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文化 > 文化圈 > 专栏文章 正文

王建波:鲜活的“烟台拾旧”

2013-07-08 10:05:53   来源:胶东在线   【字号:

  这是当年从烟台台湾同胞投资企业协会上转载的一篇老烟台人的回忆,现在这个网址已经打不开了。主要是一位在台湾的老烟台人对烟台的总体介绍,其中关于烟台的筵席、唱戏、海滨沙滩活动、日常生活回忆以及一些普通建筑街巷的介绍十分有价值,现转载于此,作为烟台开埠相关回忆资料辑录资料之一。小题目为新加。

  开埠历史

  烟台,古称芝罘。跟外国通商之后,书信往来,英文地址,仍称Chefoo。迄今西北端,伸入渤海海峡与黄海之间的半岛,如今还叫芝罘岛,据说岛上现在沿有秦始皇东巡之古迹。秦始皇并吞六国,一统天下后,开始东巡。旨在登泰山封禅,再想到九合诸候,一匡天下的齐桓公底国都临淄巡视。因为秦朝赢政自大西北内陆东来,从未见识过大海景象,受臣子们建议到齐国北端蓬莱,便可看到茫茫沧海。于是起驾前往,到达后,步上丹崖山,北望列岛,在夜幕低垂时,浪冲礁石,时有磷火闪闪,疑是仙山,才引发叫徐市(福)出海求取长生不老药物。兴之所至,再东向,便扺达芝罘岛而兴起赶山填海的事迹。又东巡,驻跸牟平附近临海岛上,由于赢政爱马在此养马,后称养马岛。然后再东行,一直走到荣成最东端之成山头上,远望大海,旭日东升,气象万千,当时观念,天圆地方,这真是“天尽头”。

   迨置明朝洪武卅一年(一三九八)为防御倭寇,东起威海卫,西至登州卫,沿岸均设置烽火台。在芝罘地区滨海土山上,亦设置烽火狼烟台,嗣后该土山乃简称烟台山。接着整个港区,则统称烟台,这是烟台名称之由来。烟台,原本是个小渔村,归福山县范围,早年全属登州府管辖。登州府不单管到胶东半岛之大半部,还管到辽东半岛。往北,一直到盖平县为止。盖平南有个望小山。乃昔年某士子,赴山东登州考试,航海遇险,堂上老母,以其子逾期未归,逐日登山引领南望,俗称望小山。连盖平县亦系登州辖区,可见登州地段好大。迄清朝咸丰八年(一八五八),英法联军舰队,北上,先驻扎烟台,旋攻打大沽炮台,未几又进驻天津,乃与清廷签定天津条约,明订登州蓬莱应开放为商埠,后经英人实地视察,弃蓬莱另改选烟台商埠。并要求准许外为人在烟台居住,且展开国际贸易。于是,烟台有了发网台布、花边、硝肠、蛋清、蚕丝等产品外销。出口频率逐渐增加,因而市容渐次繁荣。后来管辖登、莱、青三州之道尹公署以及东海关监督公署,均设在烟台市区。并于光绪十七年(一八九一)增建东、西炮台,东头有海军学校,西头有海防营。

   就在同年,(光绪十七年)胶东(登、莱、青)道尹兼东海关监督盛宣怀另拟兴建烟潍、烟青铁路。敦邀南洋首富侨商张弼士莅烟,共同研商合作兴建事宜。张氏到达烟台后触景生情,追忆到20年前,张氏应邀到雅加达出席法国领事馆庆酒会。法国领事用葡萄酒敬酒时,对张氏说:“咸丰年间,随英法联军。曾驻扎山东芝罘(烟台),宿营期间,发现该地山边有野生葡萄,士兵们采摘来酿酒,品味颇佳。当时就想,战后留在芝罘,开办一家专酿葡萄酒的工厂,行销远东,该有多好,可惜事与愿违,现在只好对阁下说,芝罘是个好地方而已。”如今张氏人在芝罘,联想到这段往事,公余之暇,便注意到烟台地区天然条件,是否真适合种植酿酒用的葡萄。经中外农业专家认定,烟台地区之土壤,气候统统俱备种植酿葡萄酒的条件。张氏乃兴起落叶归根,实业报国之志,商得当地父母官盛宣怀道尹之赞助,于光绪十八年(一八九二),斥资白银三百万两,买下烟台东山、南山两地之山路一千两百亩。开垦后,遍植葡萄,后来当地人称为葡萄山。又在市区广置六十多亩,兴建地窖、工厂、办公大楼。准备酿造白兰地与葡萄美酒。请皇帝老师翁同和书写张裕酿酒公司金字招牌,北洋大臣李鸿章批准专利十五年,太后老佛爷钦赐侍郎衔外埠商务大臣。猗欤盛哉,轰动一时。后来有副对联:“五月黄梅天,三星白兰地”。等于替张裕作广告。

