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文化 > 文化圈 > 专栏文章 正文

解焕新:百年“喜雨歌”石刻小考

2013-07-08 09:27:54   来源:胶东在线   【字号:

  2010年3月14日,烟台降下了入春以来的第一场甘霖。虽然老天咋暖还冷,但已让人感受到了春的气息。

  第二天,3月15日。我如约来到毓璜顶公园玉皇庙东厢的“毓璜顶文化研究所”,和到场的几位《毓璜顶文化》编委商量第二期稿件的事情,我对公园的工作人员王汝生说,曾经在上面的山坡上见到西厢后面的夹道中放有一些断碑残石,不知有没有需要的。于是我俩来到夹道中,有墓碑,有条石,这时我看到里侧有一块约600*450的白色平整无字石块斜放在那里,“小王,咱俩把它搬过来看看。”我对王汝生说。俩人使劲把石块翻过来,上面有字!我迅速的往后面的落款处看,见到了我熟悉的三个字“刘怀奎”,再看起首处“喜雨歌”三个行书字映入我的眼帘,重大发现!我迅速的告诉了编委刘正中老师,刘老师是刘怀奎的曾孙。

  这真不知是我们做的事情感动了玉皇大帝还是冥冥中的巧合......

  此石刻长62厘米,宽46厘米,厚度12厘米。石刻上的书法颇有二王风格,正文右上角三个字“喜雨歌”,内容是:“余在都门得福山王氏天壤阁丛书,内有祈雨法。己丑春闱报罢适天旱,遂以告杏荪观察如法求之,果得大雨。燕齐千里尽赤土,豆麦枯槁虫乱舞;骄阳百日天无云,冰雪以来少纤雨;登莱当道祈雨虔,八卦先天觅旧谱;我亦奔走执事供,一日二日风如虎;三日不雨五谷无,老农吁天呼号苦;忽然山顶黑云来,逢逢隐约渐闻雷;霎时滂沛灌田足,滴雨粒粒皆珠玉;官曰天为民雨粟,民曰官与吾泽沃;天曰如尔人之欲,官得所求民亦乐;民乐官欣将如何,我且代做喜雨歌。震泽盛钟岐星杉盛君工诗,岁壬辰来游毓璜,适东廊兴工,欣然乐助清钱万选兹于其上也,录诗二章以志鸿雪刘怀奎识。”(文中部分字体遭损,疑为文革中用锤头敲击破坏过,标点符号为本人注)

  此石刻的内容时隔一百一十多年,内容今人基本都能确认,只是个别词语,今天已不常用,故理解起来稍有难度。文中的“都门”是都城的城门,此处代指京城。“春闱”,在古代乡试每三年一次,春天的乡试叫“春试”,又叫“春闱”,九天,农历二月九日、十二日、十五日三场,每场三天。“逢逢”,气势宏大、蓬勃,“逢”通“蓬”(《灵枢·逆顺》:“兵法曰:无迎逢逢之气,无击堂堂之阵”。)“鸿雪”,古时写作落款时常用词语,无实讲。值得注意的是,此碑文内容是盛钟岐作于“己丑”年,即光绪十五年(1889),“壬辰”年,光绪十八年(1892)由刘怀奎抄写后镌刻上碑,石刻的制作从落款处可以看出主要是因盛钟岐“欣然乐助清钱万选兹于其上也”,或许是出于褒扬的目的。文中提到的己丑年春旱,本人查阅了手头的《芝罘区志》和民国《福山县志》,均无此年度的干旱记载。

