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文化 > 文学 > 昆嵛 正文

焦红军:沁水河,我从这里走过

2013-08-05 14:36:13   来源:昆嵛   【字号:

  牟平有两条河:一曰:沁水,一曰:鱼鸟。如果说鱼鸟是一个青春期亮丽少女的话,那么沁水就像一个粗衣布裙打扮的少妇,朴实无华,兰质素心,天然中更透出亲和逼人的神韵。将沁水与鱼鸟二河相比,我更喜欢沁水。

  沁水河水源自中国道教神山——全真教发祥地昆嵛山麓。以前是一条无人理会的土河,位于城外通往乡村的要道,静静地躺在城外,孤独的也有几百年了。它弯弯曲曲,如一条长满了苍疤的懒龙,毫无生气地趴在那里。在河的两岸,野槐、芦苇、垂柳都在恣肆地生长;野兔、飞鸟和蛇,杂处期间。白天,走到那里,“哇”的一声鸦叫,你的头也会炸上两三分钟,脚底下不知什么时候就会踩上软绵绵的一团,闭了眼走过去,让你大半天不敢回想,不知道脚下是踩了一个鸟窝还是蛇窝。再一睁眼,几个土馒头又映到你的眼帘里。土馒头上的白幡,在风雨的吹打下,已溃不成军,稀里哗啦地在风中舞蹈,唱着不知名的歌。城里人家的孩子哭了,母亲唬他几句:“再哭,就送你到城外的乱葬岗子”,孩子便会憋住嘴,老长时间哭不出声来。冬天的时候,那条河还温顺,从上到下,都结了冰,没有了水,像一个听话的乖孩子,走在上面,咯吱咯吱地响,那是雪的声音。可一到夏天,从上游昆嵛山的支脉,汇流下来的水,一会便会将河岸冲得河不像河,岸不像岸,水肆意横流,就像小孩子学习写草书,毫无章法,这一笔、那一笔,把河两岸给隔开了。那河两岸送孩子上学的家长,望着这浑黄浑黄的河水,也没了章程,两眼怅然地望着:“这什么时候是个头啊!”孩子们却不管大人在那里操心上火,就地玩起了打水仗。有几个脱光了跳到河里,让家长逮住了,一阵狠揍,孩子哇哇大哭。即使这样,隔几年,河无常也总要拖几个孩子、妇人去,人们总要叹息着:“水火无情啊,这河什么时候让人省心哪!”

  就这样不知过去了多少年。2009年,牟平区委、区政府投资6.8亿元,以建设“民生之河、幸福之河、欢乐之河”为导向,对沁水河滨公园及周边地区进行整体规划,集中打造集城市文化品位、城市休闲娱乐、生态保育于一体的现代城市滨水景观,营造四季河滨公园。好消息就像那风筝上了天,传得快,不几天,电视、报纸都有了建沁水河滨公园的新闻了。老百姓乐了,拖家带口上河边看,可不,推土机、大吊车河两岸摆了一溜,说干就干上了。数不清多少个白昼、黑夜,时间也好像失去了记忆。有一天,河岸的大广场上,响起了鞭炮声、欢呼声,鼓乐齐鸣,人流阵阵,河滨公园建成了。

  再仔细端详那条河,变样了,从一个野小子变成一个英俊的大小伙子了。河两岸以前被雨水冲刷而成的土台子、土湾子不见了,代之而起的是两岸一色青石砌沿护坡的河道,蜿蜒而去,南北不下五公里。河水也乖顺得变了颜色,以前是土黄色,现在变成深蓝色了,被上下游的橡胶坝,整个地拦在了河道里了。过去,每年总要白白地流淌而北去归海的河水,被这么一拦,化腐朽为神奇,起到了意想不到的作用。过去小城遇到大旱之年,不是限流就是断水。如今,有了这条拦河坝的佑护,城里人吃水不愁了。建起了河坝,水利专家也搞起了研究,因为小城北面临海,海水倒灌一直威胁着近岸的地下水源。建起了河坝,海水倒灌也望而却步,不像过去那么疯狂,让人紧张了。水利专家说,这都是河滨公园的功劳。

