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文化 > 文化博览 > 人文风物 正文

老烟台商人的仗义

2008-04-14 14:17:11   来源:烟台晚报   【字号:

  从清朝末年到民国抗战前夕,烟台商业经济十分兴隆繁盛。据说,这跟烟台街上的商人“仗义”(就是讲诚信)大有关系。有两个故事,至今老烟台人提起来还津津乐道。

  民国初年,北大街中段路北有家绸缎庄,帐房先生姓吴,和对门杂货铺孙掌柜是拜把弟兄。每逢晚间老吴结帐时,孙掌柜总过来陪他聊天,相处和谐。忽然有一天,吴先生结账时发现少了一个元宝,这可是老吴在绸缎庄干了20年都没有过的事啊。账房重地,伙计和闲杂人员严禁擅入,会是谁呢?这天晚上,当孙掌柜又来串门时,老吴和他说了一会闲话就问:“孙大哥,柜子少了一个五两重的元宝(老秤十六两为一市斤),是不是兄台和愚弟开玩笑藏起来了?”孙掌柜想分辨,但一想老吴找不着这元宝,有何面目还在绸缎庄上干下去,就承认是自己干的。第二天中午,孙掌柜送来一个银元宝,从此再也不来串门了。

  过了几天,一个小学徒在帐房内打扫卫生,在墙旮旯一个废纸篓里拾到一个五两重的银元宝,交给掌柜。老吴恍然大悟,可能柜上进钱多,算帐忙,一不小心把元宝掉进纸篓里,继而后悔莫及,义兄为了自己的饭碗受了多大的委屈。于是绸缎庄掌柜出面,在松竹林饭店摆了四桌宴席,遍请商界名流和左邻右舍,首桌由烟台商会会长陪客,孙掌柜坐在首桌大客位置上,绸缎庄的掌柜当众把元宝退还给孙掌柜,并赔礼道歉。大家都说孙掌柜和绸缎庄做事真仗义。

  还有一个故事:抗日战争前夕,所城里有家殷富人家,家道逐渐没落,穷到家无隔夜粮的境地。出去借贷吧,怕掉架,不借吧,一家老少就要挨饿。一天上午有人敲门,一看是朝阳街上一家钱庄的伙计,拎着一个背着钱褡子的小学徒,送来价格不菲的银元。弄得这家主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一谈才明白,原来三十年前,他的祖父在这家钱庄存了一笔银子,祖父、父母相继病故,后人谁也不知此事。但这些年钱在钱庄里利滚利,折合银元就不是一笔小数目。钱庄原来的老掌柜近日病故,接任的小掌柜清理帐目,才发现这笔存款多年无人支取。钱庄以诚信为本,几经周折,访听多人才知这家人家是合法的继承人,于是派人送来本息并交代明白。此事一传出在烟台商界成为一段佳话。朝阳街上这家钱庄来存款的人也排起了长队。文/毛贤君任允好

编辑:周军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您的昵称: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胶东在线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文化频道意见反馈 文化热线:0535-6785690 国家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07001

网站简介   |   标识说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Copyright@ JiaoDong.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胶东在线