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胶东在线  >  文化  >  文化研究  >  研究专栏

振兴京剧码头 建设文化名城

2017-10-23 15:42:00   来源:胶东在线   【字号: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

  一个城市的发展,如果对已有的历史文化缺乏传承,社会文明发展就缺少了推动力,就很难建设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文化强市。

  烟台是一个有着自己文化历史的城市。

  烟台以抗倭、京剧、开埠、酿酒的独有文化历史,在我国近代民族文化发展的进程中载入史册。

  而烟台“京剧码头”以其厚重的历史文化沉淀和繁荣,产生着越来越广泛地影响,成为了烟台历史文化中的一张叫得响的名片。

  一、“京剧码头的由来。

  京剧,自1851年(咸丰元年)传入莱阳,1852年传入海阳之后,于1898年传入了芝罘区。这也是自1790年徽班进京以来,继天津之后,第二个京剧传入的城市。烟台与天津、上海、武汉并称为四大京剧码头而传为佳话。

  在长达166年的历史进程中,烟台“京剧码头”留下了诸多历史故事和具有重要影响的历史文化名人。

  自1858年(清咸丰八年)《中英天津条约》签订,烟台芝罘区就成为北方重要的商埠。船只往来频繁,商贾云集,市场繁荣。是时,京剧在北京日渐兴盛,并开始南下。据载,清咸丰元年(1851),烟台莱阳后照旺庄人王鸿奎,请来师傅办起京戏班,这是烟台最早开始的京剧活动。清朝同治六年(1867年),京剧艺术从天津开始传入上海,从此,天津、北京的名伶纷纷涌向上海献艺。烟台作为京津通向上海的海上必经之路,成了途中登陆整休之地,俗称“挂口子”(靠岸上货),一般要停留三、四天,如遇海上风浪,则滞留时间更长。因此,演员们借机上岸演戏,赚点路费。随着大量京剧名角来烟台演戏,培养了烟台观众对京剧的喜爱,一些热衷于京剧的人士,自发成立票房,演练京剧。久之,票界很多票友能唱会演,随着演唱水平的提高,烟台出现了一批“戏落子”(痴迷京剧的票友),这些“戏落子”一般都练有独门绝招,对一些演出中出现的失误或水平相对不高的演员,不时会出现“砸场子”,所以烟台戏难唱是出了名的。“京剧码头”也留下了提着灯笼看戏的故事:票友打着灯笼看戏,如果对演出满意了就灭灯,不满意灯一直亮着,戏唱砸了提灯走人。这一故事在烟台的京剧文字记载中留下了这样的诗文:

  蜂拥戏院挑灯笼,疑似流星落碧穹。

  待等红烛吹灭后,方知打炮已成功。

  “京剧码头”由此蜚声全国。很多京剧演员以来烟台唱红为荣。在有关烟台京剧的文字记载中,我们看到这样的说法:“北京学成,天津唱戏,烟台验收,上海赚包银”。这一说法肯定了烟台“京剧码头”在全国的地位。

  二、烟台诞生的京剧名人和走进烟台的京剧艺术家

  烟台历史上涌现了很多京剧艺术家名人:著名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的老师“老夫子”陈德霖、筱派创始人艺名“筱翠花”的于连泉、四小名旦的毛世来、著名剧作家、中国京剧院党总支书记马少波、天津京剧院著名导演赵万鹏等都是烟台人。至今仍活跃在舞台上的朱强、杜镇杰、管波、董翠娜、张萍等等也都是烟台人。董翠娜、张萍两位拜张君秋为师,在1987年首届全国京剧大奖赛中并列金奖第一名震惊全国,为烟台争得了荣誉。

  已载入京剧历史的四大名生、四大名旦以及众多京剧艺术家都来烟台演出过,总数超过550多人,其中有32个京剧流派创始人,还有50多名京剧艺术家在烟台长期居住。著名金派创始人金少山留居烟台学戏多年,在上海一炮走红,为业界广为流传。麒派宗师周信芳五次到烟台搭班唱戏,并创建“烟台梨园公会”,为京剧在烟台的传播做出了很大贡献,他本人也因此深受烟台观众的爱戴。