   民国十七年(一九二八)烟台港口,又增建挡浪坝(防波堤)。民国廿年之后,刘珍年驻防烟台时,他督导市政,将全市大街小巷所有道路全铺成柏油路或水泥洋灰路。俄而又完成烟潍公路(铁路路基)直通潍县,与胶济铁路会合,可达济南。从此,海陆交通十分称便,外商纷至沓来。截至七七抗敌,英、美、德、法、比外侨,在烟台定居者,约有二千之众。烟台不单是国际商港,也是中国海军基地。我国海军南有马尾,北有烟台。烟台并设有海军学校。名作家谢冰心父亲谢葆璋,在清末,曾是烟台海军学校校长,驻在烟台。冰心少女时期,随父住在金沟寨有八年之久。烟台山上则有各国领事居住,山顶竖有灯塔,为往来船只导航。于是乎,烟台自然形成小而美的国际都市。大有“海到无边天作岸,山登絶顶我为峰”的气概。

  城市新生活

  自烟台山为指针,东半截比较新式样化,山下靠海边,就有法国俱乐部、电报局、邮政局等设施。太平街附近尚有舞厅、电影院以及酒吧等等场所。到广仁路上又有基督教青年会,以及手工密集的硝肠加工与蛋清加工等无烟工厂。靠河边有教会立的崇德女中与士绅立的养正小学。东向便是电灯公司、芝罘日报与张裕酿酒公司了。大马路(另有二马路、三马路、四马路等路名)上,则有很多洋行。观海里,是台湾公寓式建筑群,多半系海关工作人员或在洋机关供职者群居之所。再东向就是天主教立崇正中学与当时最高级的鲁滨饭店。该饭店除主体建筑大楼之外,尚有八幢花园别墅,专供外来宾客家庭休闲之用,或夏季提供美军舰队高级官员一家人避暑之处。过了鲁浜饭店,就是东沙滩洗海澡(游泳)好地方。岸上山丘,则是一片丛林,在緑树中有一幢幢红瓦白墙洋房别墅,多半是当地富豪或外侨们长期居停之所。山下路边,有一排欧式建筑,则系专供外国子弟就读的小学,通常都叫Boys school。再往东行,爬一个小坡,就是东炮台要塞了,迎面大门上横书“雄风海表”四个大字,内有德制大炮三尊,真值得凭吊。山丘下礁石嶙峋,倒是可捞海参的好去处。

   西半截,也可以说包括东南一带,就比较老式守旧了。住的人家,当地户多于外地人。建筑物大都灰瓦房,殷实人家又多半住在闹中取静的里弄里,什么“德仁里”、“德寿里”等等。若以道尹公署与近德会为中心往南有奇山所,“所”城里以张、刘、傅三姓住户为多。每隔几天有一次所集。东门外是三马路,有培养女中、芝罘中学。南山路一带有很多编织发网、花边、台布工厂。四马路有纩丝、养蚕学校。西门外,便是南大道,附近有卖家具、农具、粮行以及大车店,供乡下来的老客打尖之用。在进德会以西,有说书场、小舞台、丹桂戏园等,供一般人享乐的好去处。可以看杂耍、点戏、划盒子(等于台北红包场)以及听戏。再向里走,拐个弯,即四道弯(类似台北万华实斗里),专供寻香客寻花问柳的去处。从道尹公署往西北去,有朝阳街,专卖南北食品干货以及中西地道药材。北大街是绸布庄以及书局文具店集散地。再往北则是大庙天后宫一带,专卖海产干货以及锅碗瓢盆五金杂货贩卖场所。往西南去,就是大海阳住宅区与益文商专,省立八中,真光女中以及毓璜(玉皇)顶风景区与毓璜顶医院了。

  夏天,除了到东沙滩洗海澡(游泳)或在海上扬帆逍遥或搭汽艇穿梭兜风外,学生们可以到东炮台露营,美国大兵可以到烟台山下酒吧间寻欢作乐。冬天,可以骑马,到东山踏雪寻梅,青年人可以在冰地上打滑溜儿(溜冰),也可以堆雪人打雪仗。春天,呼朋唤友,去南山魁星楼附近梨树林内,一片“香雪海”梨花树下,踏春赏花,饮酒行拳,高歌作乐。当然,也可以到芝罘岛踏青,西沙旺玩水。秋天,可以登高远眺,上毓璜顶赏菊。也可以下海,搭舢舨在浪坝里,先钓“麦穗”(鱼名),再将麦穗一条条绑在四寸长钓钩上,在黄昏时刻,把舢舨划到浪坝外,芝罘岛附近,一边拉刀鱼(即带鱼,由于刀鱼专追吃游动活鱼,不吃垂钓死鱼,所以得一边划舢舨,一边拖拉钓绳)再一边渔歌晚唱。悠哉游哉,这些,岂不是神仙生活。