  城因水而活,人以城而生。如今,你再沿着沁水河滨公园的两岸走走,新奇地会眼睛看不过来。

  不久前还是荒漫无边的河道上,取而代之的是一道大堤平地而起,如一道巨龙蜿蜒而去,长约二、三公里。其上广种着松树、桦树,走在上面,一棵棵松树傲然挺立,直插蓝天,如一排排哨兵在接受游人的检阅。大理石和不锈钢雕塑,以组团的形式,遍布各个景区。在一尊“梦想”的不锈钢雕塑前面,我停了下来。这是一个以不锈钢雕塑的两个小小学童,小男孩头戴博士帽,憨态可掬,手指蓝天,小女孩手支头部,若有所思。在这两个忍俊不禁的雕塑面前,我不禁莞尔一笑,倏然想起了我的童年。在我刚上一年级的时候,当教师的父亲为了锻炼我的写作观察能力,给我布置了一项任务,每天写一篇观察日记。写什么呢?我犯了难。晚上,我拉着妹妹,在农村猪圈旁一块青石上坐下来,仰望着繁星点点、深邃幽玄的天空,展开了无限的遐想。忽然,从东南天空上,一颗带着尾巴的闪亮的东西急速在夜空中向北方划去,像流星也不像流星。是飞机吗?那是七十年代,飞机长的啥模样,咱农村孩子也没看过。我突然想起,是不是北京放着毛主席“东方红太阳升”的那颗卫星飞过来了。我把想法告诉了妹妹,妹妹高兴地跳起来直喊:“北京毛主席看见我们了!”晚上,我回去把看到的情形,写了一篇《这是什么》的日记。老师在班上公开朗读了,尤其是我这篇日记,还得到了当校长的父亲的夸奖。父亲夸奖我观察得好,写作文就是这样,心里怎么想的就怎么写,写多了就不怕写作文没东西了。再看一看这眼前的雕塑,这不就是刻画的我小时候的事情吗?像这样有趣的雕塑,依次排列下去,还有好多,真可谓一步十景,人在景中,景在画中。

  沁水河河滨公园的建设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充分利用了原来河道上的古柳、白杨、黑槐等树木。在改造过程中,这些古树没有被破坏掉,而是得到了很好的利用和保护,将自然与现代、休闲与原生态、山、水、树、桥,自然地融合在一起,让人一走入其中,就充分地融入了大自然的环抱。我最喜欢的是河边的老槐树林。老槐树枝叶散发出来的自然的清香,让人陶醉。每次,我总是多停留一段时间,多呼吸上几次,拍拍老槐树铁黑的枝干,皲裂的树皮,让你也感受到了一份岁月的沧桑和温暖的情怀。

  在沁水河河滨公园中段,临近宽阔的公路处,有一个高约二三百米的小山。山不叫山,人称牟台,传说为《禹贡》青州之域。周封牟子于齐(今寿光县境内)。春秋,齐人忌其近临淄,乃逼牟子迁于牟平,遂称牟子国。牟子虽封实贬,每到中秋时节,牟子思乡心切,因令众人堆土城山,搭台而望,故称牟台。站在牟台东望,远处白云悠悠,近处河水奔流,整个城市远景尽收眼底,不由让人心情舒展,顿生意兴无边之遐思,宠辱皆忘之幽情。秋天时节,登台望远,佳禾秋树,暖日老鸦,古树流水,杂然相处,相映成趣,令文人雅士诗兴大发,故有“牟台秋望”之说,为小城“十景”之一。自明清以来,为此赋诗作文的不下二十几首,足见“牟台秋望”景观之魅力。但由于牟台独处城外,加之只有小路可以通达,所以,过去只有很少人来此游玩。河滨公园的建设者,充分考虑了这一历史因素,将牟台与公园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使之联为一体,牟台就像是一个穿着素衣布裙的少妇,又重新回到了她的少女时代,焕发出青春的光彩。如今,登上牟台东望,北流至海的河水,如一束玉带,散落在近岸,车流、人流在脚下穿流而过,更远处,一排排脚手架,竞相而立,一派经济开发,民生繁荣之景象。

