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胶东在线  >  文化  >  文化新闻  >  文化速递

戏曲表演门外汉:用脸谱浮雕留住戏曲(图)

2017-12-18 08:43:49   来源:中国新闻网   【字号:

  中新网长治12月17日电题:戏曲表演门外汉:用脸谱浮雕留住戏曲

  作者李庭耀杨静

  17日,山西省长治市黎城县一间工作室内,42岁的张学义手拿上党梆子脸谱浮雕,细细地勾勒出脸谱的轮廓。他说自己是表演戏曲的门外汉,却一心想把戏曲这门口传心授的艺术形式留在人们心中。

  上党梆子是山西省四大梆子之一,形成于明末清初,以演唱梆子为主,兼唱昆曲、皮黄、罗戏和卷戏。上党梆子各行当的基本表演程式称为“三把”,运用时演员挺胸昂头,腕柔臂圆。上党梆子以其稳健有力、简练明快的表演风格流行于山西省东南部长治、晋城等地。2006年,上党梆子入选中国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17日,山西省长治市黎城县一间工作室内,42岁的张学义手拿上党梆子脸谱浮雕,细细地勾勒出脸谱的轮廓。他说自己是表演戏曲的门外汉,却一心想把戏曲这门口传心授的艺术形式留在人们心中。 张洪波 摄

  张学义是土生土长的长治人,他的外婆曾是上党戏曲的表演者。他回忆,自己很小的时候就跟着外婆进戏班玩耍。每逢庙会、赶集,上党梆子的戏台下总是挤满观看的人。从小的耳濡目染让张学义对地方戏曲文化产生了浓厚的感情。

  在当前新娱乐方式的冲击下,上党梆子的观众大量流失,很多剧团入不敷出,最终被迫解散。如何将戏曲通过别样的形式留存下来,成为张学义思考的问题。

  2010年,张学义萌生将戏曲脸谱做成彩绘浮雕的想法。他四处拜访老艺人,学习戏曲脸谱的绘制方法。在搜集整理上党戏曲脸谱相关资料的过程中,他发现很多上党戏曲脸谱都濒临失传或已经失传。

  “如果能用石膏模具上色、抛光这样的工艺,把这些脸谱做出来,使它们流传于民间,这对于传承上党戏曲艺术是一种贡献。”张学义说。

张学义认为,戏曲只有留存在舞台上、留存在民众心中,才不会消亡。作为戏曲艺术的一部分,戏曲脸谱艺术在民众中的认知度越高,就越有利于戏曲艺术的传承和发展。 张洪波 摄

  张学义认为,戏曲只有留存在舞台上、留存在民众心中,才不会消亡。作为戏曲艺术的一部分,戏曲脸谱艺术在民众中的认知度越高,就越有利于戏曲艺术的传承和发展。

  让张学义没有想到的是,探索戏曲脸谱彩绘浮雕制作方法的难度如此之深。2010年下半年,张学义基本以这样一种状态度过:家里堆满试验戏曲脸谱制作工艺用的废料,投入数万元购买原料、反复试验却无法突破一些细节上的难题。最后,连家人都开始反对他的执拗。

  外出学习,反复尝试。张学义的坚持终于让他找到制作戏曲脸谱彩绘浮雕的方法。张学义说,他已收集200多种上党戏曲脸谱的图文资料。按照这些资料,制模、雕刻、打磨、抛光、彩绘上色、防腐的纯手工制作流程也已完善。张学义的戏曲脸谱浮雕被列入山西省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11年,张学义从村里找来十几位手艺人帮助加工戏曲脸谱彩绘浮雕。张学义的浮雕以上党戏曲人物脸谱为主,大多以古代英雄、忠臣良将为题材。比如黑脸的包拯、红脸的关公、豪爽勇猛的李逵等戏曲中人物脸谱。如今,张学义制作的戏曲脸谱彩绘浮雕受到很多人的欢迎,也已远销美国、意大利等国。

  张学义说,他准备把彩绘浮雕的脸谱内容拓展到其它戏曲种类。“现在有很多年轻人喜欢戏曲脸谱艺术,这说明了戏曲这种传统艺术的生命力所在。一定要用脸谱把戏曲留在人们心中。”(完)

编辑:赵利群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您的昵称: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胶东在线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文化频道意见反馈 文化热线:0535-6785690 国家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07001

网站简介   |   标识说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Copyright@ JiaoDong.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胶东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