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胶东在线  >  文化  >  文学  >  散文学会

杨晓奕:南园的荠菜

2016-07-11 10:10:13   来源:烟台散文   【字号:

       南园的荠菜

  在靠近小区南边的坡地上有一片菜园,都是业主开垦的荒地,中午闲暇时,常到那里剜荠菜。有些菜园主人,把菜地修得规规矩矩,方方正正,还用树枝和竹竿架起了篱笆,安上了门,挂上了锁。也许是想锁住自己的田园梦,不受别人的骚扰吧。荠菜一年年越发少了,我杞人忧天般担忧我们的子孙还能吃上野生的荠菜吗?还能够体验到剜荠菜的乐趣吗?

  我很打怵上菜市场挑选那些不沾土的蔬菜,总觉得有些别扭,看到老农自己种的菜才觉得亲切,接地气,也爱和他们拉拉家常,谈谈和城市相隔而望的农村,就有了温暖,那里还有老屋、老树,和世世代代居住的村民。我想起故乡,儿时出生的那个小小的村落。我吃的第一顿荠菜水饺一定就是在老家吃的,是母亲包的,真是幸福的滋味。那时我看见了荠菜的模样,就存到了记忆里,连同那片生长过荠菜的土地。即便离开故乡三十年,依然最牵挂的就是那片巴掌大的地方。有位朋友和我说:“在这个城市我们都是异乡人……但童年的种子会发芽……”童年的印记,总是一触即发,影响深远,总会在以后人生的旅途开花结果。我们和老家远了,但我们的根还在老家,那里有我们的姓氏渊源,那里有我们祖先迁徙的足迹,落脚的根基。

  日本小说家葛西善藏说:“人不应忘记有自己祖辈坟墓之地。”我敢断定一个不爱家乡的人是可怕的人,那种冷漠终归会吞噬自己,哪怕他腰缠万贯,也精神荒芜。

  人们常说,一个忘却了乡土的人就“像豆芽菜一样不沾土”,这是带有很深的贬义的。一个忘却了乡土的人,心中没有故乡的什么痕迹,甚至缺少做人的厚道,那是令人恐惧的事。就像菜市场那些水灵灵、齐刷刷的蔬菜一样令人恐慌。如今我们的后代都是出生在城里,远离了乡土,这算不算是一种精神上和文化上的缺失呢?我十一岁离开老家,儿时做不了大人的主,现在又做不了自己的主,都不是很情愿的。总是想如果现在呆在老家,境况会不会好些呢。这谁也猜不准,时间也不能倒退。但有一点我知道,没有在土地上辛苦劳作过,对稼穑的艰难没有体会的我,喜欢的只是梦里的乡村。大概是我生命里那些爱我和呵护我的人,他们给乡村涂上了暖色,让我有了美好的记忆。老家的海草房和院落,老家的乡邻,老家的山和海,都是我最初的结缘。我想是故土给了我灵魂和最初的思想,总是循着村民那种低到泥土的质朴去做事,去为人,心甘情愿地吃亏,就像基因一成不变。就算是远在他乡,乡土的精神依然在供养我。

  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说:“回乡就是回去接近根源。”为寻找那最本真的记忆,离开故土三十年以后第一次回老家,我的泪再也止不住了。一直觉得那个叫“峨石山”的小村子很远很远,以至于三十年过去了,我的生活都无法与它交集,这一天我走近了,童年的梦唤醒了,也许更准确的说是惊醒了,突然地衔接不了这大段的时间空白,因为三十年我都不在,这种感情的冲撞,我无法抵挡。到了镇上的车站,我茫然了,竟不知“峨石山”那个小村子在哪里。我在旅馆里失眠了,凭着记忆打听,以往熟悉的儿时伙伴都渺无音讯,相反我感觉越来越陌生,不由地怀疑起自己记忆的准确性。第二天才知道自己一夜都在这小村子的臂弯里,竟丝毫没有察觉。记忆中的小村子哪去了?海草房矮矮的屋脊,磨得光滑的石墙,一切都矮下去了,就像小叔和大爷的腰身都不再挺拔,他们的头发像房屋上飘荡的海苔草一样灰白。他们这三十年的喜怒哀乐我一无所知,时间和我开了个玩笑,我仿佛被捉弄了。