  此石刻内容共涉及到四个人,一是“福山王氏”及其天壤阁丛书,福山王氏即王懿荣。王懿荣,字正儒,一字廉生,山东福山(今烟台市开发区)古现村人,清光绪六年(1880年)进士,光绪二十年(1894年)国子监祭酒,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攻陷北京时投井殉国。是清代著名爱国志士、金石学家,曾以首先发现甲骨文而被尊为“甲骨文之父”,《清史稿》有传。天壤阁是王懿荣的藏书楼,据说是当时山东四大藏书楼之一。王懿荣记录自己收藏金石文物的笔记体杂文即命名为《天壤阁杂记》。天壤阁丛书计十九种增刊六种。二是“杏荪观察”,即盛宣怀,观察是清代对道员的尊称。盛宣怀(1844年—1916年,出生于江苏常州府武进县龙溪,逝世于上海),字杏荪,又字幼勖、荇生、杏生、号次沂、又号补楼、别署愚斋、晚年自号止叟。清末政治家、企业家和福利事业家,官僚买办。1879年,署天津河间兵备道。1884年,赴粤办理沙面事件;同年,署天津海关道。1885年,任招商局督办。1886年,任山东登莱青兵备道道台兼东海关监督。次年,在烟台独资经营客货海运,航运范围不仅扩大到山东整个沿海,而且还开辟了烟台至旅顺的航线。1891年春,在烟台设立胶东第一广仁堂慈善机构。次年,任直隶津海关道兼直隶津海关监督。1896年,任铁路公司督办,接办汉阳铁厂、大冶铁矿,奏设南洋公学于上海。1902年,任正二品工部左侍郎。他被后人誉为“中国近代企业的开拓者”、“中国早期工业之父”、“近代中国第一代实业家”。盛宣怀在烟台期间还创办了缫丝厂、帮助创办了张裕酿酒公司等,为烟台播下了近代工业发展的火种。三是“震泽盛钟岐”。盛钟岐,盛宣怀族侄,后来任烟台广仁堂堂长。从1886年与盛宣怀到烟台至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到天津广仁堂担任首董,在烟台大约待了九年。毓璜顶公园吕祖殿的南山墙嵌有盛钟歧题于丙戌光绪十二年(1886年)诗文石刻。四是石刻的书写者刘怀奎。刘怀奎,清中书省中书,芝罘雅士,“小蓬莱”石坊背面“仙山缥缈”题写者、民国时期热河省财政厅厅长刘风镳的父亲,毓璜顶名称改换者。

  看过此次发现的“喜雨歌”石刻内容,联想到今年开春以来云南等地遭受百年不遇的大旱,让人们不由自主的对当年颇为盛行的“祈雨”,产生了几分神秘,几分好奇。玉皇庙院中墙壁上嵌有一块明代的石碑,其碑文《大明新建玉皇上帝庙辉煌记》写道:“每遇灾旱患,登顶祈祷,无不灵应,故雨顺风调,民安物阜。缘促乙末岁春,刘惟举各发虔念纠众立会攒资,建玉皇圣庙一座”。吕祖殿(即小蓬莱阁)也是当年烟台地区的父母官龚易图祈雨成功而修建的,据《小蓬莱阁铭》记载: “光绪二年岁在丙子,五月庚子乞雨于玉顶山,既降,因建阁于东偏,越六月壬子阁成,复雨,铭以落之。”当时,龚易图还将家中珍藏的吕洞宾茄香木雕搬来,建庙供奉。那么,当年到底是怎样祈雨的呢?好在盛钟岐一句话为我们指引了方向,查王懿荣的《天壤阁丛书》中的清纪大奎撰写的《求雨篇》,可让我们窥见一斑。像这样以道教的方式进行的“祈雨”而后又灵验至“喜雨”,最后官曰天为民雨粟,民曰官与吾泽沃;天曰如尔人之欲,官得所求民亦乐这种不知是巧合还是偶然的祈雨结果真的是给这座钟灵毓秀的小山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让人们有了坚定地信仰,有了对美好生活的深深企盼......

编辑:孙杰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您的昵称: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胶东在线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文化频道意见反馈 文化热线:0535-6785690 国家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07001

网站简介   |   标识说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Copyright@ JiaoDong.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胶东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