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胶东在线  >  文化  >  文化新闻  >  文化烟台

烟台文化功勋陈兰英:缺乏阅读艺术创作将没有味道

2017-05-04 14:05:16   来源:胶东在线   【字号:

读书看报每天坚持
陈兰英用iPad做读书笔记

  胶东在线5月4日讯(记者 张倩)下过江南的周庄、宏村和同里看古香古色,上到西北的吕梁山区、绥德和延安寻访红色足迹,也曾踏遍湘西、云贵见证旷世美景……近10年,烟台“大篷车”艺术采风活动几乎走遍了中国的大江南北,现年86岁高龄的陈兰英也一直跟随大部队,远走过当年一个“长征”的距离。过两天,她还要去青岛崂山写生,“干了一辈子文艺,放不下,心思还在这呢!”

  历任烟台艺术馆副馆长、烟台文化局副局长、烟台画院院长、一级美术师……陈兰英是艺术的传承者,烟台文化的见证者。烟台博物馆、烟台画院、烟台美术博物馆、烟台现代画院等烟台两府两院建设发展,陈兰英是功勋。如果说作家用文字让诗词大放异彩,画家挥毫泼墨同样将诗词阐释得淋漓尽致。在陈兰英看来,她一直所从事的绘画创作,需要强大的文学修养支撑,输送着源源不断的艺术灵感,传递着直抵人心的艺术魅力。这一切,除了行万里路的实践,亦是读万卷书的储备。

  “不读书,画出来的画就没有味道。”陈兰英说,看过的画多了就会发现,有的画家技术娴熟,但作品却无法打动人心。有的画家的画看着不惊艳却让人看了还想看。经常读书可以让人在广泛接触中提升文学修养,赋予创作更深层次的内涵。“我喜欢读古典文学和唐诗宋词,从中可以提升自己的意境,也会迸发出很多灵感,激发创作。”

  干过一辈子文化事业,触动陈兰英文化神经,让她下决心强内功,大力提升文化修养的,是得知莱州文峰山中留存的北魏郑道昭碑。只可惜,这个消息不是从当地人口中得知,而来自于外国人。

  1983年,日本书道访问团来华,在中国书法家协会的陪同下,前来烟台莱州寻找郑道昭的石碑,陈兰英陪同前往。“人家手里都有印刷版的石碑,碑在文峰山的什么位置一清二楚,而我就像个傻子,什么也不知道。”因为当地百姓对此也完全不知情,石碑没有因动乱破坏,文物得以保存完整。但这件事却让陈兰英深深地感到了自身文化的苍白。对老祖宗留下的东西都不了解如何在世界立足?也是从那时起,对莱州文峰山的保护逐渐开始。拓碑文、编撰《北魏荧阳郑文公之碑》碑帖,此后,文峰山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人前来观瞻。

  如今,即便背已经驼到90度,带着花镜,陈兰英依然保留有剪报、做读书笔记的习惯。20多年时间,变得只是从过去的笔头,换成了快捷的电子产品。“我买了iPad第五代,被孙女用iPad 4给我换走了。我会复制粘贴,看到好的文章就收藏,好的句子、诗词就粘贴到微信上,非常方便。”

  陈兰英说,80多岁的年纪,剩下的日子其实已经不多,“有时问自己还留这些笔记干什么?可回头想想,无论是对自己还是后辈,这都是凝聚心血的财富,我常跟孩子们说,要留着。”由于平时忙于创作,尽管陈兰英还让自己保证每天有不少于2小时的看书时间,但家里堆起的报纸、书画杂志太多实在难以全部读完,浏览浏览标题,遇到感兴趣的则会下功夫研究一番。“当今社会信息太多,书也太多,其实还是会有选择性的,各取所需才能不断获得动力,做不到面面俱到。”

  陈兰英喜欢看报纸上每期的“微言大义”,也一直追董卿的《朗读者》。“推进书香烟台建设,烟台也要打造自己的品牌,做有内涵的节目,提升百姓的文化素养。”陈兰英说,全民阅读不能流于形式,要激发人们读书的热情,真正让人们喜欢上阅读,从普及着手,逐步提升。“这是一个过程,要慢慢来。”

编辑:周军
相关新闻
牟平区宁海中心小学“走进立体阅读空间” 2017-04-28
书香烟台:60载藏书过万册 看烟台人如何用阅读养生 2017-04-24
烟台青少年宫成长教育大讲堂:经典作伴 圣贤为友 2017-04-22
书香烟台:芝罘区将举办第三届阅读节 2017-04-21

网友评论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您的昵称: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胶东在线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文化频道意见反馈 文化热线:0535-6785690 国家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07001

网站简介   |   标识说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Copyright@ JiaoDong.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胶东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