  三、烟台京剧百年的历史见证

  1906年,大连人张子禄认识到烟台“京剧码头”在全国京剧界的地位,遂投资建造了“德桂茶园”(那时戏院内设茶座,故称“茶园”),在此之前烟台人都是唱“野台子”戏,“德桂茶园”让烟台京剧走进了厅堂。“德桂茶园”1916年更名为“丹桂大戏院”。此后,在一百年的历史过程中,“丹桂戏院”接纳了21位京剧流派创始人来这里演出。在烟台老百姓的记忆里,“丹桂剧院”是个十分热闹的地方,剧场里演戏,房顶平台上“拉洋片”,周边有十几家各类烟台小吃,是烟台百姓休闲娱乐的主要场所,也留下了很多难忘的记忆。若干年前,有一位老人,围着丹桂戏院走了一圈,鞠了三个躬,然后老泪纵横,我们不知道属于他的故事是什么,但这位老人的身份足以让我们感到好奇和耐人寻味,他就是我国著名剧作家、中国京剧院党总支书记马少波。

  “丹桂戏院”是烟台百年社会文化生活的一个见证,她的存在已经远远超出了一座建筑的使用功能,在一百多年的历史演绎中早日声名远播,成为烟台独有的、全国闻名的历史文化设施。

  “丹桂戏院”曾几度更名。1944年曾更名为“金刚戏院”,1951年改名为“胜利剧场”,七十年代后更名为“烟台剧院”,八十年代后曾为烟台市京剧院和演出公司的所在地。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丹桂戏院”被作为一个普通建筑物,出租给个体商户进行经营,部分设施遭到破坏。这一京剧文化的历史旧址,随之失去了文化功能,难续历史的辉煌。

  在烟台芝罘区广东街还有一处京剧老票房遗址,建于1908年的“庆春堂”(另有记载建于1902年),这是烟台至今保留、十分难得的一处“京剧码头”的历史见证物。

  烟台京剧学者刘乃伦老先生曾在《京剧老票房庆春堂》一文中感慨道:沧海桑田,古迹渐湮。庆幸有庆春堂老楼两栋尚在,令人感慨万千。兹赋七绝一首,以终其篇。

  当年此地韵流香,荟萃半城痴戏郎。

  几度沧桑风雨后,有谁能识庆春堂?

  至今尚在的“所城里”街区,也是老烟台人经常演唱京剧的地方。“所成刘家”、“所成张家”都留下了很多京剧轶事,著名的京剧票社“同乐处”就诞生在这里。

  八十年代末,在烟台文化局的支持下,烟台京剧团著名导演何冠奇,主持操办了烟台山京剧展览馆,并由朱镕基题写了馆名,成为烟台山京剧文化旅游景点。

  “丹桂戏院”、“庆春堂”、“所城里”、“烟台山京剧展馆”这些设施,现在已经成为烟台“京剧码头”独有的、无可复制的历史物证。

  四、烟台京剧的社会传承

  烟台京剧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和社会传承。

  从最早的“票房”到后来的“协会”再到专业艺术学校和专业京剧院团的成立,烟台京剧走过了:从个人到群体、从票房到社会、从兴起到繁荣的辉煌之路。

  历史上最早的票友组织诞生于莱阳和海阳。上个世纪初,烟台“所城里”出现了著名的京剧票友组织“同乐会”,这个协会从二十世纪初到本世纪初,延续了近百年。对烟台“京剧码头”的传承与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到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烟台先后成立了“烟台芝罘京剧研究会”、“烟台市京剧爱好者联谊会”,九十年代出现了“文昌俱乐部”,这些票友组织十分活跃,一大批京剧爱好者和志愿者热衷于组织京剧演出活动,他们进社区,进农村、进厂矿企业演出,并经常邀请全国各地的京剧名家和票友协会来烟台演出,成为活跃烟台百姓京剧文化生活的重要社会文化组织。

  烟台京剧的发展,离不开艺术教育和专业艺术院团的培植和推动。

  山东省烟台艺术学校创建于1958年, 1993年被文化部和山东省人民政府确定为省部级重点中专,2001年被国家教育部评估为国家级重点中专,2016年7月被基本认定为山东省规范化学校。

