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胶东在线  >  文化  >  文化新闻  >  文化茶座

鲁迅先生,你长得真好看

2017-09-27 10:53:14   来源: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字号:

  这么多年来,大家对鲁迅的印象更多停留在书本、教科书上,刻板印象中的鲁迅先生是一个弃医从文的革命者,一个横眉冷对千夫指的愤青。

  但是,今天文献君要分享的,是一个不仅长得好看,还懂女性穿搭时尚,而且还是版画收藏家的鲁迅先生,是不是很出乎意料?

  2017年9月25日,值鲁迅先生诞辰136周年之际,文献君试图用3个“好看”,来追忆一个不一样的鲁迅先生。

  鲁迅先生,你长得真好看

  陈丹青

  我喜欢看他的照片,鲁迅先生长得真好看。老先生的相貌先就长得不一样。这张脸非常不买账,非常无所谓,非常酷,又非常慈悲,看上去一脸清苦、刚直、坦然,骨子里却透着风流与俏皮……

  许广平

  突然,一个黑影子投进教室来了。首先惹人注意的便是他那大约有两寸长的头发,粗而且硬,笔挺的竖立着,真当得‘怒发冲冠’的一个“冲”字……褪色的暗绿夹袍,褐色的黑马褂,差不多打成一片。手弯上、衣身上的许多补钉,则炫着异样的新鲜色彩,好似特制的花纹。皮鞋的四周也满是补钉……那补钉呢,就是黑夜的星星,特别熠耀人眼。

  内山嘉吉

  片刻间,店门口闪了一道光亮,穿上一身雪白的长衫的鲁迅先生走了进来。我不知道该怎样描写当时的情景,鲁迅先生的服装和外面的阳光正争相辉映着。他那件长衫简直像是用水晶织成的一般灿烂夺目。平时总见鲁迅先生穿的那件是褪了色的似赭非赭、似黑非黑色的长衫,今天简直使我大为吃惊。

  鲁迅先生的时尚:女性怎么穿搭才好看

  当年在日留学,被“清国留学生”的打扮辣过眼睛——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也许是为了保护自己的眼睛,或是避免违心地为他人送去夸赞,但凡有人问起“今天我穿得好不好看”之类的话,鲁迅便说:“谁穿什么衣裳我看不见的……”(请勿模仿/一句话气走女朋友)

  但是却肯坦诚地对萧红说:

  “你的裙子配的颜色不对,并不是红上衣不好看,各种颜色都是好看的,红上衣要配红裙子,不然就是黑裙子,咖啡色的就不行了;这两种颜色放在一起很浑浊……你没看到外国人在街上走的吗?绝没有下边穿一件绿裙子,上边穿一件紫上衣,也没有穿一件红裙子而后穿一件白上衣的……”

  “你这裙子是咖啡色的,还带格子,颜色浑浊得很,所以把红色衣裳也弄得不漂亮了……人瘦不要穿黑衣裳,人不要穿白衣裳;脚长的女人一定要穿黑鞋子,脚短就一定要穿白鞋子;方格子的衣裳胖人不能穿,但比横格子的还好;横格子的胖人穿上,就把胖子更往两边裂着,更横宽了,胖子要穿竖条子的,竖的把人显得长,横的把人显的宽……”

  鲁迅先生收藏的版画真好看

  中国新兴木刻艺术之父——鲁迅

  在病中,鲁迅先生不看报,不看书,只是安静地躺着。但有一张小画是鲁迅先生放在床边上不断看着的。那张画,鲁迅先生未生病时,和许多画一道拿给大家看过的,小得和纸烟包里抽出来的那画片差不多。那上边画着一个穿大长裙子飞散着头发的女人在大风里边跑,在她旁边的地面上还有小小的红玫瑰的花朵。记得是一张苏联某画家着色的木刻。——萧红

  鲁迅是我国新文化运动的旗手,同时也是新美术运动的倡导者,他为新木刻运动做出的贡献,被当年从事木刻运动的青年尊为“中国新兴木刻艺术之父”,中国木刻运动的发展与鲁迅的名字息息相关。1913年,他在教育部任职时,就发表了《拟播布美术意见书》。他深知美术的宣传作用,可以“辅翼道德,代表国魂,发扬真美,以娱人情”。

  《拟播布美术意见书》,鲁迅

  吸收外国先进文艺的经验,发展我国民族的新艺术,是鲁迅一贯的主张。1929年以“朝花社”名义出版《艺苑朝花》木刻集,介绍了英、美、法、俄、日等国的木刻作品。这5本外国木刻选集,贯彻了鲁迅这一意图。在鲁迅看来,木刻是比别种艺术作品,普遍性大得多的,它成了大众的东西,这实在是合于现代中国的一种艺术。他在《新俄画选》“小引”中说:

  

  多取版画也有一些原因,中国制版之术至今未精,与其变相,不如且缓,一也;当革命时,版画之用最广,虽极匆忙,倾刻能办,二也。

  为此,他竭力收集外国进步的版画艺术,托当时在德国的留学生徐诗荃和在法国的季志仁收集两国的木刻版画;又请曹靖华收集苏联木刻家的作品。他在《引玉集》的后记中说:

