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文化 > 文化圈 > 专栏文章 正文

神秘的力量穿透那堵墙

2014-07-31 09:46:57   来源:胶东在线   【字号:

  品读诗人草树的诗歌《墙》随感

  诗人草树走进我的阅读视线中,还要从今年三月份伤水老师转载他的诗评《不观察杨梅的十三种方式》说起。说真的,那首诗歌很深,至今没有纳入我的阅读范围,而诗人草树却解析的头头是道,入木三分,这也是最让我佩服的地方。于是,诗人草树的博客成了我闲暇之余经常光顾的去处。也许正因为如此,草树老师也会偶尔来我的博客看一下,很真诚给我指点一下不成熟的分行文字,这也是让我倍加感动的地方。

  就在前些天,当我读到那首新发的诗歌《墙》的时候,深受触动,就毫不犹豫复制下来,以便心静之时认真品读,书写一点浅显的感知。

  诗歌是写给自己看的,还是写给别人看的?对于这一点,在草树的文字中不难找到答案。究竟应该如何拓宽当今诗歌的传播渠道,将小众推向大众,以其文脉恒久,让更多的人接触诗歌,热爱诗歌,唤醒麻木不仁者的灵魂,这不仅是诗人的重担,也应该是批评家所应该重视和正确引导的。这不仅是诗人所担忧,也应该是读者所担忧的。作为一个喜欢读好诗歌的我,更愿意将我内心的感受写出来,目的就是希望更多的人如我一样能够感受到诗歌那种无穷的魅力,也更愿意把我读到的好诗歌与众人分享。

  被拟定为诗眼的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命题,被赋予了深刻的内涵和使命。“墙”,不仅能防止外来人的进入,也会阻止里面人的出去。凡事都应该辩证去看,既有反抗,也有妥协;既是凡俗的,又是超越的;既有虚实相分,又有神圣与卑俗的统一体,也就在另一面折射了巴赫金正反同体性。这也就是诗人所言在“面对墙。”的时候“相顾无言。我知道它还有滚烫的嘴巴/”尽管我知道“失聪的耳朵,至今/咯咯响的牙齿。/一条缝隙,给壁虎广阔的天地/在内部批给了蟑螂/荒凉的狂欢夜”诗歌的首段用隐喻的语言,呈现给读者的是苍凉的场景,运用自然真诚的笔触,拒绝对诗韵的堆砌和矫揉造作。主题的展开层次分明,富于特色,极大地打开了读者的想象空间。

  在接下来的诗句中,有诗人寄予的美好愿望,给我的感觉是诗人主张返回自然,去寻找人所失去的世界。这不仅是诗人的理想境界,也更应该是人类要回归的本真世界。也就如第二段所言:

  我反复地穿越它

  像穿越了一生,一个世纪,无数个朝代。

  如果我只进入一次,之后就站在大地上,会多好——

  个个对我微笑,连陌生的眼睛

  也陪上善意。阳光从一池涟漪上起身

  跨过门槛,在它身上舞蹈,

  阴影,也明媚起来。

  在接下来的两大段落中,诗人着重诠释了“墙”的寓意和存在形式,所隐藏的内涵。从这里,读者不难看出诗人草树对于诗歌技巧的掌握娴熟,也能感受到诗人具有受之于天的灵感所在。诗人用诗歌的语言赋予日常生活、及生命存在,和世态变化于诗意,无需用宏大的主题,来掩盖、粉饰日常生活的真相。

  诗人强调“墙”在人的一生中哪怕只跨过一次,也是美好的。了解了“墙”,就了解了人,以及人生,洞悉了人性的丑陋、卑劣,人世的黑暗与美好。而“墙”,即是历史的象征,也是秩序的象征,所以诗人对“墙”的穿越,感触就会格外复杂。诗歌最终想触及一个救赎的主题,不是解决,而是提出。所以诗人草树写了各种不同的墙,有代表信仰的,权力的,法律的,生活的,就是想在更广泛的思考上去考察这面“墙”,实际上就是对人生和世界的考量。

  在诗歌的写作过程中,当然也会有抽象,但主要的是形象的概括和集中。诗人草树的诗歌没有舍弃感性形象和美感联想。我想,理解诗歌世界,本身就是对诗人以及诗歌的一种认可。而从诗人有意识的那一方面来说,诗人要通过他的倾诉和暗示来暗示或启迪读者的,不管是诗人因怀才不遇的苦闷而滋生的虚无,或是悲天悯人的大爱情怀,还是冷眼旁观中睿智劝世,那都是诗人通过自己敏感的笔触所言劝诫世人的。其实,人生何尝不是如此这般?每个人在无形中都会面临一堵墙,至于怎样抉择,就看个人的心态如何,诗人是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者,摒弃一味的说教和呐喊,所以我认为,品读类似《墙》这样的诗歌,总会给读者留下一点浅显或深刻的认知。

  结尾那句“面对墙,谁,静静地发出呼喊?”余音缭绕,让人感觉意犹未尽,震撼人心。让读者不禁跟随诗人的疑问而自问,把读者的想象引向无限的天地,达到诗者与读者的共鸣。

  附录草树原诗:《墙》

  面对墙。

  相顾无言。我知道它还有滚烫的嘴巴

  失聪的耳朵,至今

  咯咯响的牙齿。

  一条缝隙,给壁虎广阔的天地,

  在内部批给了蟑螂

  荒凉的狂欢夜。

  我反复地穿越它

  像穿越了一生,一个世纪,无数个朝代。

  如果我只进入一次,之后就站在大地上,会多好——

  个个对我微笑,连陌生的眼睛

  也陪上善意。阳光从一池涟漪上起身

  跨过门槛,在它身上舞蹈,

  阴影,也明媚起来。

  它的门槛上布满了活生生的教诲。

  离别,从这里开始。

  隔阻,也从这里产生——

  我不能进入他们秘密的絮语也不得让心灵

  向星空敞开。

  寺庙的红墙沉默,让我始终站在化外

  宫殿的绿琉璃瓦,一点也没有绿意

  监狱的高墙划分了人间

  城市,光洁的瓷砖不断加剧

  内部的粗糙。

  练穿墙术的人终究没有

  穿过墙。它,完整的结构藏有肉体的经书

  和易碎的伦理,

  它的破陨,依然在雨水中

  保留着语调的雷鸣。

  我是它的牺牲品也因它

  而获救。

  面对墙,谁,静静地发出呼喊?

编辑:孙杰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您的昵称: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胶东在线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文化频道意见反馈 文化热线:0535-6785690 国家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07001

网站简介   |   标识说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Copyright@ JiaoDong.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胶东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