  村子狭小的布局,容不下我心中城市楼群的高大,是童年的瞳仁夸大了整个村庄。三十年,村民还是重复着过去的生活方式,那些农事的繁杂依然主宰着他们的未来,他们口里说的那些名字恐怕我父母也不知道,我的脑海更是从来就没有存储过。而我曾在这里生活了十一年,我带走了什么呢?我想到了南园的荠菜,我能在枯黄的杂草里,众多野菜里,分辨出荠菜来,这就是我从故乡带走的信息,让我也像遥远的先祖一样,学会在野地里完成最原始的找寻,还有那种延续至今骨子里的野性。但这一切在城市不会发生!因为这里血脉杂乱,无法寻根问祖。总有一天城市里的人们会日日夜夜恐慌,人们的根须在钢筋水泥的森林里无法伸展,无法找寻的水脉,再也不会从一个叫做故乡的地方汩汩流淌!

  “远离了故土,才会悲伤吟唱起思恋之情。”

  我的南园荠菜,我的故园乡土。

  母亲的味道

  在娘家逢年过节,家人从不下馆子,这得益于母亲精湛的厨艺。像酱牛肉、熏鱼、打猪蹄冻、蒸年糕都不在话下,做大枣饽饽和莲子,做生肖面塑以及各种家常炒菜的技艺更是娴熟。平时一家四口,母亲顶多做两个菜。小时候就盼着家里来人,母亲每次也得做七个盘子八个碗,以显示作为家庭主妇待客的诚意。每当此时即便我们不在家或上不了桌,母亲都会留几样菜给我们。黄瓜拌烧肉是咱烟台人有客必备的,还有焖魛鱼、辣炒鸡、烧大虾、炒花蛤。因为请客吃饭,烟台风味的菜肴一样也不能少,所以母亲格外上心,调料也舍得放,来人来客的饭菜味道也不同于日常。我们躲在厨房里照样吃得津津有味。母亲却因为闻多了油烟味,吃不下饭了。

  每当生病,母亲在饮食上格外关照。撇去身体的不适,有了饮食的改善,精神上也得到了安慰。除了过生日母亲擀面条,此时又能吃到母亲手擀的鸡蛋面了。一根根面条吞到肚中,因为容易消化,肠胃易于接受,病情也好了一大半。没有胃口时,母亲做些小米稀饭、大米稀饭,再来一盘清凉的拌菜。若是冬天感冒发烧,母亲擀完片汤,白菜切丁,多放生姜,经过葱姜爆锅,翻炒肉片,白菜也炒成三分熟,加点虾皮,添上水。开锅后打上蛋花,点上几滴香油,香菜末点缀其间。趁热一连喝上几碗,去了寒气,出了汗,身体就舒服多了。再休息一晚,烧也退了。母亲那份焦虑的神情,也变得轻松,终于松口气了。什么病应该忌哪些口,适宜吃什么,母亲都很精通。有了母亲的呵护,所以得病也是一种福气。

  有一年夏日的一天,我有些中暑,头晕沉沉的,很馋一样东西,就是母亲做的豆面汤。那是只有母亲能做得出的滋养味蕾的家乡饭。菜蔬一般是选嫩地瓜叶和莴苣叶,实在没有就用空心菜来代替。做法很简单,就是在锅里添上水,把菜洗净放在锅里煮。锅开了加点盐,把手擀的豆面条下在锅里,再熥上一碗虾酱就着。虽清淡而简单,却只有母亲做得最对味。

  那天吃着自己熬的鱼,有种熟悉的味道让我想起一个人,就是我的母亲。吃母亲做的一日三餐三十多年,自己却没回报母亲一饭一粥,实在是惭愧难当。☆

编辑:孙杰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您的昵称: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胶东在线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文化频道意见反馈 文化热线:0535-6785690 国家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07001

网站简介   |   标识说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Copyright@ JiaoDong.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胶东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