕鸟网等。适应不同需要,制网也用不同的物料,有丝、棉、麻、稻草、金属等,现在则有尼龙丝、聚乙烯等化学纤维所制成的网。胶东半岛是我国重要的渔业生产基地,海洋生物资源十分丰富,且不说虾、蟹、贝壳类资源,仅鱼类就有带鱼、鲅鱼、鲐鱼、梭鱼、鲻鱼、鲈鱼、鳓鱼、鳀鱼、银鱼、鱚鱼、鳝鱼、鳕鱼、鲨鱼、鱵鱼、小黄鱼、青鳞鱼、绿鳍鱼、虾虎鱼、太平洋鲱鱼、沟鲹、黄鲫、斑鰶、梅童、黄姑、白姑、红娘、马面鲀、鲆鲽类、鳐、鳗、鲷等。渔网则有丝网、底八扣、鲻鱼网、绷网、桂网、坛子网、流网、拖网、围网、大薄网、旋网等。各类鱼大小不同,生活习性不同,洄游规律不同,鱼的游动层次也有许多差别,因而就有捕获各种不同鱼类的网具,人们可以从词典里找出许多含“四”的表示渔网的字。

  有一个字“罱”(lǎn ),其原始意思也是捕鱼网,应该出于南方吴越地域。由于主要用于捕获底层鱼,罱的设计就同其它渔网不同,是将网张在两根平行的短竹竿上,再装两根交叉的长竹柄,捕鱼时双手握住竹柄使网开合。以上所说的胶东渔民所使用的挂网网口也是由四根竹竿扎成长方形,约1.5 X 2.5米,同罱有类似之处。后来南方人也用类似工艺制成捞水草或河泥的工具,也叫做罱。我的老朋友原烟台市城管局局长金延铭先生“文革”前住在杭州,青少年时期经常参加学校组织的劳动,其中之一就是罱河泥,所用工具大致如上述。罱底部呈二簸箕状,是竹制的,这一来便于承重,二来可渗水而留泥,人在船上用一竹竿探泥,罱泥时一人操作颇费体力,有时二人合作。“罱”既作为名词,亦可作动词用,金延铭告诉我,罱河泥当地人读“罱”作iǎn ,这与古书记载完全相同,系吴语。

  有趣的是,胶东除了具有相似的网具,在南北交流中也把“罱”意移植到本地的农耕文化上。地瓜收成之后,总不能很彻底,有的地瓜还遗漏在土地里,人们便重翻一遍土,把遗漏的地瓜“捞”上来,此谓之“罱地瓜”。同理,花生收成之后也有“罱花生”的。以罱捕鱼或捞河泥、水草的过程,形式上是由“隐”至“显”的过程,罱地瓜、花生也是这样的过程,虽然水、陆各异,但“罱”字却给二者提供了相同的形象思维。地上的瓜果收获之后再去捡漏,很少有人说是罱苹果、罱梨之类,因为流程不是由隐而显。沿海港口有时候也需要清理淤泥,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我跟随北京大学江美球教授作胶东社会经济调查时,天津港当时的清淤量等于吞吐量,至今记忆犹新。七十年代的清淤还用抓斗,形象上同“罱”还有些许关联,现在是链条式挖斗,挖泥船的船舱底部可以开合,装满了之后运到指定地点打开,挖斗与罱在制作原理上有相通之处,但技术上却是天壤之别,而且是大型机械,作业规模也大。这次第,怎一个“罱”字了得!

张景芬

  作者简介:

  张景芬,笔名景雰,山东文登人。北京大学哲学博士,山东大学教授,专攻中国哲学史和文化人类学。

编辑:赵利群
相关新闻
[胶东方言解词]:木木樗樗 2018-05-02
[胶东方言解词]:八仙 2018-04-27
[胶东方言解词]:巴子 2018-04-24
[胶东方言解词]:毓璜 2018-04-24

网友评论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您的昵称: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胶东在线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文化频道意见反馈 文化热线:0535-6785690 国家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07001

网站简介   |   标识说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Copyright@ JiaoDong.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胶东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