  学校开设音乐表演、舞蹈表演、戏剧表演、戏曲表演、美术绘画、学前教育六大类专业。

  建校五十多年来,培养了大批京剧艺术名家、演员和京剧骨干。他们中的很多人毕业后活跃在群众文化艺术生活中,成为了群众京剧文化发展的中坚力量。

  烟台市京剧院,逐本溯源,可至晚清时代。建国之前,由名生黄宝岩,小奎童等结班演出而驰名南北。1970年重新组建、演职员大部分来自中国戏曲学校(院),山东省戏曲学校和烟台艺术学校及其它艺术院校,多年来,曾排演了大、中、小型优秀剧目100余出,自87年以来,在国家、省市举办的各类专业比赛中,有29名演员获奖,其中,获国家级奖6名;省级奖9名,董翠娜同志荣获第16届中国戏剧梅花奖,1995年剧院被文化部定为全国重点青年京剧院(团)。曾多次出国访问演出,受到文化部的通报表扬,并授予对外文化交流先进集体。为我国京剧走向世界做出了重要贡献。

  烟台至今还保留着莱阳京剧团、海阳京剧团、莱州京剧团。这些剧团扎根农村,坚持为基层服务,成为丰富和活跃基层百姓文化生活的主要文化队伍,并培养了大批京剧观众和京剧爱好者。

  2011年山东省鲁东京剧文化促进会成立,这是一个省属社会组织。“京促会”的出现对烟台地区京剧文化的繁荣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和意义。该组织以促进京剧艺术发展,加强社会文化建设,活跃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为己任。广泛联络全国专业艺术院团和票友组织,全方位、多渠道开展工作。2012年4月与国家京剧院联合建立“国家艺术院团联络基层基地”、’“国家京剧院山东省鲁东京剧文化促进会基地”、2015年6月与山东省京剧院联合建立“山东省京剧院山东省鲁东京剧文化促进会基地”,双方联合开展了京剧进校园、进部队、慰问老年公寓、下乡文化扶贫等演出活动。该会成立以来,还广泛联系全国票友组织和专业艺术院团开展交流演出,频繁互动,成为专业艺术院团和业余文化组织的桥梁和纽带,使烟台“京剧码头”在全国名声大振,大大提高了烟台市在全国的文化形象和知名度。

  至今,烟台百姓自发组织的大小京剧票房有100多个,京剧爱好者和京剧票友有数万人。烟台“京剧码头”已经延续了往日的辉煌。在全国因京剧而知道烟台的人越来越多,烟台由此也成为备受关注的京剧文化名城。

  五、烟台京剧的历史记载和佐证

  除上述有关烟台京剧历史的阐述外,在民间还有一大批京剧文化的推动者和志愿者,一些热衷于京剧文化的社会文化工作者,把烟台京剧的历史资料进行了收集、整理,汇集了大量的京剧史料。已经形成了300多万字的文字资料和上千张京剧历史图片。这些资料和图片成为了烟台“京剧码头”的历史记载和有力佐证。另外,在全国众多的京剧名人传记中都留下了有关烟台京剧的内容,如《陈德霖传记》《马少波文集》《筱派艺术》《梨园画刊》等等,这些资料是烟台“京剧码头”的历史性旁证。

  六、振兴京剧码头的现实意义

  习近平同志强调指出: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延续和发展。只有很好地认识和把握中国的传统文化,才能很好地认识和选择当代中国的发展特色和发展道路,进而增强文化自信和道路自信。

  2017年9月13日,烟台市政府牵头,在政府会议室召开了振兴“京剧码头”的座谈会。在会议上,分管文化的张波副市长提出了: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是落实习近平同志文艺座谈会讲话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烟台“京剧码头”是烟台的历史文化名片,应该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文广新局局长黄亚林提出:要努力擦亮烟台“京剧码头”的历史文化名片,推进烟台社会文化建设。

  要实现振兴“京剧码头”首先要提高到一个政治高度来认识,这就是弘扬传统文化,建立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促进社会文化的繁荣和发展。政府应牵头构建一个发展规划,并加以政策引导和扶持,充分整合历史的和现实的社会文化资源;要做到:有计划、有落实、有成果。把振兴京剧码头作为一项长久的社会文化建设任务加以推进。

  这次会议,是烟台振兴“京剧码头”的一次重要会议,是践行党中央提出的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举措,也体现了市政府对文化建设的高度重视,这对烟台的社会文化建设、活跃人民群众文化生活、构建和谐社会、创建文化强市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七、关于振兴“京剧码头”的构想

  振兴“京剧码头”是一项综合的工作,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完成。

  多年以来,为重振“京剧码头”的历史盛誉,一大批热爱传统文化的文人志士、京剧爱好者、京剧文艺工作者和志愿者,默默地奉献着自己的努力,他们以饱满的热情,推动着烟台“京剧码头”的振兴和繁荣。因此,“京剧码头”得以延续至今日。

