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文化 > 文化圈 > 专栏文章 正文

评论:我认识的夏龙河

2014-08-20 10:18:11   来源:胶东在线   【字号:

  认识山东的夏龙河之前,最先是在报纸上看到过这个名字,所以在认识他后,并不觉得有多陌生。那时,喜欢读他在一些报纸副刊或读书栏目上刊载的书评,感觉很有味儿。

  一个人,如果不是经过一番苦读或是长时间的积累,绝对写不出有见地、有思想、有内涵的文化随笔及书评之类的文章。我们在网上有过一些文字上的交流,知道他确实是一个有深厚底蕴且脚踏实地做事的人。我不时从他那里获知一些自己不知道的,却是应读的书目和应该了解的作者。

  有位朋友曾语重心长地对我说:“下棋,一定要跟高手过招。千万不要跟臭棋篓子闲磨时间。”第一次在他口中听到法国作家伯格·格里耶,也读过他发表在《新华书目报》上的格里耶《嫉妒》一书的书评,看到他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我使信然。

  在写作上,结识一个良朋是我一直期望的,也是不可多得的。夏龙河说:“写散文,你是我的老师。写小说,我是你的老师。”其实不然,这是他谦虚的说法。无论是他的散文还是小说,都很有造诣。一直以为他只是写一些小文章或者中短篇小说而已,直至去年冬天才得知,他在进行长篇小说创作并在榕树下网站连载。

  作为文友,真替他捏一把汗。现实的文坛,貌似繁荣,实则写字者的苦楚只有自己最清楚。文字,在一些懂行的人手里、心里,才能相通相融。然而,夏龙河凭着自己的勤奋和一腔创作激情,硬是把二十多万字的长篇书稿公诸于世。正如作家王开林在一篇文章里写过的那样:“文学教会我忍受痛苦的功夫,使我内心对万物充满哀悯和同情。文学也赐给我感知快乐的能力,使我对生活不至于厌倦太深。然而,文学有时是沙漠中的鸠酒,是美食里的砒霜,它曾夺取了无数天才青春的生命,使他们像不堪负重的树枝一样夭折了。”

  夏龙河曾经做过商人,一个地毯行业的小老板,买卖做得红红火火,小日子也曾经让他过得挺滋润。以商养文,不悖是上上策了。一直以为,他是先有经商的经历,后有写作的热情。其实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期,他的中篇小说《月劫》就已经发表了。目前为止,他在报刊杂志上发表了二百余篇作品,共计七十余万字。在写作和商场上,他双管齐下,一剑击中双雕。

  俗话说,商场如战场。个中滋味,也唯有身在其中的人最清楚。看到了他连载在榕树下的《美国大订单》,不禁暗暗吃惊。他从商场的角逐中,逐渐明晰了自己的道路。在现实的冷思考之后,他毅然决然地放下了地毯生意,选择了跟随文字去流浪。

  原来,作者步下“红毯”,是早有准备的。他将自己心酸的创业及商海中尔虞我诈的现况,真切地、淋漓尽致地复制到文字中。在《美国大订单》中,作者是透过一个商业案件,写出了他对生活态度的思考;写出了在迷茫的金钱社会中,残存的道德与现实分道扬镳;写出了在金钱利益的驱动下,人性的扭曲。三年的创作,终于迎来了“破土”的时刻,作者厚积薄发,接连创作了三部长篇小说。《美国大订单》是他的第一个长篇小说,这部小说在榕树下原创大赛中获得第五名。《婚姻底线》和《毒咒》是另外两部长篇小说。《美国大订单》和《毒咒》都已经与出版社签约,即将出版。

  “梅花香自苦寒来”,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两个长篇先后出炉,从中可以看出夏龙河付出的艰辛和汗水。在写作长篇小说的同时,他还在比如《青年文学》《当代小说》等纯文学刊物上坚持短篇小说的创作,在报纸上写散文和文学评论。有人说,他是文坛杀出的一匹黑马。远离了商场的喧嚣和浮躁,在现实里沉淀,作家夏龙河并不寂寞。在文字的疆场上,他将越走越远。

  作者:李晓光发在《新华书目报》2012 年第10 期

 

 

编辑:孙杰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您的昵称: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胶东在线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文化频道意见反馈 文化热线:0535-6785690 国家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07001

网站简介   |   标识说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Copyright@ JiaoDong.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胶东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