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胶东在线  >  文化  >  文化新闻  >  文化茶座

[胶东方言解词]:刮(guā)擦(cā)

2017-12-08 08:59:00   来源:烟台山文苑   【字号:

  【前言】胶东是一个特殊的地理单元和人文类型,从太古代末期的四面环水的孤岛到后来的连陆半岛,从秦朝的胶东郡、西汉的胶东国到今日容涵三个现代城市——烟台、威海、青岛的富庶区域,历经元朝的海运、明朝的海防、清朝的开埠和今日的开放改革,岁月在这里积淀了许许多多承载历史的方言。方言的顽强滞留也许是人类学者的“幸运”,因为过往的时代及人物仿佛还活在今日,通过对方言的追溯,已逝的时代复活了,那些个人物也变得灵动起来,有筋骨,有血肉,有魂魄。现推出烟台山文苑的景芬解词系列,以供读者更好地理解胶东方言。

  例句:钱花光了,他就变着法儿去刮擦父母。

  刮(guā),乃削、摩、磨之意,《新唐书·程日华传》中记军中发牢骚的话:“马瘠士饥死,刺史不弃毫髪恤吾急,今刮地以去,吾等何望?”这个意思后来引申为贪官搜刮民脂民膏,也叫刮地皮。《三国志》记关羽左臂中了毒箭,后来虽然长好了,但“每至阴雨,骨常疼痛”,于是便“刮骨去毒”,当时没有麻药,只能干刮,而关羽不惧巨痛,“割炙饮酒,言笑自若。”(《三国志·蜀书·关张马黄赵传》),这里的“刮”与上义同。

  擦,乃摩、蹭、揩、拭之意,将“擦”与“刮”连用,有“擦刮”一词,意为折磨。明朝小说《二刻拍案惊奇》中有一则故事,说的是一姓方的寡妇怀疑女儿闰娘与隔邻的年轻小官人有染,骂了女儿,女儿说道:

  以此一番防范越严。他走来也无面目,这姻缘料不能够了。况我当

  不得这擦刮,受不得这腌臜,不如死了,与他结个来生缘罢。

  哭了半夜,便悬梁自尽。这里的“擦刮“,即折磨,如同人的受削、磨、蹭、揩等诸挫。

  胶东人把“擦刮”二字倒过来用,是为“刮擦”,“刮”读为kuǎ。比如从锅里往外盛的饭菜不彻底,锅内还沾有余量,于是再用铲或勺再刮刮,以免浪费。小孩子吃饭不干净,碗内有余米,大人就让他们用小勺再“刮擦刮擦”。泥瓦匠做完了活,工具上沾有若干泥巴或水泥,一般再用别的工具“刮擦刮擦”,收拾利索,以便再用。有的人为了减肥吃素,数月不沾荤腥,腹内感觉“刮擦”得慌,也有人谓之“刮蹭”。有趣的是胶东对“刮擦”的引申意,是讽刺某些人抠门儿,打别人的主意,沾人家的便宜,如沾公家的便宜叫“刮擦”公家,沾父母的便宜叫“刮擦”父母,等等。

  “刮擦”父母,如今的流行语也叫“啃老祖”,指的是晚辈从父母乃至祖父母、外祖父母身上揩油,尤其是开放改革以来的新生代表现尤甚。这个新生代涉世未深,完全还没有资本累积,却吃香喝辣,穿戴名牌,不光房子、车子一应俱全,还牵着狗招摇过市,俨然若新贵,这一切皆来自那些省吃俭用的痴心父母源源不断的供给。富二代也还罢了,还有许许多多的“穷二代”,进得城来,也随流俗学富儿,房子、车子、名牌不应有而尽有,这一切,来自含辛茹苦的父母微薄的积蓄加银行贷款,而且,在父母的有生之年,这些贷款是还不清的,对于这类痴心父母来说,真可谓“永世不得翻身”。在这样的背景下,逢年过节拎着烟酒瓜果回农村看望父母的“二代”,意义又何在呢?经他们“刮擦”,中国奉之数千载之久的孝道便结构性地消解了。

张景芬

  作者简介:

  张景芬,笔名景雰,山东文登人。北京大学哲学博士,山东大学教授,专攻中国哲学史和文化人类学。

编辑:赵利群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您的昵称: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胶东在线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文化频道意见反馈 文化热线:0535-6785690 国家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07001

网站简介   |   标识说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Copyright@ JiaoDong.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胶东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