  

  这些作品在我的手头,又仿佛是一副重担。我常常想:这一种原版的木刻画,至有一百余幅之多,在中国恐怕只有我一个了,而但秘之箧中,岂不辜负了作者的好意?况且一部分已经散亡,一部分几遭兵火,而现在的人,又无定到不及薤上露,万一相偕烟灭,在我,是觉得比失去了生命还可惜的。

  他把凯绥?柯勒惠支版画艺术介绍给中国艺术家,自己写说明,不顾重病在身,冒着高温暑热,一页页地排次序,衬夹层,把《职工暴动》《农民战争》诸作品复制出来。他自费出版,用先进的艺术作品,来影响、针砭中国艺坛的病态。

  《反抗》,珂勒惠支

  鲁迅曾多次公开展览自己珍藏的原板木刻。

  1930年10月、1932年、1933年他与当时在上海的日本文化人士内山完造合办版画展览会于北四川路。为了避免被查抄,从借展览地址到会场作品的布置,都经过缜密的考虑、细致的安排、巧妙的穿插,如凯绥?柯勒惠支的作品,为了减轻反抗性,他把作品分散在几个展室。布置展览时,鲁迅亲自选画,亲自配镜框,将作品装镶得整整齐齐。在展品中还插进一些日本版画。展览得到了日本朋友的赞助,连内山先生的夫人和日本青年画家镰田诚一都曾耗费过不少精力。这些展出的外国原版作品,不仅使青年木刻家大饱眼福,开阔了眼界,从中学到木刻创作技术,而且唤起上海的文化界对木刻的重视。

  鲁迅和内山完造等人的合影

  1934年,鲁迅从自己和宋庆龄收藏的木刻作品中选出中国青年木刻家的200余幅,由法国记者带往巴黎、柏林、莫斯科等城市展出。法国《人道报》曾撰文赞扬中国新兴木刻,法国革命作家和艺术家协会为展览写了前言:

  

  这些艺术作品极其有力地、非常感人地表现了中国绝大多数劳动者为争取其解放而进行的战斗……这些人遭到外国帝国主义的同伙国民党的追捕,在法西斯恐怖与镇压的最坏的条件下进行艺术工作。他们生活在中国亿万群众中,创作了生动淳朴和富有真正革命光辉的作品。……我们希望这些作品成为法国无产阶级和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广大的中国无产阶级之间深刻联系的纽带。

  鲁迅热情洋溢、不遗余力地支持木刻运动,无论是木刻团体的经济支持、购买作品,还是帮助青年木刻家提高技术,参观展览会,收集作品,为木展写前言、作“小引”,翻译外国文艺理论,指出木刻方向,小至一件作品的细节处理,鲁迅都能精辟地说出自己的意见,卓有成效地使木刻运动健康地发展。

  鲁迅非常重视木刻艺术技巧的提高,1934年12月,他在给李桦的信中说:

  

  说到技巧修养是最大的问题,这是不错的。现在的许多青年艺术家,往往忽略了这一点,所以他们的作品,表现不出所要表现的内容来。……现在有许多人以为应该表现国民的艰苦,国民的战斗,这自然是不错的,但如果自己并不在这样的漩涡中,实在无法表现,假如以意为之,那就不能真切、深刻,也就不成为艺术。

  鲁迅还曾严肃地指出:

  

  木刻是一种作某用的工具,是不错的,但万不要忘记它是艺术,它之所以是工具,就因为它是艺术的缘故。

  鲁迅要求木刻艺术既要有战斗性,更要有艺术性。他反对粗制滥造。不能因为是“作某用的工具”而不讲究艺术性。只有画面的和谐,画面的完美,才能给人们美的享受,艺术要求美,是天经地义的事,但不是唯美。

  《走向自由》连环画之二:他到上海找出路,古元

  鲁迅以其渊博的文艺修养,高瞻远瞩的眼光,指出木刻艺术如何创新:

  

  采用外国的良规,加以发挥,使我们的作品更加丰满,是一条路。择取中国的遗产,融合新机,使将来的作品别开生面,也是一条路。我的意见,是以为倘参酌汉代的石刻画像,明清的书籍插图,并且留心民间所赏玩的所谓年画,和欧洲的新法融合起来,也许能够创出一种更好的版画。

  鲁迅为新美术运动所做的贡献,是不惜一切的。在他逝世前10天,已是重病缠身,还是奋不顾身,扶病去参观指导他一手栽培,用心血浇灌起来的全国木刻展览会,他孜孜不息,诲人不倦的高尚精神,鼓舞着青年美术工作者不断地前进。鲁迅培植的新兴版画,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鲁迅的许多真知灼见,对发展版画艺术仍然有着温故知新的重要意义。

  鲁迅去世后,他的夫人许广平曾说:“直至他死了,哭得最伤心的,是木刻界诸君子,真是有动于中,情不自禁的。”

  部分内容摘编自《美术史话》

编辑:孙杰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您的昵称: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胶东在线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文化频道意见反馈 文化热线:0535-6785690 国家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07001

网站简介   |   标识说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Copyright@ JiaoDong.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胶东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