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文化 > 文化圈 > 专栏文章 正文

王孟子:澳门,一个值得亲吻的名字

2013-07-08 09:25:20   来源:胶东在线   【字号:

  2009年8月,我作为两岸四地大学生代表,应邀赴澳门参加由《澳门月刊》主办,中国新闻社、澳门民政总署协办的庆祝国庆六十周年暨澳门回归十周年大型图片书画展、两岸四地“澳门特区未来发展研讨会”以及两岸四地大学生“回归十年话澳门”征文比赛颁奖礼等系列活动。值此澳门回归十周年之际,当我以中国人的身份堂堂正正踏上这片与祖国久违多年的赤子之土时,心中满怀着中国式的自豪,这个别样的小城不知曾编织了多少国人的遐想,而现在我终于可以亲历品读关于她的故事。

  澳门,每当我向别人提起她的名字时,许多人却带着先天性的偏见。如果你认为这只是一座纸醉金迷的“赌城”,那你就错了;如果你仅把它视为一块曾经的殖民地,那你就大错特错了。梁实秋先生说的好,最富理想的中国的女子,兼有开放的外在和东方的内慧。在我心中,澳门就像是这样一个魅女子,一个值得我们去亲吻的名字。

  中国第一所西式大学,第一所西式医院,第一间印刷所,第一本中文《圣经》,第一本汉英字典,第一个海岸灯塔,第一个邮局、消防局,以及设置在街头的第一间公厕……如此多的中国第一,想见不到竟都是诞生于这块弹丸之地、蕞尔小邦。是何缘故让这里如此独特?黑色的沙滩、黄色的墙壁、赭褐色的大三巴牌坊……身在其中,恍如身临斑斓的童话世界。要不怎能引得诸多风流人杰到此,或寓居,或踏足呢?而在这走走停停间,一只蝴蝶的翻飞却能改变整个中国的风向。

  大三巴牌坊,澳门的象征。它是三次火焚的杰作,原本只是圣保禄教堂的前壁,在主体建筑化为灰烬之后,便留下了它。由于形状很像中国传统的牌坊,于是一个由意大利传教士设计、中日两国工匠共同施工、东西方携手打造的建筑,便有了这样一个中西结合的命名。更奇的是,就在它的旁边,还有一个绝对中国特色的哪吒庙。实际上,这样的华洋交错的景观,在澳门随处可见。据说,早些年的澳门,当男人们出海打渔时,女人们便去教堂拜上帝,而后到妈阁上香,两种信仰互不冲突,礼多神不怪。

  如果你想目睹一下这个被称作是“立体圣经”的教堂当年的容颜,不妨去欣赏钱纳利的画。在圣保禄教堂最后一次失火前,来自英国的著名画家钱纳利曾用其细致的彩笔画下了教堂的全景,这成为没有照相机的那个时代的珍贵文献。而当你去拜谒他的坟冢时,你还会发现一通中文墓碑,碑文如下:他从遥远的出生地而来,发觉这里是一个足以逃避其青年时代所遭受的忧患与烦恼的温暖的庇荫所,也深受这个社会的爱戴,直至离开尘世为止。他毕生以其声音和彩笔来颂扬基督的第一福音——“融洽相处”。

  融洽相处——多么美的一个词!中国古代先哲有言在先,“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在澳门,这样的美就在身边,并且是与生俱来。

  当你来到白鸽巢公园时,会看到在白鸽群舞之下,一个用三块巨石垒成的门形洞穴中,发耀着金黄色的灯光,衬托出一座人物半身塑像。他便是被西班牙文学之父塞万提斯称作“葡萄牙珍宝”的贾梅士,左侧的金属板上镌刻着:“致伟大的人道主义诗人,葡萄牙人大同精神的象征”。贾梅士才华横溢,其在葡萄牙的地位相当于李白在中国,然而蛾眉曾有人妒,诗人被发配到非洲从军,后又从印度果阿来到澳门。在澳门,他获得了一份迟到的爱情,并且完成了他的传世史诗《葡国魂》,这篇长诗的地位相当于弗吉尔的《埃涅阿斯纪》之于罗马。从一种蓝到另一种蓝,一次国际性的发配流放,却成全了一位伟大的诗人。对新鲜事物的激情,让他葆有这一种对世界的热爱。后来,商人马葵士为之立像,两个“士”惺惺相惜,衍为佳话。

