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胶东在线  >  文化  >  文学  >  文学园地

王光禄:叠帽子圈儿

2016-11-23 09:15:00   来源:胶东在线   【字号:

  胶东在线市民记者 王光禄/文

  帽子圈儿是啥东西?现在的孩子可能根本闻所未闻、见所未见。但对于生活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男孩来说,却是青少时期一道抹不去的美好记忆,它见证了那个时代的贫穷与闭塞,也见证了那个时代的快乐和智慧。

  上世纪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国内极左思潮泛滥,对军人的崇拜达到了无以复加的鼎盛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于1965年6月1日取消军衔制,全军干部、战士由原来的分等级的大盖帽儿,一律改戴统一样式、佩带红五星帽徽、软檐圆顶的解放帽。这种黄绿色的帽子材质为棉线布料,软檐上扎有“M”字形的匝线花纹,看起来既漂亮又结实。原本只有军人才能使用的这种65式解放帽,很快成为众多青少年竞相追捧的抢手货,甚至一度近似红卫兵的标志。尽管最初几年搞到手特别难,但大家还是竭尽搜罗之能事。要是谁再能操持到一枚红色五角星佩带在前檐,就更是得意得很,走起路来脚都生风。

  虽然这新军装有这样那样的优点,但相比此前的55式军帽而言,帽檐不够大、圆顶没骨架、整体软塌塌,戴起来威武程度明显逊色,于是将它“改良”成理想化的大盖帽就迅速流行开来,除在圆顶内撑起柔韧的棉槐枝条外,更多人选择的是叠帽子圈儿。需要加圈儿的帽子,通常是要么明显大号于主人的脑袋(这时也叫做帽子衬儿),要么是簇新的担心弄脏。关键点有三:一是为了美观适用,帽子圈儿将圆顶边缘撑起骨架,使帽子感觉有棱有角形态好,而且加了圈儿的帽子与脑袋匹配,不至于甩头、奔跑时脱落;二是为了吸汗挡灰,头汗和头油吸附在帽子圈儿上,不接触布料,帽子不用经常洗刷;三是为了持久耐用,不易磨损帽子的圆顶和人造革质或皮质的衬里,起到防护保养作用。

  叠帽子圈儿绝对是一门手艺。当年,各种物资都很紧张,几乎所有的东西都得凭票供应。叠帽子圈儿需要集料、折材、叠编等工序。集料—孩子们找来旧书、用过的作业本以及装水泥的牛皮纸,对孩子的帽子来说,一般裁成32开本折叠出来的圈儿宽度最合适,大人选用的纸张则要相应大些,但绝对用不到16开本。折材—取一张纸,长边对折后再两次均摊对折,变成了六层长条纸,两端对折后备用,一般一个帽子圈儿需要40-60张纸。叠编—既有折叠,又有编织。取两件折材,折角相对九十度放置,比量一材让出折材宽度的位置,将二材环扣在一材上,然后叠起一材的外边压平,将长出的部分塞进所环扣的二材的下方,再压平,紧接着翻转过来将一材的另一面也折叠、塞进、压平,待一个规整的正方形组块出现,说明第一扣就编制完成了。取第三折材续上,继续叠编。需要说明的是,第三折材的折角放置方向,决定了帽子圈儿的最终制式结果—折角如果放向一材的预留口,则编出的是平直的两趟组块,反之则会编出两扣交错两扣的波浪状组块,整体45度倾斜类似棱形。照此规律依序叠编,达到一定长度后搁到帽子里试一试,差不多就可以环封了,就是把最后一件折材余出的部分插入第一扣预留口,按照前述方法折叠、塞入、压平就行。这就形成了一个环状的硬胎纸折,也就是帽子圈儿,将其垫进帽子把各角安放熨贴,一个上端撑起的大盖帽儿就做成了。如果没有说错的话,这种叠圈儿垫帽子的做法,一直持续到80年代初的改革开放。

  通常一个帽子圈儿会伴随主人两三个月,随着使用日期的增加,头油浸,头汗溻,外力的挤压等,都造成了它的损伤和残旧。很多人还会在衬有圈儿的帽子内顶加垫白纸,为的是头顶隔汗除油,个把星期替换一次。如果头顶垫衬的纸或者帽子圈儿是铅印报纸或书刊,往往戴不几天,就显露出了劣势,搞得额头和手指乌黑油亮,头发梢都沾染了纸屑。

  不管是在城市还是农村,那个年代的街巷里,经常会看到一群一群的半大孩子,他们个个戴着撑起边角的大盖解放帽,人人拖着木棍或者手持短“枪”,在风里雪里、麦穰垛边疯狂地跑、高声地叫,我要告诉你,那里面,就有我的身影。其中,那帽子盖儿最大、最规整的,就是我!

编辑:周军
相关新闻
王光禄:捕蝉那些事儿 2016-11-23
王光禄:“细篾菜”的文艺范儿 2016-11-23
王光禄:药罐子、醋坛子、酱油瓶子 2016-11-22
王光禄:春饼儿 2016-11-22

网友评论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您的昵称: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胶东在线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文化频道意见反馈 文化热线:0535-6785690 国家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07001

网站简介   |   标识说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Copyright@ JiaoDong.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胶东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