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文化 > 胶东历史 > 野史轶闻 正文

牟平“孙半城”家族兴衰记

2008-04-14 14:18:13   来源:烟台晚报   【字号:

  “孙半城”是个家族绰号,说的是清咸丰同治年间,宁海州城南门里的孙姓家资巨万,富甲一方,鼎盛时期州城内有一半的房产归于孙家,故有“孙半城“之称。

  偶得金佛 掘第一桶金

  孙氏家族的发家史颇有传奇色彩。据孙家家谱记载,孙姓是在明代自“小云南”迁至宁海州城外的南官庄村定居。传至清中期,村里有对孙氏兄弟因不堪后母的歧视而早早脱离门户,迁到了宁海州城内谋生。这两兄弟憋着一肚子的劲儿,一心想干出点名堂来。他俩先进城拜师学木匠,后觉得没出息,又拜师学做银匠,出徒后在东关开了个银匠铺,一干好几年,日子仍过的清苦。

  有天深夜,店铺有人急急敲门,开门一看,原来是城内闻名的“大烟鬼”。“大烟鬼”问:“要不要铜佛像?”兄弟俩摆手说:“本小,要不起。”那烟鬼说:“贱哪!”,第二天傍晚就背着个口袋送来了。兄弟俩一瞅这菩萨像,锃亮发光,一点锈迹没有,职业经验告诉他们,这是座“风磨铜”———含金量很高的金菩萨,当下倾囊而收。事后传出,州城北门里往东“百日庵”内的观音像被盗了,和“大烟鬼”一样,老百姓及官府也不清楚这是座金佛像,并未深究。这是孙家掘得的“第一桶金”。

  锦上添花 成一方船王

  有了资本,孙氏兄弟就琢磨着改行做起货栈百货生意来。买卖越做越好,越做越大,后来干脆买了几条船,做起了远洋运输,往来于上海、福州、广州等几大城市。

  孙家富了,哪想不久天上又掉下个暴富的馅饼。福山县柿子夼有个在上海做道台的老乡托孙家运送一批朱砂花盆回老家,盆下压着全是金条。船半路遇风暴耽搁了些日子,等回到福山一打听,道台早因贪污东窗事发被抄家了,孙家哪敢吱声,连夜把这批花盆运回孙家,盆下的金条自然也全落入孙家。

  自此,孙家锦上添花,迅速富甲发达起来,在最鼎盛时的咸丰末年,已拥有200多条大沙船,往来于南方各开放港口,那时文登南海岸的张家埠港内泊舟云集,帆桅林立,(上世纪80年代前张家埠口还跑煤沙运输船,现淤积几成小渔港———编者注)几乎成为孙家的私人港口,孙家在埠口岸边筑有城堡,城堡东西各有炮台一座,拥有长枪100多条。

  此时孙家也早在宁海州城内大兴土木,买地置房了,“孙半城”之称也开始流传。

  大厦既倾 叹家国同命

  《红楼梦》里有句“其兴也勃、其亡也匆”,孙家即是这样,“孙半城”自咸丰末年达到顶峰后很快衰败破落了。这里有家族子孙沦为纨绔子弟而吃喝嫖赌抽的败坏原因,更有当时国内时势大气候转变的历史原因。

  1842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后签订《南京条约》,广州、福州、上海等五处成为首先开放的通商口岸。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签订的《天津条约》又增开登州等十处为通商口岸,1861年烟台正式开埠通商。在烟台与南方各港口开埠间隔20年的空当里,在外国航运势力还没有进入烟台之前的这段时间,是烟台本地民族航运发展壮大的黄金时期。1861年(咸丰最末一年)烟台等北方港口正式开埠,随着外商以大吨位的新式轮船为主的船运势力对北方航运的垄断,传统的活跃在北方沿岸的小吨位的民族沙船(中国传统海帆船)业急转直下,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以致逐渐凋零衰败,在短短几年内几近消亡。

  孙家的商船后来全卖给了文登王家。到光绪年间,孙家在宁海州城内还有元增德和永增同两大著名商号,至民国期间,孙家彻底衰落,卖地卖房都是论顷或一条街地卖。家族败了怨祖坟不好,孙氏长老特地请了个阴阳仙人看风水。仙人说:人财不能两旺,要人旺还是财旺?长老看破了财,选择人旺。于是仙人在城南山里选定了孙家新的祖莹,自此孙家虽再无发大财之家,倒也人丁兴旺。此为传说,不足为信,但孙家后人现的确几近遍布全牟平城了。文/图张国栋

编辑:周军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您的昵称: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胶东在线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文化频道意见反馈 文化热线:0535-6785690 国家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07001

网站简介   |   标识说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Copyright@ JiaoDong.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胶东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