  沁水和河滨公园开发建成后,每天来园的不仅有那些退休的老者,呀呀学语的孩童,更吸引了远近一大批爱好垂钓的钓友们。即使是大雨如注的夏天,这些钓友们也丝毫不惧风雨,一根钓竿自逍遥,让你不由顿生感触。他们不仅是在钓鱼,更是在乐活、养生啊!其实,河滨公园最美的景色,当是在晚上了。当黑夜降临,华灯初上之时,繁星与华灯互相映照在河中,一树树夜花就这样在河中开放了。更有爱好夜钓的人们,在河中布放的渔火,让人不小心就坠入一个美好的童话之中。几多乐趣、几多生活的浓意,就这样在清秋之夜里流淌着,象雾、象风、象蜜……

  我常常于下班,晚饭之余,到沁水河河滨公园走一走。我发觉,我越来越爱上这个地方了,越来越爱上这个小城了。虽然小城不大,也不是什么历史名城和旅游胜地,但我自思全国有名的山水之地,我走了也不算少,虽然不断地走向远方,但象小城这样,有山、有水、有树、有海的地方,还不多见。小城的平和气象,小城不浓不淡的风情民俗,还有小城的怡和养人,都使这儿具有了不凡的特质。也无怪乎联合国要授予这儿为“人类最适宜居住的城市”和“全国魅力城市”的称号了。走在公园里,我想起了古人的一句诗,叫“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我们的古人,是很懂生活的机理与情趣的。前几天,看新闻,据建设部发言人透露,全国120多个城市要把城市目标定位在建设“国际化大都市城市”上面,这不由让人引起了一丝丝恐慌和担忧,网民的一则留言更是搞笑:“中国的城市建设象欧洲,中国的农村建设象非洲”,善良的人们啊,什么时候才能停止“经济大跃进”的思维,迈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脚步啊!

  文明依水而生,其实,一个城市的建设又何尝不是如此?我写的这个小城市,这个河滨公园,就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地方建设的范例。沁水河河滨公园未开发前,这片野生地被称为“乱葬岗子”,是荒芜、脏乱的象征,人们走到这里,唯恐躲避不及。小城也因为没有很好地开发利用近城这一水系,犹怀璧宝玉而不识。因为没有了水的滋润,小城因而少了很多内秀,更少了许多开发的卖点,城市建设也就失去了鲜活的生命。如今,当现代建设者理解了“城、人、河”的相互关系、相互作用之后,把河与水的开发,当作建设城与人的先发命题,“城、人、河”的关系已经变成了“河、人、城”的顺序变化。一个城市,正因为有了水脉,才多了一份生机,一份趣味,“水”在其中的作用,已不是一般的物理变化,而是化学效应,这也许就是小城建设者“画龙点睛”之笔吧!

  有人说,人生就是一场行旅。走过了春天、走过了春、夏、秋、冬,如今人过中年,我曾经像所有的年轻的背包客一样,放逐自己,走过世界的许多如法国的塞纳、英国的泰晤士河、还有印度的恒河、朝鲜的大同江、泰国的桂河等大江名河,魂牵梦绕的还是沁水河。在我看来,沁水河,已融入我的生命,成为我生命的一部分,因为,沁水河,我曾经从这里走过。

编辑:周军
相关新闻
焦红军:沿着王小波走过的道路 2013-07-26
焦钟慧:爸爸的“隐士居” 2013-07-01
谢明洲:率直而真诚的歌唱 2013-07-01

网友评论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您的昵称: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胶东在线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文化频道意见反馈 文化热线:0535-6785690 国家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07001

网站简介   |   标识说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Copyright@ JiaoDong.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胶东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