  今天,在迎来传统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背景下,更加燃起了烟台社会对振兴“京剧码头”的热情。

  现在看来,烟台具有良好的现实条件,可以重振“京剧码头”的历史盛誉。一是政府支持。二是各专业京剧团体和社会文化组织的良好工作平台。三是广泛的群众基础。四是深厚的历史文化传承。这些都是“京剧码头”振兴的重要保证。

  发挥好这些条件,将会使“京剧码头”产生开创性的传承和发展。

  从具体看,首先要制定好振兴“京剧码头”发展规划,利用好现有文化资源,真抓实干。

  一是恢复丹桂戏院建立京剧文化中心。

  恢复“丹桂戏院”是振兴“京剧码头”的重点工作。

  “丹桂戏院”以其历史盛名和旧址设施,可以打造一个全国性的京剧文化中心。利用国家京剧院、山东省京剧院、烟台市京剧院、山东省鲁东京剧文化促进会等专业艺术院团和社会文化组织的平台,整合京剧资源,把烟台的历史老照片、文字、图片、脸谱、道具、乐器、书法、绘画、佣模等,建设成具有国家级水准的京剧文化展示馆和京剧文化中心、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基地、历史文化旅游景点、演出中心。以立体化的工作设计、全方位的资源整合、强有力的政府领导、社会组织的鼎力配合,将促使文化利益最大化。使烟台“京剧码头”焕发青春,推出烟台文化建设靓丽成果。

  二是编撰烟台京剧史

  把烟台“京剧码头”的历史文字、图片等进行挖掘整理,加以完整记载,编撰成书,留给后人。使烟台“京剧码头”传承有序、继往开来,能够充分体现一个城市的文化内涵,这对推进文化强市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四大“京剧码头”中,只有烟台在这方面相对落后,天津、上海、武汉都有自己的京剧史,作为一个全国闻名的“京剧码头”没有编写出一部完整的京剧历史,是一个城市文化发展的缺憾。

  三是举办京剧艺术节。

  1990年烟台曾举行过全国京剧艺术节。当时全国有众多院团来烟台演出,极大促进了烟台与全国的文化交流,曾对全国京剧界和烟台市京剧文化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

  要振兴“京剧码头”,就要把“京剧码头”的影响做向全国!

  举行全国性的京剧艺术节,可以把全国的京剧组织和票友汇聚到烟台,开展京剧演出活动,加强烟台与全国的文化交流,这不仅会振兴“京剧码头”,也会对烟台的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建设发挥重要作用。

  四是加强对艺校、京剧院团和社会文化组织的政策扶持。

  推进社会文化建设,要加大政府的政策扶持。在这方面天津和深圳都有成熟的做法,特别是在推进群众文化发展方面,加大文化投入是主要保证。

  在烟台“京剧码头”建设方面,烟台艺校、烟台京剧院和县级市、区京剧团,承担着培养人才、京剧创作、京剧文化传播等方面的主要工作,应加大政府政策的扶持和投入,制定京剧文化建设的总体规划,发挥其艺术资源的效能,带动全社会群众文化创建和繁荣,为“京剧码头”的建设发挥龙头作用。

  社会文化组织,汇集了一大批文化志愿者,他们不求名利,自觉为活跃群众文化生活服务,是最贴近基层的文化力量,他们所承担的社会责任之重与获得的支持之轻是应该有所改变的。目前,像山东省鲁东京剧文化促进会、烟台芝罘京剧研究会、烟台市文昌俱乐部等等社会文化组织,经常开展:进农村、进社区、进校园、慰问老年公寓、慰问部队、举行庆祝演出、与外地组织进行交流演出等,这些活动活跃了百姓文化生活,深受社会欢迎,但这些活动都是公益的,如果能够有政策支持,这些社会组织将会为推动社会文化建设发挥更大作用。

  习近平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

  我们要以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为文化自觉,担负起振兴和促进传统文化的发展的历史责任,把握历史机遇,把“京剧码头”的振兴作为建设文化强市的一项重要任务加以推进,擦亮烟台“京剧码头”的历史文化名片,创建烟台市历史文化品牌,建设与经济发展相互促进、共同繁荣的发展机制,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撰文:山东省鲁东京剧文化促进会会长刘向东)

网友评论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您的昵称: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胶东在线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文化频道意见反馈 文化热线:0535-6785690 国家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07001

网站简介   |   标识说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Copyright@ JiaoDong.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胶东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