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胶东在线  >  文化  >  文学  >  文学园地

柳华东:请敬畏我们的祠堂文化

2017-05-11 08:54:16   来源:胶东在线   【字号:

  柳华东/文

  这两天看到栖霞市大庄头村柳氏祠堂的照片,心里骤起波澜,浮想联翩!

  照片上,祠堂院墙已破,立刻有人平整一下砖石,跺上了草木;无门的祠堂立刻成为放三轮农用车及各种家什的场所,屋漏墙破却无人管!谁还把这作为祭祀先人,团结族人的圣地呢?看了照片,心下凄凉!村中族人早已不把祠堂当回事了,这应该是它破败至此的关键!人心已死,则祠堂必败!而推及政府,他们会把一个祠堂当回事?它的最终倒塌已是必然啊!

  说到了祠堂,我就想起正日渐兴盛起来的寻根热,这实在是体现出了我们固有的民族文化特色。而寻根谒祖,正是一种血缘的认同,一种文化的认同,更是我们民族凝聚力的深刻体现。中国人之所以成为中国人,我想这才是最重要的一个原因。

  所以作为重要载体的祠堂,更应该是寻根谒祖的重要支撑物,理应受到全社会的重视。一座祠堂,往往历尽沧桑,而她正像一个母亲,成为天下儿女向往之地,在团结族人和弘扬民族美德等方面都发挥了特殊的作用。

  作为柳氏后人,我向来重视自己的家族渊源。读高中时,曾听一位桃村同学讲大庄头是柳氏发源地,我心存疑惑。后来跟爷爷谈起,爷爷居然认可了。我第一次认识了大庄头。再后来,广泛听说柳氏的渊源故事,尤其看了柳毓明先生的《胶东柳氏族谱》,更对这个春秋时期就已经成为柳氏徙居并最终绵延至今的大庄头村恭敬有加!

  在对祖居地的景仰之中,最让我放心不下的就是柳氏祠堂。兴建于嘉庆的祠堂,其文物价值自不必说,而作为柳氏后人,其传承意义更是不可小觑。

  遥想当年,春秋末,鲁亡,柳氏为避祸始迁出源地,有仕楚者,有迁山西者,同时有一支前往今栖霞大庄头者,而此正为胶东柳氏之源!大庄头成为胶东柳姓故里,成为栖霞建村最早的村庄。建于1818年的大庄头柳姓祠堂有碑文详细载明,春秋末年柳姓开始徙居栖霞,元代至正到延佑年间分出五个支派籍地,并记明祠堂有族人共同出资的建设方式。

  目前,许多专家研究清代宗法制度、移民史时都引用该祠堂碑文。山东栖霞政府门户网站、烟台晚报等均予报道。厦门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历史研究所所长王日根和张先刚等对该祠堂有专门论述。而柳氏祠堂作为清代民间祠堂栖霞仅此一处,全省亦不多见,是原始文物;碑文保护完好无损,内容明确清晰,研究价值详尽可靠。但历经近二百年风雨,房屋受损严重,从照片可以看出极有倒塌危险。一旦毁损灭失,文物难以保全,研究价值丧失,损失不可估量。

  作为文物,政府应该责无旁贷。而作为族人,又怎么能袖手旁观?

  可以想见,今天的大庄头同胞,实力已非当年的祖先们可比,肯定如今更富了,反而没有钱修祠堂!更可怕的是,若村民以为祠堂奇货可居,赖以让政府多掏几个钱,则祠堂还有存在的必要?而这本应是大庄头村最具特色的文化遗产,却要在可见的时间里被岁月从这里永远抹去!

  传统文化在民间、在地方沦落到如此地步,真是斯文扫地,何谈传承!

  物是人非事事休,如今却是物也非来人也非,痛心啊!最后,还是要说一句:

  请敬畏我们的祠堂文化!

编辑:周军
相关新闻
柳华东:六月杏黄时 2017-05-08
柳华东:银杏树下 2017-05-02
柳华东:生命不能承受之重 2017-03-29
柳华东:春来荠菜花 2017-03-20

网友评论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您的昵称: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胶东在线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文化频道意见反馈 文化热线:0535-6785690 国家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07001

网站简介   |   标识说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Copyright@ JiaoDong.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胶东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