   烟台的确适合一般人居住的好地方。要新有新,要旧有旧。吃喝玩乐,任君选择。当其时也,在街上你可以看到市政首长或军队旅团长,座在汽车里,车门外左右站着两位卫士,身佩盒子炮,呼啸而过的架势。你也看到出大殡的排场;以及士兵练操,列队进行时,高唱:“军人首重服从,命令何等森严,纣有兵丁亿万,何敌周臣三千……”的队势。到东沙滩你可以看到洋婆子裸体日光浴,到山下太平街你也可以看到美国水兵跟酒吧女郎当街亲吻的镜头。这都是中西合壁,新旧杂陈的景象。

  筵席与戏院

  烟台在太平年代,歌舞升平,吃风很盛。记忆中,吃中餐的大饭馆,有松竹楼,大罗天,群英楼,会英楼等。吃西餐的,有鹿鸣春、法国俱乐部、鲁宾饭店。普通小吃馆有东升楼、小罗天、儒林春等等。都是客常满酒盈樽。在桃花街还有几家拉面馆,吃细条有“一锅丝”,吃扁条有“韭菜叶”。宴房酒席,有半桌头,四一六(四个冷盘、一个大菜、六个热炒),四二八(四冷、二大、八热炒)、小吃一块钱六菜一汤。应有尽有,各取所需。记得有副嘲笑吃客的对联:“大罗天、小罗天、天天花天酒地;五月节、八月节、节节按节下缸”。因为那时节,酒宴不必当时付钱,一年三节派派人收账。所谓“下缸”,即躲债,藏在缸里的意思。所以在儒林春小饭馆,一进门就有个条幅:“一进门来苏东坡,坐下张良问萧何,喝酒如同三结义,要账倒像见诸葛。苏秦巧辩说六国,张仪不语是白说。非是小号不赊账,因为要账太罗嗦”一般宴客,除请帖外,还要“拉红单”,就是写知单,用红纸写下要请的贵宾芳名。第一名被邀的,一定要在姓名下端,写上“敬陪末座”,其余的,则写个“知”,或“敬知”,不出席的,则写个“谢”了或“敬谢”。凡出席的,落座之后,第一桩做的事,就是叫条子(写张纸条,叫妓女陪酒),这是主人为增加客人欢乐气分,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划拳、行令、有拉、有唱、热闹就好。今天你请,明天我邀。反正大老板闲暇无事,藉词乐和一番,何乐不为。也有的,找志同道合三、五人,到小饭馆,要个单房间,相互自拉(拉胡琴)自唱,或叫条子陪吃陪喝陪唱。一块钱套菜,消磨大半天。这就是烟台当时吃风的写照。

   烟台由于吃风普及,连带带动唱戏的时尚,到饭馆作客,不会哼两句,多少有点不够份量。流风所披,而引发学戏,听戏,甚而票戏,研究戏的风气,于是手群起找专家教戏,学的人彼此也切磋琢磨,如何咬字吐气发音,如何有板有眼念唱做打,如何比手划脚中规中矩。另有票房实地演练,有文武场搭配,个别顺序清唱。与之所至,生旦二人对唱一折武家坡,也可以生旦净三人合唱一段二进宫。甚而到进德会粉墨登场来一出空城计。赶上学校校庆,师生同乐,也来合演一场群英会。公子哥儿们,闲暇无事,也可到老伶工家里串门走走,耳濡目染,也会有所领悟。当年丹桂基本演员张少甫就是戏胞,他可指点你生、旦、净、丑,全体一出老戏。你也可以看他登台表演,他不论唱做。絶不输于所谓名角。头几年在台湾文化大学戏剧系教课的梁秀娟,想当年也在烟台住过,她能教也能演。名票曲学海,更是名不虚传,唱起来不输名家。

   所以说,凡是跑码头的戏班,到烟台登台,都有点打怯,就是京朝大角也不例外。能在烟台打住了,进而一炮而红,再到其它大小码头演唱,絶对无往不利。可见烟台文化程度之高,对京戏了解程度之深,与其它城市相比,不逊色。

  

   笔者没有唱戏的细胞,能在烟台这个环境中长大,近朱则赤,自然而然,渐有看戏的因子,其间经过一番比较,在感受以知中,以为话剧或电影赏以及歌唱明星,只要肯表演,只要有嗓门,久而久之,自然就成为大牌。可是京剧演员,要想成名,就不那样容易。除有天赋歌喉以及表演异禀之外,还得下多年苦工,锻练腰腿;举手投足,都得干净俐落。在表情技巧上,又得用多少心思去揣测去琢磨,才能进入堂奥,恰到好处。因为京剧舞台,设备简单,却要表达出无限时空。以写意方式,表现出人马舟车、楼台亭阁。并且以少代多,以虚代实。全靠细致表演来表达心意与情景。又因为无声不歌,无动不舞,必须中规中矩,不可随意滥来,唱吟做打都有节奏,都有感情,不能随便改动。在情节进行中,能把抽象书面融汇贯通,而引起观众共鸣,真不是一件简单的演出。这也就是京剧百练成钢,精髓所在,不同凡响的地方。

