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文化 > 文化圈 > 专栏文章 正文

甲骨文是被烟台人发现的

2014-07-21 16:13:29   来源:胶东在线   【字号:

  当年大学毕业后,我曾经被分配到福山区的烟台十八中教学。那所学校座落在福山古现镇。令我惊异的是,那里的文化氛围特别浓厚。人们尊老师为“先生”,人们在家中珍藏古字画——我的一个学生便很自豪地拿他家珍藏的郑板桥的真迹给我欣赏,人们在老辈人留下的信封上珍藏着集邮者视为珍宝的“大清龙票”。而在古现镇驻地的四个村庄中,收藏甲骨文的人家也不少。当我赞扬这里的文化氛围时,男女老少同声称赞他们这片土地上出现过的一位文化巨匠:“老辈俺这里出过国子监祭酒王懿荣呢!”

  提起甲骨文,一般人首先都会想到中国甲骨文研究的权威郭沫若。但谁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发现甲骨文的价值?中外史学界已经公认:是烟台人王懿荣!

  一般的中国民众熟悉王懿荣首先是因为他是一个伟大的爱国者:1888年王懿荣在翰林院供职时,便将翰林院珍藏的抗倭名将戚继光《止止堂集》送交山东巡抚张勤果刻印以激励民众。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后,时任南书房行走、署理国子监祭酒的王懿荣决心投笔从戎:他上疏请求回到山东老家办团练抵抗倭寇。光绪皇帝准许了他的请求后王懿荣星夜兼程回济南走登州,察看地形联络乡团:但最终由于李鸿章与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王懿荣的抗倭大计未能酬志。王懿荣愤然作诗:“念家山破自魂惊……午夜犹闻匣剑鸣”。1900年8月,八国联军入侵北京,王懿荣临危受命被任命为京师团练大臣。8月15日八国联军攻入东便门,王懿荣寡不敌众后退入北京东城锡拉胡同街西头路北的私宅。“吾义不可苟生”,王懿荣在从容写下“绝命词”后率继室和儿媳投井殉国,时年仅仅55岁。1983年《红旗》杂志曾经发表《从爱国主义到共产主义》一文赞扬说“陈天华、王懿荣为了向外国侵略者表示抗议,不惜蹈海坠井而尽,显示了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决心。”

  王懿荣在中国文化史上最突出的贡献则是他发现了甲骨文,将中国文字史上推到公元前1700多年。

  出身于封建士大夫家庭的王懿荣,6岁入私塾。15岁前往北京随当时任兵部主事的父亲生活。同年他拜翰林院编修崔清如、礼部主事州周孟伯为师。但为人聪颖号称“过目不忘”的王懿荣,并没有把心思全部用在“死读八股”上,而是把大部分兴趣放到了探讨祖国的金石文化上。他怀着极大的兴趣,广泛涉猎中国历代文化典籍,集中精力研讨金石文字,花费巨资大量购买古铜器、石刻、刻板图书、古钱、印章等等。《王敏公年谱》中记载说他“残石瓦片无不珍藏而秘玩之,钩稽年代,补证经史,……每多创见。”光绪五、六年(1879、1880年)王懿荣先后中举人、进士。他更是借机到陕西、山西、四川、山东等地访求文物。王懿荣对金石文化的喜爱和探讨,不仅得到了当时金石大家翁同和、潘祖荫、缪荃孙、陈介祺、匡鹤泉、胡石查等专家的推许,连北京琉璃厂的古董商人也都奉王懿荣为师,谁也不敢以假古董胡弄他。

  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王懿荣患了疟疾,派人到宣外门外菜市口达仁堂抓了一剂中药:其中一味药一直被俗称为“龙骨”。细心的王懿荣打开药包发现“龙骨”上竟然有类似文字的痕迹!王懿荣潜心研究后大为惊喜,随后便派遣专人到达仁堂将所有“龙骨”悉数买下。几经考释,王懿荣最终宣布:这些“龙骨”上的痕迹是文字,是中国古代商代的文字! 甲骨文的发现,当时就轰动了中国,轰动了世界。它是世界文化史和人类史的一件大事:文明古国中国的汉字历史,由此准确地上溯到了公元前16世纪的商代!而这个划时代的发现,是由烟台人王懿荣完成的。

编辑:孙杰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您的昵称: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胶东在线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文化频道意见反馈 文化热线:0535-6785690 国家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07001

网站简介   |   标识说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Copyright@ JiaoDong.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胶东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