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文化 > 胶东历史 > 历史档案 正文

通伸南街与东牟公学

2013-02-14 14:59:57   来源:胶东书院   【字号:

  烟台有一条街,叫通伸南街,位于青年路与建设路之间。在今天烟台市,这条街实在是太平常了,让人很难产生特别的印象。但是,在100多年前,因为一所学校建立于此,让其在烟台历史史册中留下了重重的一笔。

  那个时候,这里有个村子叫通伸村,建于明弘治十三年,即公元1500年。在村子的南边有一条东西走向的大街,似被称为通伸南大街,1949年才正式命名为通伸南街。100多年前,这条街的南侧,还是大片大片的菜地或粮田,远离市区。也许正由于此,从日本回国的留学生、同盟会员徐境心等人才选在这里建立起一所学校—东牟公学,作为宣传革命、培养人才的基地。同时,也是革命志士南来北往的接待处。

  东牟公学建立于辛亥革命的前夜。那时,在同盟会的领导和影响下,在日本的中国留学生中开展起了轰轰烈烈的革命运动。腐朽的清政府要求日本政府取缔中国留学生的革命活动。于是,1906年前后大批留学生纷纷回国兴学、办报、宣传革命。当时同盟会北方支部的领导人徐镜心、以及同盟会员邹秉绶、李风梧、谢鸿焘及夫人马秋仪女士,他们联合烟台英文馆毕业的张继、张福来等数十人,募集资金3000银元,在远离市区的通伸南街租来一座四合院作校舍,创办了东牟公学,作为革命的联络基地,培养革命人才,秘密准备发动反清起义。

  东牟公学1906年秋开学,初时招收学生十几人。次年春天,学生增至200多人,设普通中学、警察及师范二科。谢与徐分任校长与教务长,当时教员有十余人。为了解决办学经费,马秋仪女士不仅拿出自己的私蓄,还变卖祖产、金银首饰等,捐肋东牟公学。

  东牟公学创办后,一大批革命志士来到学校从事教学及宣传革命活动。如著名的同盟会员胡瑛、张溥泉、左汝霖、张继、陶成章、孙嘏臣等都曾来东牟公学任教。后来因安徽巡抚恩铭遭狙击,清政府下令各省严查革命党人,加之在东牟公学任教员的革命党人陶成章等人被通缉,所以东牟公学领导人及学员大都转入地下,或转入外地活动。如徐镜心潜行山东各地开展革命宣传,之后又与张继到东北游说山东同乡,与宋教仁合设木植公司为掩护,在白山黑水之间宣传发动革命,发展革命党人300多人。

  武昌起义后,烟台及山东各地的起义,其组织领导者大都都是从东牟公学走出来的革命骨干。辛亥革命期间山东地区牺牲的60多名革命志士,其中核心成员也多是东牟公学的师生及相关人员。所以,东牟公学培养了山东革命的骨干,而且发挥了山东革命策源地的作用。东牟公学后期在清政府的迫害下,实际处于停办状态,直到1912年正式解散,完成了其历史使命。

  解放后,随着烟台城市的发展,通伸村逐步城市化。特别是20世纪60年代后,木钟厂、玻璃厂等平地而起,通伸南街才真正成为城市的街道,但直到80年代中期还是土路。经过近几十年的发展,这里成为市民的居住区,街西头北侧有烟台十三中,也许冥冥之中能与100年前的文脉相连,但却不可同日而语。通伸南街的周边,南与繁荣的南大街西首为邻,东则有烟台汽车站,越过街北居民区,是繁荣的三站市场,西部越过建设路及居民区就是著名的西炮台公园,旧时的容颜早已消失在现代化的建设中。如果不是对历史有兴趣,谁也不会去想那些过去的事,欣赏的是现实的繁荣与兴旺。

编辑:周军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您的昵称: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胶东在线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文化频道意见反馈 文化热线:0535-6785690 国家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07001

网站简介   |   标识说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Copyright@ JiaoDong.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胶东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