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胶东在线  >  文化  >  文化新闻  >  文化烟台

种诗问墨砥砺前行 访烟台市原文联主席戴恩嵩

2017-07-21 12:36:00   来源:胶东在线   【字号:

  读书写作痴情一生 种诗问墨砥砺前行

  ——访烟台市原文联主席戴恩嵩

戴恩嵩诗词书法集《种诗问墨》

  胶东在线7月21日讯(记者 周军 实习生 张蓝越)在记者的眼里,戴恩嵩先生是一位非常谦逊、低调的长者。近日,他的诗词书法集《种诗问墨》举行了首发式,也没有邀请当地的媒体参加。每当联系戴老,戴老总是说:“我没有什么可写的”,最终拗不过记者的坚持,戴老答应跟记者见一面。

  18日下午,当记者来到位于烟台芝罘区小黄山附近的戴恩嵩工作室的时候,并没有在办公室如约见到戴老。后来得知,戴老从济南来了位朋友,因为不会开车,他从小黄山步行赶到烟台火车站,将朋友安顿好之后,立刻急匆匆的赶回来接待我们。窗外烈日炎炎,望着眼前这位走得满头大汗、气喘吁吁的耄耋老人,记者不由得内心肃然起敬。用毛巾擦掉头上的汗水,邀请我们落座后,戴老便打开了话匣子,向记者讲述起他在写作与书法方面的一些经历和感悟。

戴恩嵩诗词书法作品
戴恩嵩诗词书法作品
戴恩嵩诗词书法作品

  记者:大约从什么时候开始接触书法?

  戴恩嵩:8岁的时候开始练字,父亲为此还给我买了一本石印版的《千家诗》,这本书我一直保存着。我练的挺多的,篆书、隶书、草书、楷书都有涉猎,我父亲喜欢写字,对我要求很严格,身体要坐正,笔要拿正,写字三心二意的时候他能看出来,说你现在要是想别的事情,就不要写了。

  记者:喜欢上书法,应该和家庭教育关系很大吧?

  戴恩嵩:跟当时的环境有很大的关系,小时候一方面父亲让我写毛笔字,另外它是个门面,如果一个家庭里面没有人会写毛笔字,说明这个家庭没落了。正月里,县城每一家的对联,必须自己写,不能找人写。父亲这时候会带着我挨家挨户,大街小巷的看对联,大家都在评论谁家的对联写得好,当时的文化氛围比较浓厚。

  记者:看您的书法作品,隶书作品比较多,是一种偏爱吗?

  戴恩嵩:隶书第一次把圆的笔画变成方的,这是个历史性的变革。往前推你可以找到篆书的东西,往后就是魏碑了,魏碑是隶书向楷书的过渡,用笔有隶书的感觉,但结构上已经是楷书了,隶书扁平化,向两边分,到了楷书,上下变长。小篆我也写一点,为什么写小篆,主要看它是怎么来的,给隶书一些营养。篆书写的比较简单,没有折,从隶书转到楷书可以,从楷书转到隶书就缺少了古味,楷书方方正正的,实际没有艺术性可言,最好有点隶书的功底。

  记者:当下有的书法作品,让人看不懂,您是怎么看的?

  戴恩嵩:我是读中文的,读过文学史,文学概论。一门艺术是需要理论作为支撑的,艺术有三大要素,塑造形象,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个人感情。书法脱离文字,变成点线条,我查阅了一些资料,主要是受日本的影响。有日本现代书法家说,个性就是艺术,这是对艺术简单粗暴的解释,全世界70亿人,哪个人没有点个性?故意把汉字写的支离破碎,这一块,那一块,错位的,肢解的,歪斜的,丑陋的,都出现了,直到现在,这个风刮得越来越盛。如果大家都看不懂了,还叫艺术品吗?最好的艺术品是广大群众都能接受,艺术要想发挥作用,要有更多人去接受,能够接受的人越来越少了,那么这种艺术还有生命力吗?这条路我是绝对不走的,所以我就老老实实把字写的规整一点,漂亮一点,在这个基础上,再去强调艺术性。文学作品,像小说、散文、诗歌也是同样的道理。

  记者:看您以前的经历,也写了很多的文学作品。

  戴恩嵩:毕业时,我是写公文的,按照规定,开头结尾都很严格。当你对汉字产生了感情,你必须在文学园地里才能自由挥洒。所以那个时候,工作完成了,晚上9点以后就是属于自己的时间了,泡上一杯浓浓的咖啡,从9点到凌晨2点这段时间,就是我写小说的时间。

  记者:您的作品在哪个年代发表的多一些?

  戴恩嵩:最早是在1972年,带有小说性质的作品,例如《夜袭海口镇》他们给我配画,像小人书似的。以后,在山东各个刊物发表,《山东文学》,《海鸥》等等,那个时候出一个作品很难,特别发头题稿很难,那是刊物的旗帜,大家都向这个学。我平时有所感就写散文,随笔啊,有时候写也不是为了发表,这个没有目的,随着自己感觉和爱好走,走到哪里算哪里,就是一种玩的心态。

  记者:这本诗词书法集的名字“种诗问墨”很有特点,为什么选这个名字?

  戴恩嵩:按照惯例,一本作品集子,大家都叫:某某某诗词书法集,这个到网上一查,就有很多。因为我自己就是搞文字的,我要自己想一个词。我每天有散步的习惯,有一次散步的时候遇到一个老人正在刨地,我说,老乡,你在干什么?他说,我在种花,他的“种”字打动了我,我在那里站着不动了,想了半天,你能种花我就能种诗,我种下诗以后,再问问笔墨,我怎么能够把它写出来,这个题目就出来了。我上网查了查,没有叫这个名字的。我对这个“种”字感兴趣,当时还有一个想法,诗种在我这上面了,并不是最后的终点,只要种上,诗就在成长,给它改正浇水,我以后还能改的更好,所以我出这本书的目的,就是让大家提提意见,看法。举个例子,苏东坡《赤壁怀古》那首诗有8个版本,每个版本里面的词语都有变化,这说明什么?说明他在不停地改。我这本书印了以后也能改,种下以后不一定能成长,要想成长得通过浇水施肥,得出力。

  熟悉戴老的人都知道,他的诗文与书法并茂,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与戴老的一番交谈,我们从戴老身上看到了他对待艺术的“痴情”,一位80岁的老人,仍旧不满足于现有的成绩,依然在为自己设置目标。戴老曾告诉记者,我今年80岁了,也是一个80后,生命才刚刚开始呢。这本诗词书法集《种诗问墨》的出版发行,正是戴恩嵩先生在艺术之路上砥砺前行的写照。

[1]  [2]  下一页  尾页
编辑:周军
相关新闻
戴恩嵩诗词书法集《种诗问墨》首发式举行 2017-07-09

网友评论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您的昵称: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胶东在线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文化频道意见反馈 文化热线:0535-6785690 国家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07001

网站简介   |   标识说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Copyright@ JiaoDong.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胶东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