  无独有偶,之后的几十年,澳门又与一位中国大才子进行了一次壮丽的对话,这便是负气才高的汤显祖。早已厌倦官场沉浮的汤显祖,不等朝廷批示,自己早先辞官,采菊南山。一路向南,他来到了澳门。当时在澳门,可以看到身着异装的外国商人和少女、建筑风格别致的洋教堂,汤显祖大为好奇,还向翻译了解葡萄牙人迁居澳门的情况,并会见知名的西方传教士利玛窦和洋商,留下许多纪行诗,他用“十二飞帆看溜还,占城十日过交栏”描绘葡萄牙等外国商船的来往;用“花面蛮姬十五强,蔷薇露水拂朝妆”描绘葡萄牙少女。处处异国情调,时时海客奇谈,给了汤显祖新鲜的刺激,极大地激发了他的才情,最终助其完成《牡丹亭》这一中国式的爱情狂想。他在《牡丹亭》中的一出戏《谒遇》,便以明代澳门之事为背景写成。而柳梦梅的香山岙多宝寺之行,便无疑是自由港的独特风情所赐予的神来之笔。

  柔情是你的外表,坚贞是你的内心。澳门不仅是一座诗意之城,更怀揣着一股浓烈的家国情怀。

  早先,当国人在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中惊醒时,魏源受托于林则徐,在澳门编著《海国图志》。他从澳门这扇大门看到了世界,因此有了强烈的开放意识。一时间,“师夷长技以制夷”成为那个年代的名言。后来《海国图志》翻译到日本,变身为日本“明治维新”推动近代化的思想库,也成为五四精神的渊源之泉。

  郑观应的一本《盛世危言》,使其成为中国近代化改革的先行者。这本奇书先后再版20次,由此拉开了康梁维新之路。而写完书稿这年,孙中山来到了澳门,他的《农功》也被选出书中。孙中山在镜湖做医生,由于医术高明,太受欢迎,被葡医挤出澳门。在实践中他意识到,“医术救人,所济有限”,“若欲救国救人,非锄去此恶政府不可”。由此开始了他反对封建帝制,建立民主共和的革命生涯。而另一位新民主主义革命家毛泽东,年轻时在韶山读书时,也是对《盛世危言》手不释卷,书皮也被磨破了。他在延安时曾对埃德加·斯诺说,正是这本书让他违背父命,走向了外面的世界,以寻求人生和救国的真理。

  上世纪30年代,澳门人高唱《松花江上》,悲悼北方家园沦陷;日寇侵占广东国土,澳门收留了数量远多于本地人口的难民;后来粤东游击队奋起,这里又成了抗日军民的装备后勤秘密补给地,许多伤员在次得到治疗并康复;1949年,濠江中学升起了第一面五星红旗,同内地人民共庆新中国的诞生;1999年12月20日回归那天,澳门全市沸腾,万民空巷,呼唤着投入母亲的怀抱。2008年汶川大地震,澳门同胞慷慨解囊,将爱心播撒到灾区。凡此种种,不可胜数。每自国难当头,民族危亡之际,澳门同胞与祖国和衷共济,相濡以沫。

  百年老澳门,十年新濠江。不变的是,一如既往的多元和谐;革新的是,回归十年,澳门所取得辉煌成绩,彻底改变了400多年前澳门边陲渔村的旧面貌。钱钟书的《围城》也有诸多澳门元素,小说的重要角色鲍小姐就是一个十足的澳门土生葡人。一首澳门葡人的歌谣唱到,“喝了亚婆井水,忘不掉澳门;要么在澳门成家,要么远别重来。”中国人早已习惯了大一统,而这里的多元文化却依然和谐地存现着,澳门既有着南欧小城的闲适,也有中华古典的儒雅。这是一方净土,没有战乱的袭扰,没有政治的狂飙,反倒因孤立和隔绝保留下完整的本色原貌,朴实、洁净、温婉、兼容。

  澳门,心向往之的温柔乡。在这里,可以到官也街小馆子里喝一碗水蟹粥,去路环岛安德鲁吃两个热葡挞,邀三五好友去竹湾海滩游一回泳……澳门,让我再一次亲吻你的芳名。

编辑:孙杰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您的昵称: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胶东在线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文化频道意见反馈 文化热线:0535-6785690 国家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07001

网站简介   |   标识说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Copyright@ JiaoDong.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胶东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