  

   不佞老想起跟着附庸风雅,乃良有以也。可惜,既无闲暇工夫学戏也无闲钱买池座看戏。每逢好戏或名角登台,只好买站票俗称啃槽帮。因为那时戏园,不能跟现在台湾国家剧院来比,当年木头凳池座,已经不能再好。其余有边座、后座,楼上有雅座、包厢。而买站票是站在栏杆后面看的,等于像牛马饥饿时,无草无料,只有站着用牙齿啃槽帮。所以这是对贫苦大众。一句嘲笑骂人话。在我,阿Q心态,不管如何,老子能看到就行。管你怎样讥笑,全充未听见。

  

   当年,就这样在烟台看了好多戏。梁秀娟的玉堂春,孟丽君的观音得道,还有盏丽君演的孟丽君,也看过李万春“十八罗汉收大鹏”以及言菊朋的“让徐州”与周啸天的“失空斩”,更看过程砚秋的“碧玉簪”。到现在还记得他怕戏中心上人着凉,给他一边盖被一边唱:“女儿家这举动,怎不羞人”的表情,真是入木三分,听起来真过瘾。

  

   有一次,忘了看谁的戏,总之,很轰动就是了。入场时,人挤人,其中一位仁兄踩到一位当兵“老总”的脚后根。这位老总刚回头,这位仁兄赶紧喊他“姐夫”,老总反而笑了说:“俺还没有老婆,你就叫俺姐夫!”对方说:“俺不叫你姐夫,你也骂俺小舅子。”彼此一笑,化干戈为玉帛,一起进场。有时候看到稽察处一班人马,荷枪实弹,抱着“大令”列队到场镇压,“因公”看戏,一举两得,也是那个年代的一景。

  

   早年跑码头唱戏的主角,每到一个城市,都得拜码头,凡是地方士绅,机关首长,新闻报社,都是他们去拜访的对象。于是人捧人,有钱有势的大爷,少不了回敬,送一幅额幛、锦旗之类,什么“青衣祭酒”、“老生泰斗”等,挂满。舞台两旁,授受都有面子。有的舞台本身,两旁也有木刻金字对联:“尧舜生,汤武净,桓文丑末,古今来多少角色;山河彩,日月灯,风雷鼓板,天地间一大舞台。”还有一副对联也很妙:“凡事莫当前,唱戏不如看戏好;为人要顾后,上台总有下台时。”

  后记

罗罗嗦嗦,写了一大堆,真是不堪回首话当年,也有他乡久住忆故乡的情怀。两岸开放后,被邀去过几趟烟台,一次是去讲学,一次是去参加APEC商展。还有乃是应崔中之约,滥竽亿东公司董事长,在胜利路上兴建文经大楼之故,十多年前破土时回去过。去年落成时也回去过。这幢楼房前前后后折腾了十几年才盖好,可想而知,一定是赔了夫人又折兵。开头是满心欢喜,最后又是一番苦味在心头。

   现在的烟台,跟七十年前,物换星移,大不同了。不但景物,街道也焕然一新,人也不认识了,“访旧皆为鬼,儿女忽成行”。老朽已八十有七,真有点“少小离家老大回,儿童相见不相识”的憧憬。

   当初没有四层以上的楼房,如今高楼栉比。早年没有自来水、火车站、飞机场、烟台大学,现在应有尽有了。以前金沟寨、西沙旺是郊外,目前已是繁华景区。当前整个烟台,脱胎换骨,幅员大增,跟过去判若天渊。家贫望邻富,何况曾经久住的烟台,更希望日新月新,万象更新,我也与有荣焉。

  

   总之,过去大家所享受或遭受的酸甜苦辣,不才规劝自己,也安抚别人,过去的就让它永远走入历史,不必自豪,不必眷恋,不必愁视,不必记恨。一切都当作曲终人散,过眼云烟。

  

   但愿两岸人民,自今而后,永远居住在没有耻辱、没有恐惧,只有发展、只有建设,过着幸福乐利的生活。海外游子也可以来回居住,永保安康,该有多好。

编辑:孙杰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您的昵称: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胶东在线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文化频道意见反馈 文化热线:0535-6785690 国家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07001

网站简介   |   标识说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Copyright@ JiaoDong.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胶东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