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胶东在线  >  文化  >  文化新闻  >  文化茶座

[胶东方言解词]:忽(hū)忽(hū)

2017-11-22 11:17:00   来源:烟台山文苑   【字号:

  【前言】胶东是一个特殊的地理单元和人文类型,从太古代末期的四面环水的孤岛到后来的连陆半岛,从秦朝的胶东郡、西汉的胶东国到今日容涵三个现代城市——烟台、威海、青岛的富庶区域,历经元朝的海运、明朝的海防、清朝的开埠和今日的开放改革,岁月在这里积淀了许许多多承载历史的方言。方言的顽强滞留也许是人类学者的“幸运”,因为过往的时代及人物仿佛还活在今日,通过对方言的追溯,已逝的时代复活了,那些个人物也变得灵动起来,有筋骨,有血肉,有魂魄。现推出烟台山文苑的景芬解词系列,以供读者更好地理解胶东方言。

  例句:当得知自己患的是绝症,他当场就忽忽了。

  “忽忽”一词,古已有之,大家最熟悉的应是司马迁的《报任少卿书》,说及自己受宫刑后生理和心理的重创:“虽累百世,垢弥甚耳!是以肠一日而九迴,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其所往。”这里的“忽忽”表达的是恍忽、惑乱及迷惘之态。这个词在胶东是常用词,使用中基本上保留了原意,但比原意能极端一些,表达的是蒙头转向,不知所措,糊涂了,等等,比原意有所膨胀和延展。

  “忽忽”的另一个意思是快速。屈原《离骚》有:“朝发轫于苍梧兮,夕余至乎悬圃;欲少留此灵琐兮,日忽忽其将暮。”这个意思胶东人也常用,比如说某人一听说朋友要聚会,“一忽忽地来了”,这个“忽忽”,即快速。

  正因为“忽忽”原有迷惑、恍忽之意,也被引申为模模糊糊,于是形成方言“忽悠”一词,是形容某物(如灯火)晃动不定,使人难以辨析。当今,“忽悠”一词的外延更是大大地拓展了,表示以假言蒙人,加之当今社会道高一尺,魔必高一丈,假医、假药、假食品、假产品等广为泛滥于市,更不用说假话、假言了。整个社会身陷生产力的高速上升和道德的急剧下降的二律背反之中,“忽悠”一词的流行更是具备了广泛的社会基础,再有戏剧、小品的推动,“忽悠”成了风行于世的流行语言,成了老百姓的口头禅。

  古代没有“忽悠”一词,倒是有“悠忽”一语,但意思与“忽悠”大不一样,“忽悠”是动词,而“悠忽”特指状态,是指人不知自重,轻忽光阴,虚掷岁月,放荡而不自律。我倒担心俗世习惯于用“忽悠”而成自然,从而混淆以至伤害了“悠忽”之词意。为了阻止“质胜文则野”,希望媒体能首当其冲,拨乱以反正。先尊重民意,将“忽悠”承接过来,取其音而代之以“呼游”一词:“呼”,取其呼风唤雨、呼牛作马之意;“游”,取其游说、游移之意。这样,既迎合了民间的自然选择,又维护了文化传统,一举而两得。

张景芬

  作者简介:

  张景芬,笔名景雰,山东文登人。北京大学哲学博士,山东大学教授,专攻中国哲学史和文化人类学。

烟台山文苑
编辑:赵利群
相关新闻
[胶东方言解词]:熊 2017-11-16
[胶东方言解词]:硌(gè)硬(ying) 2017-11-15
[胶东方言解词]:叱(chì) 嗟(jiē) 2017-11-09
[胶东方言解词]:糗(qiǔ) 2017-11-08

网友评论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您的昵称: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胶东在线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文化频道意见反馈 文化热线:0535-6785690 国家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07001

网站简介   |   标识说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Copyright@ JiaoDong.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胶东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